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有祖 《今日海南》2008,(11):46-46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延续性.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宝典。有道云:古人“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今人“半篇《论语》可以护一生”。  相似文献   

2.
<正>利用长假,读一些经典,写一些文章,已经成为我的一种过节方式和行为习惯。2017年春节长假,除了和家人欢欢喜喜过大年之外,我重温了我国的古代经典名著《论语》。这是我第6次全文通读《论语》。重温经典,感触很多,尤其是《论语》中对从政为官之道的很多论述,我自己深以为然,颇受启迪。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叫:"半部《论语》治天下。"  相似文献   

3.
半部论语     
“半部论语”亦作“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词,意思是说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4.
儒家学说自西汉被尊为中国的文化正统,甚至成为东亚地区文化之表征:孔子也被后世尊为圣人。吴宓颂之为: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创。向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而其绝妙之处,还在于读《论语》,就好象聆听孔了本人的娓娓道来,一种间于避世与合污的和风同尘之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文史通义》卷四《知难》说:“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天下寥寥矣;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之知难也。”再读《论语》,读前人注,读五四以来各家讲说,偶有心得,立即付诸笔札。于“读其书难,知其言更难”自觉有所知焉。  相似文献   

6.
姜业奎 《小康》2005,(6):31-32
读者来信建议:《小康》可以讨论有关中国官员读书的话题。他说,官员始终是我们这个国家知识分子群体最集中的领域。这些人看什么书,这对我们的社会发展肯定会造成影响。这样的意识、或者说问题,还不是这位读者朋友首先提出的。媒体曾报道说,海南省省长卫留成上任伊始,就买了100本《致加西亚的信》作为新年礼物,送给省政府厅局级和县市领导。后来,卫留成又向省人大代表推荐了《改革政府》一书。身处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竖立起“终身学习”的目标实在大有必要。中国官员大概熟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吧。然而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根本目标,却在“终身学习”。在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据说所有的知识经过5年就翻一番,如果官员不继续加强学习,那“半部《论语》”在你工作十年后,可能也就是两三页纸的分量了。当然,上面所说的无非是些“正确的废话”。关于官员读书话题的讨论,更多地,恐怕需要听一听民间的声音——既然省长可以用推荐书目的方式,向下属表达他对他们最殷切的希望,那么,我们的市民是不是也可以向自己的市长推荐几本书,表达一下他们对市长最急迫的期望呢?  相似文献   

7.
孔子一向节俭。然而,当子贡想要撤销每月初一祭祖用的活羊时,孔子却连忙劝阻:“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可见,对于“礼”这个当时“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是十分地看重的。这是《论语·八》中说的一则小故事。在《论语》中,对“精神文明”的倡导随处可见,或精辟入微,或深入浅出,或托物言志,或一语道破天机。一部《论语》简直就是一部有关我国古代“精神文明”的大辞典。《论语·里仁》中记录了孔子对环境与人的看法。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是说住地要仁厚的风俗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风,怎么算…  相似文献   

8.
刘高 《前沿》2004,(8):200
《论语双解》 (张信编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 0 0 4年 3月出版 )是作者长期研究《论语》的成果 ,它创造性地寻找现代人解读《论语》的合理方式 ,在经过长期努力创构了系统的方法体系的基础上 ,第一次把《论语》全部资料纳入一个时空框架 ,一个清晰但又不追求微观还原的时空框架。如该书“内容提要”所说 ,该书既是新编《论语》 ,又是以《论语》全部资料编写的一部孔子传。古今《论语注》采用的《论语》版本相似 ,只有个别分章不一致 ,个别用字有差异。古今众多“孔子传记” ,在生平叙述中 ,最多只编入数十例《论语》资料。同这两个系列相比…  相似文献   

9.
孔子“仁”的三境界———《论语》伦理思想探微杨才年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十分推崇社会伦理道德。他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着眼于人生伦理道德问题,致力倡导一种以“仁”为中心的心灵境界学说。读一部《论语》,我们就可以深切体会到,孔子所讲的...  相似文献   

10.
韩静 《中国保安》2012,(17):50-50
前阵子,我读完了《丹〈论语〉心得》一书,于丹用许多浅显的故事,将婚论语》中的精髓和道理变得通俗易懂,以此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自古就有一部《论语》下之说,中国的统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现今,这些道理和智慧更应为我们所用。通过阅读《于丹〈论语〉心得》,可以改变我们看待事情的态度,让我们懂得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向前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读书人(古代称为士)读了一些书之后就喜欢了议论,这被现代学者朱自清称之为“酸气”。但不论“酸气”与否,读书人爱发议论却是事实。这在先秦孔子时代就盛行,《论语·季氏篇》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反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这种议论集中表现为议政,所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条云:“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青年时期,就走上了寻找革命真理的道路。1902年2月2日,他购读了严复译述的《天演论》,以后,又看了丘浅治郎的《进化论讲话》等书,对进化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进化论是一股时代思潮,影响非常大。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以及严复等,受进化论的影响很明显,就是孙中山,他在《答翟永斯教授书》中也谈及“于西学则雅癖达尔文之道”,茅盾则说“进化论,当然我研究过,对我有影响”。鲁迅说得更明  相似文献   

13.
项菊 《理论月刊》2003,(6):98-100
中国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作为儒家之经典,其含蕴是相当丰富的.<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实际上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典范.先秦诸子各家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观,"圣人"是儒家理想人格的最高者,"君子"乃上乘人格,被孔子视为达圣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4.
李零 《小康》2007,(6):81-83
最近,著名学者李零推出了《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对《论语》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力图还孔子以本来面目。该书打破《论语》原来的顺序,称孔子为“丧家狗”。本书推出后,迅速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近日,李零接受了《小康》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5.
一部中国古代史,王朝更替频繁,帝王将相走马灯般地变换,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却有一个人,从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开始,历朝历代都受到了从官方到民间的推崇,这个人就是孔子。一部记录其言行的《论语》,也被神化为可以“家天下”的经典。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里隐藏了清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解读了这件大事,也就窥破了《红楼梦》的谜底。胤礽刚刚长到一岁半的时候,康熙即立此幼孩为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9月,康熙却下令废黜胤礽,决不再立嗣位人,有敢妄图者定予严惩。雍正篡位后,他深知曹家是太子一“党”,皇家一切内幕机密,他们了如指掌,怕一旦泄露了他的“天机”,所以必须找个借口“治”他们——这就是曹雪芹家为何成了雍正眼中钉的原因,也是一部《红楼梦》中的“假语”“真事”。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作家在病房中读过《论语》之后,写他眼中看到的一个矛盾的孔子。文章中有这样的话:“读《论语》,很多时候就是听一个抱负难展的人在长吁短叹。有诗意的时候……有讨厌的时候……更讨厌他说过这样的混账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到这里,便想将书抛下了。”  相似文献   

18.
方坚伟 《前沿》2014,(9):221-222
《目录学发微》于卷四“论汉魏时之四部”推论:“四部者,即指六艺略中之乐、《论语》《孝经》、小学也。”此论可待商榷。依据《初学记》和《北堂书钞》的两条材料为基础进行辨析,汉魏之际的“四部”之名应当是有两种内涵:一种是余嘉锡之论可备一说;另一种是汉魏之际“四部”之名与荀勖《中经新簿》的四部分类法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为官先为人     
刘光全 《重庆行政》2007,(2):101-103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倡导领导干部要践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和汪洋书记提出的“好读书、读好书”的要求,我在春节期间认真拜读了《于丹〈论语〉心得》和《世界是平的》两本书,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对“为官先为人”认识更深,感触更多。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好为官与为人的辩证关系要着力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关于小说的起源,一般认为与神话、史传、诸子散文(主要是《孟子》、《韩非子》)有关,很少提及《论语》。其实《论语》与小说有密切的关系。《论语》对于小说的影响,不仅在于思想、内容,而且在于艺术形式与文体特征。一 人物形象《论语》虽然是一部记言的散文集,但是它也塑造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首先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环境氛围等细节的叙述、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言为心声”,语言反映人物的思想。《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它记言记事,通过人物语言尤其是对话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