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高坤 《人民公安》2000,(14):25-26
日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近在 咫尺。中国“入世”,不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同时,也对我国的社会治安,特别是城市治安,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 农民再转移流量再增大 城市流动人口可能再度膨胀 时下,中国流动人口已突破8000万,居世界各国流动人口之冠,也就是世界第一大国,流动着一个世界级人口大国。 中国城市治安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人口的管理问题。人口,必须在控制中流动,在流动中控制。入世,将使中国人口流动再掀巨浪,农村人口大转移再起高潮,其原因有: 一、农民收入将一度出现减了再减。农民的农村收入…  相似文献   

2.
许多专家认为:由于出生率的降低,城市流动儿童的不断增多,我们破解义务教育领域存在的地域差距、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战场”有很大一部分应当转移到城市,彻底转变城市对流动儿童的态度已经成了这场“战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安凡所 《求索》2014,(12):23-2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权益保障对流动劳动力城市融入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1)权益侵损因素对流动劳动力城市融入存在显著负面影响,工作环境危害、人身权利侵害和超长的工作时间降低了城市融入水平;(2)权益保护因素对流动劳动力城市融入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其中收入水平的影响显著;(3)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外出务工者的城市融入。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促进流动劳动力城市融入的重点是降低权益侵损因素的负面“排斥力”,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权益保护因素的正面“吸纳力”。  相似文献   

4.
就像有只无形的手,五六十年代人们从城市流向农村.到了八九十年代人们又从农村流向城市,社会在流动中变迁,经济在流动中发展,人们的观念在流动中改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城乡人口流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为制度阻碍下“流动”与“移民”过程的不同步.它既要经历一个从“进入”城市到“融入”城市的过程,也有一个从“流动人口”向“移民”转化的问题.随着农民工的代际继替,其城市融入日益分化为“流动者”的融入与“移民”的融入两类人群的问题.这一变迁同时也标志着农民工已经开始由争取“流动权”向争取“移民权”转化,从“流动人口”的群体政治开始向“移民”的群体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6.
金伯渔 《现代领导》2005,(11):30-31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大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高度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加快农村人才集聚步伐,全面提升农村人才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诸暨市“走在前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引车卖浆、贩夫走卒,古今中外皆有之,就连在美国白宫旁边也随处可见五花八门的小商贩。一个城市“走鬼”的称号足见摊贩谋生之艰难。因而,公共政策对城市流动摊贩的一举一动,很自然引发社会对“走鬼”谋生之道和生存状态的深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徐勇 《人大建设》2008,(1):54-54
《社会科学报》近日刊登华中科技大学农村研究中心徐勇的一份调查说,人们在关注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秩序的冲击时,却往往忽视农村流动人口对乡村秩序的冲击。事实上。现阶段农村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也使乡村陷入了一种“治理性困境”。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心”的思想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核心 ,但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失败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未能实现自己工作重心的转移。其原因是 :共产国际“城市中心”模式的指导 ;中共中央囿于“城市中心论”的束缚 ;作为正确探索的代表 ,毛泽东确立“农村中心”的牢固观念也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何小民 《当代广西》2008,(20):44-4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各种渠道城乡往来的增多,乡村风气受城市风气影响日益增加,出现了明显的“城风乡渐”现象。“城风乡渐”是当前农村地区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流动现象,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对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一个城市来说,郊区、农村不仅是“城市之肺”,更为城市繁荣提供强大基础支撑。对谋划“十二五”期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上海来说,也情同此理。  相似文献   

12.
《当代建设》2002,(2):6-8
一、合肥市城镇化现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由从事第一产业向从事第二、三产业转变过程,被称之为“城市化”。在我国因将农村村镇纳入统计范围,故称之为“城镇化”。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八五”以来,随着合肥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三个开发区建设的及时启动及11个小城镇建设试点的确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合肥市城镇化建设初见成效。截止2000年底,合肥市非农业人口为143.04万人,城镇化率为 32. 6%,比 1990年提高 6.5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从80年代农村改革开始,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流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世代耕种的土地,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伴随着职业流动,大批农民离开祖辈居住的农村,流向城市,构成新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对广州社会的适应程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人员构成来看,广州的流动人口中80%为农村户口,还有16%的城镇户口,城市户口只占不到4%。这表明,农村人员,准确地说,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农民(占55%)和其他职业的人士,是构成这支流动大军的主力。当成千上万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来寻找他们的“发财梦”...  相似文献   

15.
涂小雨 《人权》2008,(4):32-34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农民工正式列入了产业工人的队伍。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表明,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是我国农民工正在发生三大转变之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感觉比较适应,半数以上的农民工希望留在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广东东莞从一个农业县变成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有外来人口500多万,他们中间有许许多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东莞市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一个个流动党员变成了一面面“流动红旗”。让流动党员回“家”:党员由5000人增至2.46万人长期以来,东莞市非公  相似文献   

17.
暂住流动人口是针对当地常住户口而提出的一个新的人口管理概念 ,也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 ,农村中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方针、政策的调整极大地焕发出人民群众劳动的积极性 ,农村中绝大多数地区温饱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要求寻找新的出路 ,于是出现了“民工潮”。他们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内地向沿海流动 ,贫困山区向富裕开发区域流动 ,人口密集地区向人口稀疏地区流动。党中央提出开发大西北后 ,各类人员又潮水般地涌向大西北。暂住流…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探析宋迎法,英剑波近年来,内地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奔向沿海,挺进长江、珠江两个三角洲,出现了汹涌澎湃的“民工潮”。这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可能出现的新现象。如何认识这场...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长期以来人才却总是从农村到城市单向流动,如何才能既鼓励大学生下乡,促进农村发展,又能解决大学生就业和成才问题呢?新形势下,一项新的工程应运而生,这就是“大学生村官”工程。它是为促进大学生就业,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施的一项新工程,既是人才培养和锻炼的新模式,也是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本期我们说“如何才能让这一工程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和服务农村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取得双赢效果”这一主题,特别约请了几个方面的代表一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及实证分析,探讨在市场状态下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分配的理论分析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民工潮”,农民工为实现自身劳动力价值而非为了改善个人福利进入城市。从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