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体现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法治政府的建设关系着我国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契约精神是现代文明社会重要的精神资源,其所蕴含的自由平等、权责对等、法律至上、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等精神与我国法治政府的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我国在法治政府构建过程中,应积极弘扬契约精神:树立权利义务观念,实现权责法定的政府;弘扬诚实守信精神,建立守法诚信的政府;树立法律约束观念,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坚守契约正义法则,建立公开公正的政府;弘扬自由平等精神,建设职能科学的政府。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基本价值诉求,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处理好多重关系,比如人与人、公民与政府、人与自然等等。其中,人权与公权力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公民受政府的平等对待、政府对公民公正执法,对建设和谐社会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中频频发生的强制拆迁等诸多热点事件,恰恰暴露了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严重冲突与不和谐。  相似文献   

3.
谢玉亮 《传承》2008,(4):40-41
和谐精神是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而必须遵循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从普遍的意义上讲,和谐精神包括民主法治精神、和而不同精神、团结友爱精神、自由精神与平等意识、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等方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和谐精神发挥着导向、保障、凝聚、激励、环境营造及调控和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4.
和谐精神是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而必须遵循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从普遍的意义上讲,和谐精神包括民主法治精神、和而不同精神、团结友爱精神、自由精神与平等意识、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等方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和谐精神发挥着导向、保障、凝聚、激励、环境营造及调控和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用是市场发展的灵魂和基石,也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传统的封建专制和市场经济的先天不足,政府信用主要停留在道德层面上的说教,缺乏法律意义上信用的平等性、规范性和责任性.改革开放以来,剧烈的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血缘、地缘对个人的限制,业缘关系成为人们主要的社会关系.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契约关系"逐步代替了"人身依附".基于契约观念之上的信用从经济领域扩张到政治领域,出现了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契约化.基于此,中国传统伦理的政府信用观必须进行现代化转换,即保留其形式,注入新的内容,汲取契约信用文化的法制内涵,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信用法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6.
建构诚信和契约社会是建构公民社会的新型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人的交往关系发展的必要前提、人的能力充分发展和发挥的现实基础、自由个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必须面向现代、面向全球,借鉴西方诚信文化和契约文明的精髓,实现诚信文化的现代转型,强化制度伦理和民主法制建设,优化伸张诚信、弘扬契约精神的法治环境,完善市场竞争和政府监控机制,培育人们诚信与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中国道家哲学蕴含丰富的人文关怀精神,主要体现为:其一,道家哲学的"道";其二,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三,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其四,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四个方面重要内容分析道家哲学,可以说道家哲学根本上是"以人为本"的,其表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目的就是要达到人与人之间、个人与政府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一致和共同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要求人们必须依照既定的规则运行,形成一种和谐发展、秩序井然的状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和谐的宗教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的政教关系是和谐的宗教关系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中,公民应当养成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属于伦理范畴,吸纳的是契约所具有的合意、权责、诚信等因素。从属性和身份两个方面可以识别出大学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主体;大学生与高校、任课教师、事务管理者、其他学生形成了四类关系,每类关系中都蕴含着契约精神。从体系上设计大学生契约精神实际上是以这四类关系为基础,并以诚信、权利和义务、自由、平等为要义的。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和应有之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暴力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突出隐患。群体性暴力事件一般是在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等诸多原因促使下发生,其实质在于国家与弱势社会群体间契约关系的严重失衡。大力弘扬契约精神,让契约精神在国家与弱势社会群体之间归位,政府和公民都培养政治理性和社会理性,将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中,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强制干预和对劳动关系双方身份的区别对待,使得劳动关系突破了古典契约所坚持的绝对自由和形式平等观念。现代劳动关系更重视有限自由、契约自由与国家干预的平衡、实质平等等目标。劳动关系在突破古典契约观念的同时,也包含了自由选择、交换、相互依赖等契约因素。劳动关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关系契约,本质上仍然符合契约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3.
契约是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之一。契约自由原则的兴起在于个人自由意志受到尊重,其衰落则在于契约当事人之间平等地位的丧失。国家为了克服因当事人之间的不平等而产生的契约实质上的不平等,通过立法或判决的手段,来确立契约义务的内容,或者填补契约义务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贫济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友爱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融合、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要求,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契约自由作为近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劳动合同领域有着不同的适用路径。通过考察劳动合同的历史变迁,以"契约"与"身份"关系的演变为中轴,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契约自由原则在劳动合同中的历史嬗变。契约自由在遭遇劳动合同缔约主体的不平等、劳动合同的附和性、劳动合同形式的羁绊等适用困境时,对其适用予以限制是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基本思路在于通过国家公权力的介入,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契约自由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期使契约自由原则在劳动合同领域能够得到有的放矢的运用,进而更好地发挥劳动合同在规范劳动关系运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爱菊 《理论月刊》2012,(10):85-87
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开始于老人怀着强烈的愿望和目的出海捕鱼,表现人对自然进行了任意的征伐;随后,过渡到第二阶段,其间这种愿望暂时被悬置,老人与自然展开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在老人捕杀马林鱼和搏击鲨鱼中结束,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简单的回归或融合;老人平静地驶回岸边则是最后的第三阶段,表现人与自然进行区分和划界。这三个阶段是走向自由的三个阶段,而真正的自由既不是起始阶段中主体对客体的自由任意征伐,也不是第二阶段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简单的回归或融合,而是最后对人与自然进行区分和划界。这种划界让人作为人而存在,让自然作为自然而存在,使得老人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是当今政治哲学中争论的一个焦点。以人的属性为基础,对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竞争与合作、自由与平等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化约论的解释,可以为理解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由于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是解决自由与平等之矛盾的现实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单是人与自然关系应当如何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怎样确立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问题.无疑地,应当对可持续发展伦理观作一番仔细辨正.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在平等与发展之间,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应有符合自己国情的选择,不能离开社会现实而抽象地谈论所谓"人与自然的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锦智 《传承》2012,(24):34-35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学重要的理论关注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是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政治民主不断进步、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谐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均衡、有序的运动和变化。人是世界的主体,建设和谐社会其实是人的发展和进步。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生产劳动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奠定了人的主体地位,所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