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大玉  王迪 《传承》2013,(2):74-75
壮欢作为“俗文化”,俗中见雅,雅中带俗。当下壮欢的转型发展既要保持“俗”的本色,又要提升“雅”的品质;以俗为主,雅俗兼顾是壮欢发展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关于严肃文学(或日纯文学、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讨论中,雅、俗文学的分化和合流问题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一些人认为,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协调发展的新秩序,满足人们审美趣味、审美追求越来越多样化的需要,应该允许雅、俗文学的“双向发展”,同时鼓励雅俗文学的合流,“让三种文学在各自的层面上改善形象和寻找知音,让雅俗分化与雅俗合流共存,让作家和读者自由选择”。这主张是颇有见地的。但是,也有一种只赞成雅俗“两极分化”而否定雅俗合流或雅俗共赏的意见。有的认为:“文  相似文献   

3.
黄晖 《思想战线》2007,33(5):55-60
雅俗论争,是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中心话题之一。在中国现代历史特定时期的文化氛围及文学思潮影响下,小说"雅"与"俗"的内涵在论争中动态变化,或二元对立,或相互兼容,造成雅俗小说的交替崛起,成为现代小说品格衍生成长的重要动力,导引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态演变、发展,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日常语言中"买卖人"与"生意人"这两个词完全同义的,细细品味好像语境略有不同,买卖人要俗点,口语化点,生意人要雅点,更庄重些。我不知道这两个词现在仅存的一点点雅俗之分,是不是远古两个具有明  相似文献   

5.
画,贵在雅俗之间。太雅,曲高和寡,不仅大众难以接受,而且可能会失之于纤细、柔弱;过俗,缺乏应有的艺术品格,表面上迎合了大众的趣味,实际上低估和轻视了群众的欣赏水平,最后还会失掉群众。雅与俗是艺术品格的一对范畴,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俗话说“大俗大雅”,“俗”得有格调、有品位,如许多民间艺术品,反而成为“大雅”。此外,艺术史告诉我们,格凋高的艺术同样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论“雅俗”——对中国古代审美趣味历史演变的一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青 《思想战线》2011,37(1):111-116
"雅"和"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对非常重要的评价性概念,至今依然有着很高的使用频率。然而这对概念与其他任何一个评价性概念一样,也并不具有永恒性质,它们也是历史的产物,并且有着特定的社会功能。"雅"、"俗"这对评价性概念的产生有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也恰好是"文人"这一古代士大夫阶层的特殊身份形成的过程。从这对概念生成演变的角度,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审美趣味在各个时期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文学欣赏的兴趣和热点,近年来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逐步向大众俗文学的转移。表现在小说阅读中,就是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和言情小说等通俗小说品种,已渐渐成为青少年文学消费的主要品种,拥有数量占绝对优势的读者群。 对于这样一个“俗文学化”的审美趋向,不少人表示了隐隐的担扰。因为文学欣赏口味的雅俗与层次高低,往往是通过读什么来决定的。但问题亦有另一方面,即除开“读什么”以外,亦存在着一个“怎么读”的问题。 这是因为,文学作品的雅俗,没有绝对的标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诗经》里的民歌,本来属于俗文学,后来被当作“经典”,进入了雅文学的高层。也有一  相似文献   

8.
雅与俗本身应该具有内在的精神通道,而非绝对的对立。从生活本质看,生活中其实离不开俗;在文化欣赏习俗上,也存在着俗与雅的认知转换过程。俗的积累,造就了雅,但最终雅还是要回归大众。雅与俗的认定和转换,与传播工具的演变之间,也有很高的关联性。传播工具的每一次更新和革命,都会给一般意义上的雅与俗的概念带来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松州》2007,(1)
自蒙古窝阔台时起至清中叶康熙末年,曾盛演蒙古"倒喇剧",本文初探其概貌,以求方家斧正。一、诗词纪文所记"倒喇剧"概貌吴长元《宸垣识略》载,"倒喇金,元戏剧名也,似俗而雅。"从名称上看,"倒喇金"即蒙古语doola- jin,即歌唱者之意,亦有"倒喇黑赤"作参证,还有说"倒喇"是一种弹唱歌舞的,并认为此语已是明代弹  相似文献   

10.
范晓燕 《求索》2007,(12):167-170
北宋词坛,柳俗、苏雅各自构体开派,但又未免偏于一端。周邦彦继之而来,取柳、苏之所长的同时救偏补弊,将词体引入更趋于成熟化、典雅化的发展轨迹。固然,周邦彦艺术上的开阔气度不如柳永,内容上的拓新境界逊于苏轼,但其词在表现形式上穷极工巧,既讲究言情之含蕴清丽、辞句之精工圆润,又着力于篇章之缜密变化、声律之谨严和婉,这是柳、苏词未能所及的。周邦彦词折中于柳俗、苏雅之间,另开浑雅典丽一派,亦雅亦俗而又去俗从雅,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至高审关境界。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称“清真,集大成者也”,客观地看,周邦彦词技巧功力之博大精深.实为北宋词集雅俗之大威者。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文学革命倡导者用古代白话小说的传统来证明"白话文学"的正当性,将之抬高到"国语教科书"的高度,同时又进行批判,在与古典白话小说的分离中建构出"现代小说"的概念。这一过程忽视了传统白话小说资源在小说转型中的重要性,致使新文学初期中、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的质量失衡。语言变革之后白话小说内部形成新的带有价值评判的"雅-俗"格局,造成延续至今的文学史叙述的偏狭化。应该在汉语小说的大背景下关注传统小说资源在清末民初的转化,以期重绘民国时期的小说史图景。  相似文献   

12.
受儒、道、释传统文化滋养和"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启发,中国古代文论家在创作、文本、风格、语体、品鉴、批评等多个层面,皆体现"和谐",体现了他们对此价值观、美学观的不懈追求和执著探讨。主要内涵有:情景和谐;谋篇布局和谐;品德和文采和谐;学问与作诗的和谐;南北文风的和谐;雅与俗的和谐;诗歌要素的统一;才华与学问的和谐等十余个方面,涵盖文艺创作的多个维度。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文章因"和"而"美"的艺术追求。这对完善"和谐"价值观的理论蕴含、挖掘民族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推动当前文化自信的建构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他的身上,我恍然大悟了一个道理:大雅之人可以大俗。当大雅与大俗在关注民生、体恤民情这个层面上结合起来的时候,雅俗相彰,显得那么高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4.
马宇彤 《小康》2012,(4):114
正438张反对票的后面,是有意为之的掩盖?是底气不足的"太极"?还是政府部门真的缺少转深为浅、化雅为俗的本领?  相似文献   

15.
<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生有七雅,琴棋书画诗曲茶"。在我国,无论俗也好雅也罢,茶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世界上,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三大饮料,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六大保健饮品之首。好茶,拼的是品质,讲的是口碑;守质做茶,方能清香逸远。在如今的云茶市场,仍然存在不少以次充好、劣货流通的现象。但我们也看到,近  相似文献   

16.
雅俗篇     
一本书、一出戏、一部影片、一家期刊,既要讲思想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又要讲经济价值、票房价值,是个两难命题。究竟是俗一些好还是雅一些好,见仁见智,也就颇费推敲了。《围城》与《渴望》同时播出,雅不敌俗,收  相似文献   

17.
为官之要是什么?但见官家对上对下对左右应诺、承诺、许诺时,常用耳熟能详的八个字表达铮铮豪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大概就是他们心目中的为官之要了。 这些“官”们是否践诺,究竟为一方造福多少,鉴于本文并非跟踪调查,可以避而不答。但是,一个人为官后能有这分心愿、认识与决心,就够“意思”的了,至少说明他们羞当庸官俗吏,耻为偷禄之辈。  相似文献   

18.
民丰县安迪尔乡雅通古斯村坐落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由于它是第一条沙漠公路进入和田经过的第一个沙漠绿洲,因此又被外界称为"沙漠第一村"。多年来雅通古斯村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促进增收"为目标,2007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428.92元。雅通古斯村因此成为全地区有名的"小康村",先后被授予"中国安迪河甜瓜之乡"、"自治区扶贫开发示范村"、"地区级文明村"等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9.
吟诗作文讲究一个“境界”,无“境界”者味同嚼蜡。但人赚钱花钱扯到“境界”,一俗一雅,一浊一清,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不是一句很有些古老的话么?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同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123"与"345"这两个概念;而这两个概念的成立,又离不开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和对"什么是历史"的两点认识,即历史是历史本身,历史是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123"明确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任务"、"两大发现"和"三个来源",而马克思主义的"345"则明确了继承、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性质"、"四个离不开"和最终形成"资本论第五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