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状况还未有根本性转变,社会管理制度和政策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和就业机制的改革。要解决好农民进城就业的种种问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规则,改革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为此,作者提出——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我国就业体制的演进与构建统筹城乡就业新体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的就业体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城乡分割状态,实行的以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二元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二元结构的城乡就业体制,严重地阻碍着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阻碍着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科学配置。自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政府逐步实行城乡统筹就业政策,新型的城乡统筹就业体制开始显露端倪。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我国经济体制与结构的转型,大学毕业生供需失衡,导致总量性失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结构性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导致摩擦性失业;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内部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的分割,导致自愿性失业。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待就业问题,当务之急是要从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服务以及失业保障等方面构建待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4.
宋建斌 《中国发展》2009,9(6):49-53
中国非正规就业面临缺乏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和劳动制度不规范、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成为非正规部门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等问题。要从制定系统和长远的非正规就业规划和完善非正规就业方面的立法人手,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服务和增强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缓解中国城乡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5.
顾益康 《今日浙江》2013,(20):19-20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以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为主要手段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体制,虽然在35年的改革发展中有所突破、有所变革、有所松动,但在有些方面也有强化城乡二元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就业偏好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以及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在城市农村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单位之间彼此分割,一方面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种种限制,另一方面造成不同行业、地区就业单位收入相差悬殊,从而使得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趋向于在大城市、东部地区以及体制内单位中选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我国现有的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7.
李翠霞  王仕军 《前沿》2010,(18):84-8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由人为干预的二元分割逐步过渡到统筹发展。城乡二元分割时期,城乡之间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城乡居民拥有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权利。随着工业体系的完备,打破这种结构成为必然,城乡之间开始了互动。国家开始放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农民开始大量进城,但城市有限的就业空间和社会保障不能支撑起如此庞大的群体。进入新世纪,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国家开始转换思路,以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消除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应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就业市场改革等途径扩大农民的非家就业与领域,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9.
扩大城乡社会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浙江统筹城乡社会就业的持续供给,近年来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本文评述了浙江统筹城乡社会就业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模式:以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开发配置、充分就业和就业优先为导向,以统筹发展城乡民营企业、第三产业、和谐创业的岗位持续供给为基础,以统筹政府和社会提供城乡就业服务的积极劳动举措为中介,以统筹城乡就业规划、制度、政策的行政管理体系为保证。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列入“十一五”?规划。新年伊始,国务院专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城乡就业,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机制,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