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辆的剧增,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也呈递增趋势。文章针对一起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伪造现场,利用现场的划痕、血迹与金属扣等物证关系、现场变动情况和非机动车被撞时的受力方向,对肇事逃逸车辆的行驶方向进行了判断,并从三个方向指出了侦破肇事逃逸车辆的基本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现场访问、摸底排队等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查模式,在当前车辆急剧膨胀、交通事故高发、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依然增多的情况下,其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已不能适应当前办案的实际需要。交通事故动态分析法是运用逻辑学、运动学、力学、情报学、交通心理学、痕迹学以及物证检验技术等知识,充分挖掘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信息,动态分析交通事故现场痕迹、车辆行驶轨迹、道路交通环境、电子监控信息、驾驶人逃逸行为和心理,以及受害者损伤特征,从而掌握肇事逃逸车辆类型、局部特征、逃逸方向,排查、确定嫌疑车辆,为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提供精确指导,全面提高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效率,节约办案成本。  相似文献   

3.
加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预防和侦破近几年来,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增多和破案率下降的问题日渐突出。为了加强对此类案件的预防和侦破工作,公安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交通管理部门引起重视,因为逃逸案件的预防和侦破工作,不仅关系到事故受害者的切身...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有:行为主体是道路事故当事人的某一方;客观方面,当事人逃离交通事故现场;主观方面,当事人为逃避交通事故责任。道路交通事故逃逸的客观原因有: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偏低,道路交通管理落后,宣传教育工作缺乏力度,对道路交通肇事打击不力;主观原因有:法制意识淡薄,道德水准低下,不良的心理状态。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防治策略有: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同时,尽快构建严密的道路交通肇事逃逸侦控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制度,并依法严惩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者,提高侦控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肇事案件呈上升趋势发展,肇事原因多元化、复杂型道路交通肇事案日渐增多.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成了当前不容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在肇事司机和有关证人不肯说实话、企图蒙混过关、又没有其它证据的情况下,就只有通过物证鉴定技术分析处理案件.本文通过一例人体上车轮印痕检验鉴定案件,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肇事案件呈上升趋势发展,肇事原因多元化、复杂型道路交通肇事案日渐增多。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成了当前不容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在肇事司机和有关证人不肯说实话、企图蒙混过关、又没有其它证据的情况下,就只有通过物证鉴定技术分析处理案件。本文通过一例人体上车轮印痕检验鉴定案件,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交通肇事逃逸存在人车路的不确定性、肇事原因的多样性、案件侦办的艰难性、社会危害的严重性等特点,由于没有得到有效防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顽症。在农村地区,农用车辆和乡村公路管理薄弱,部分农民因财力有限盲目购买陈旧价廉安全性能差的车辆;有些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不维修保养;超载超速、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行为得不到有效治理,导致肇事逃逸案件频发。  相似文献   

8.
在交通肇事案件的侦破中 ,如何认定肇事车辆是侦破此类案件的关键。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现场勘查及微量物证检验鉴定对此类案件的定性、侦破就更为重要。笔者结合数年来工作体会 ,谈谈在交通肇事案件中现场勘查及微量物证提取、检验、应用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1 交通肇事微量物证的特点( 1 )交通肇事逃逸。肇事者为逃避法制制裁及承担责任 ,逃离现场 ,致使现场勘查及物证的提取更加复杂困难。( 2 )交通肇事现场开放。交通肇事多发生在公路上 ,肇事发生后即便是较快报案 ,交警和现场勘查人员赶到也需数分钟乃至数小时 ,在这段时间里 ,围…  相似文献   

9.
本系统是采用计算机程序执行测量鉴别肇事汽车车灯碎片的方法和车灯特征信息获取测量的装置,利用此系统进行计算机检索可快速鉴别出肇事逃逸车辆的种类、车名和车型。使用本装置可以极大提高事故现场车灯碎片鉴别的效率和准确度,显著缩小肇事逃逸车辆的侦查范围,提高交通肇事车辆逃逸案件的侦破率。  相似文献   

10.
当今,DNA检验技术在侦破强奸、杀人、抢劫、盗窃等重大刑事案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交通事故案件中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判定肇事驾驶员、解决事故赔偿事宜等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笔者作为交警部门的法医,对此深有体会,现结合工作实践案例一一详述,与广大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1.
非道路交通肇事行为是指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或其他交通工具发生事故、致人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行为 ,具有社会危害性。非道路交通肇事行为引发重大事故或符合刑事立案标准 ,应依法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2.
现行司法解释的规定缩小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适用范围,应予纠正。“因逃逸致人死亡”不应属于交通肇事的结果加重犯,将其认定为情节加重犯较为合理。“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不仅包括第一次肇事行为的被害人,还包括肇事行为人逃逸过程中又发生的交通肇事而致死的人。如果肇事行为人因交通肇事行为致人重伤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无论其当时的主观认识如何,只要产生了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结果,他都应当承担逃逸致人死亡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性质和后果极其恶劣的行为,对公安部门侦破案件、还社会以公平正义形成严峻挑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侦破肇事逃逸案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发现、认定逃逸车辆以及确定逃逸车辆的驾驶人,而侦查部门往往采用先确定车辆再"以车找人"的侦查模式。以交通肇事逃逸案本身的特点出发,深入分析肇事逃逸案侦破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提出通过现场勘查、综合利用物证技术手段寻找、发现、认定逃逸车辆,从而确定逃逸车辆驾驶人、侦破肇事逃逸案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日趋迅速,各种机动车辆、驾驶人员也迅猛增长。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为此,详尽地分析该类案件的成因与对策,以减少逃逸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具有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肇事原因呈多元化、智能型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日益增多、非职业驾驶员肇事增多、强行逃逸案增多等特点。侦破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的基本理念是 :快速、协同、信息、控制、科技。针对道路交通肇事 ,应建立科学高效的侦破机制 ,建立以道路交通监视系统和车辆数据库为中心的信息系统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侦破队伍。  相似文献   

16.
朱燕勇 《公安研究》2009,(10):43-46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肇事后,不履行救助义务或为逃避法律追究而畏罪潜逃,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行为的有罪性、逃逸行为与死亡的因果性及行为人对交通肇事的明知性是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基本特征。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仅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存在实质性区别。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出现的道路交通事故日益增多,特别是肇事汽车在撞人(死、伤)后逃逸的案件时有发生。从可疑的肇事汽车上提取到的法医物证检材常是微量及被污染的、条件不佳的血迹或人体组织碎块。这些检材的阳性检出起到认证肇事汽车的重要作用。现把我们对此类物证的检验方法介绍如下。一、血痕检验(一)预试验:联苯胺试验。(二)种属鉴识:1,絮状反应,2.环状沉淀试验,3.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絮状反应:1.聚乙二醇(PEG)一沉淀素血清的制备:将聚乙二醇加入0.1molTris—HCI缓冲液中(pH8.5)…  相似文献   

18.
最近,107国道长葛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一辆货车将一骑电动车老者撞倒后逃逸,目击群众即刻报案,警方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将其抓获。现场的群众说: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你能逃哪儿去,还能跑到月球上去?近年来,机动车肇事逃逸案有上升趋势。人们对这一现象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说这种行为是“丧尽天良”。逃逸者应该换位想一想,如果受害者是你的亲人,你又该作何想?驾驶机动车有风险,谁也不愿意事故发生。在万一“不幸”发生时,积极自救、抢救、等候警方处理才是明智的选择。即使逃逸发生后,果敢地回头自首,也是值得欢迎的。交通肇事只…  相似文献   

19.
李家林 《民主与法制》2010,(24):55-55,61
这是一起曲折离奇又充满争论的交通事故。摩托车手醉驾被撞倒在地,肇事车辆逃逸;群众报警时亲眼目睹了事故受害人再次遭撞的场景,这辆肇事车也同样选择了逃逸;警方次日将第二辆肇事逃逸车查获。  相似文献   

20.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物证快速采集标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分析研究百余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现场勘验、物证提取及检验鉴定工作,针对此类案件现场出现的物证采集种类不全、采集质量不高及物证间关联性缺失等失误类型,初步制定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物证的采集流程和采集规范,构建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物证快速采集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