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宏树 《求索》2011,(6):210-211,172
传播革命,媒介融合,人类已经进入受众分享传播权时代,如何实施传播权成为考量的核心。新闻传播教育需充分认识媒介融合所导致的媒介变革的过程与规律,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平台等诸多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内容都处于重组与更新阶段。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教育需强调人文社科基础,提升媒介素养,充分认知媒介融合、融合文化、融合新闻、融合受众,强化技术、社会责任、传播伦理在其知识谱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卢丹丹 《传承》2013,(7):142-143
媒介融合成为当前媒介发展的大趋势和必然之选。作为网络时代媒介融合的代表性产品,微博的传播特点具有十分鲜明的代表性。通过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出发,研究微博传播新闻信息的现象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杨雄信 《传承》2013,(5):142-143
媒介融合成为当前媒介发展的大趋势和必然之选。作为网络时代媒介融合的代表性产品,微博的传播特点具有十分鲜明的代表性。通过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出发,研究微博传播新闻信息的现象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广大民众,为广大民众所认知、接受并指导其实践的过程。文章从传播机制角度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从传播者、受众、传播讯息和媒介等要素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当代媒介融合新趋势与科技传播模式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催生出新媒介形态如网络和手机,并促使媒介向融合方向发展.科技是社会前进的驱动性力量,科技传播是科技知识社会化的助推器,媒介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媒介融合给科技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和展示空间.媒介融合新趋势透射出多媒体技术的突破、公民社会的培育建设和受众主体地位的提升,并推动科技传播模式向循环互动方向演化.科技传播具有复杂的多元主体特征,并互相嵌入,造就了科技传播模式的动态多变;媒介融合趋势下,受众的区域化、层次化特征明显,互动性增强,反馈机制灵活,分众传播成为主流;科技传播过程中,传者、受众和媒介融为一体,有时主体即客体如公众,有时主体即渠道如媒介,任何单一的传播模式都无法满足科技传播的要求.媒介融合带来了传播中心多元化,并相互交叉和互换,因此,将科技传播过程视为循环系统,建立多元中心对话模式,构建传者-媒介-受众三维互动模型成为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龙国存 《人民论坛》2014,(11):188-19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广大民众,为广大民众所认知、接受并指导其实践的过程.文章从传播机制角度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从传播者、受众、传播讯息和媒介等要素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理念,既要依托移动载体优势,传播好马克思主义,又要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规律,加强网络传播的立法,推动不同媒介间的整合,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系统性效果,全面做好"互联网+"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8.
网络视阈下全面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感染力;又要善于整合媒介资源,提升传播力,培育高素质的网络传播理论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观、大众媒介观和政治传播观蕴含了丰富的传播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中的重要范畴。在网络时代,这些观点不仅没有过时,反而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的传播提供了哲学依据、理论借鉴和传播策略。因此,在网络时代,用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来指导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的传播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汤新部  谢奋 《桂海论丛》2021,(1):114-119
对脱贫攻坚的记忆建构是实现民族认同和民族复兴进程记录的重要来源。文章分析电视媒介中脱贫攻坚媒介内容记忆难度大的原因,并尝试探讨反思性策略。记忆难度大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伴随性的电视媒介属性,典型扶贫个案的塑造有待丰富;扶贫报道数量少且传播渠道欠多元;此外,脱贫攻坚对象受教育程度低,也是另一客观因素。我们要在受众中形成积极正面的记忆,有以下的记忆建构路径: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坚持“三贴近”;打破模式化倾向,提升报道共情力;建立脱贫攻坚记忆影像库;多种媒介融合传播,扩大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江兵 《人民论坛》2013,(8):216-217
网络社区的非区域性、虚拟性、空间性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场域",传统的传播模式在传播主体、客体、媒介、内容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革,如何在网络社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进而寻找到有效传播路径,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命题,而"对话关系"的建构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角色转换和行动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力。目前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机遇主要表现在媒介融合拓展传播渠道与形式,增强观众自主性与互动性,创新内容形态与质量,增强社会舆论守望与引导能力;媒介融合带来的挑战则涉及电视新闻工作理念需要转变,传播压力的不断增大和面临"发声"无力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国电视新闻工作需要以营销思维开展电视新闻制作与传播工作,以母子节目系统实施中央厨房式工作模式,提高电视新闻整合传播效应,联合新媒体平台新闻节目协同开展新闻传播工作,从而增强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文化语境。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始终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重估、扬弃和整合。当前中国处在新的文化冲突与整合期,回顾历史,总结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批判融合的成功经验,能够为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前,媒体的融合发展为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途径带来了新的契机。应及时转变传播理念,在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媒体传播阵地,以科学的文化创意,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版物,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其在信息传播领域具有显著的传播优势,但也存在传播弊端.传统媒介在新媒体语境下局限日渐暴露,但是优势犹存.二者可以从媒体形式互补、信息共享、信息传播和吸引受众关注等方面融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融合是两种文化的融合,是“速度”与“信度”、“广度”与“深度”的结合.加强新旧媒体的融合有利于媒体核心竞争力发生巨变,实现二者的互利共赢和线上线下有机统一的社会舆论空间的打造.  相似文献   

16.
国内很多学者的在对媒介融合进行基于实务和产业的研究时,对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媒介融合的多元解释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些解释虽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其表层化、业务化和现象化的特征明显,新闻传播学科的范式偏向明显,而忽略了其经济层面的产业融合和市场融合的本质。这种偏向的研究是对既有的新闻传播研究范式和西方新闻传播学术研究范式的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不利于对于传媒市场现象的经济本质解读,也说明了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期,中国东北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缘位置、社会环境等因素,成为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这种传播并不是偶然和无序的,而是客观地体现于传播媒介、传播地域、斗争模式三维进路之中。传播媒介方面,起初以俄国工人为媒介到后来以文字和社会组织为媒介,由单一走向丰富;传播地域方面,体现为"北下"和"南上"两个方向;斗争模式方面,体现为东北地区的工人运动由"自在"走向"自为"。这三维进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和斗争性,大众传媒天然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物质载体。在意识形态斗争发展实践与媒介深度联姻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经典传播学理论能够阐释媒介在迭代更新中不断演进其功能属性:从工具到阵地、从客体到本体、从环境到生存。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我国主流媒体应充分把握意识形态的传媒属性,旗帜鲜明地抢占网络意识形态主战场。  相似文献   

19.
以"共享、聚合、互动"为核心理念的媒介融合,不仅带来了传播观念上的革命性变革,更深刻地影响着新闻业务形态的全部过程。从"新闻采集方式的变革"、"新闻制作的理念变革与实践突破"、"新闻传播环节的变革"三个方面对媒介融合的新闻业务流程进行解析,可以清楚得出新闻业务流程经过整合和发展后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意识形态的复杂化、忽略了组织外部的传播,以及传播方式上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对此,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多元融合、加快创新发展等举措,不断推动新时代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