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锡伟 《公安研究》2010,(7):44-48,60
新生代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犯罪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社会、经济、心理、文化冲突等方面的因素,促使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产生。公安机关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行为特征、团伙作案特征、文化程度和年龄特征及犯罪目的性特征,加强社会面的治安管理,提高动态环境下治安控制能力,防范新生代农民工犯罪。  相似文献   

2.
有组织犯罪问题已成为我国司法机关高度重视的犯罪问题。对有组织犯罪进行科学分类以及探讨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加深对有组织犯罪本质的认识。本文从犯罪活动的范围、犯罪主体、活动性质、行为方式、组织发育程度等五个方面对有组织犯罪进行了分类,并从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四个方面探寻了产生有组织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犯罪学研究史上的四个飞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救治,始终是科学史上最富长久魅力的课题之一。为解读这个历史之谜,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思想家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探索。一部人类对犯罪的认识史,经历了一个从猜测到科学,从犯罪古典学派到犯罪社会学派,从探索个人原因到探索社会原因,从抽象思辨到科学实证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犯罪人的社会特征与犯罪原因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犯罪人的社会特征对其犯罪行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由于犯罪人在性别特征、年龄特征、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暴力和非暴力犯罪方面有明显的倾向性,并表现出不同的犯罪方式和犯罪类型。  相似文献   

5.
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实证学派的理论之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犯罪学理论体系的成熟,使其日臻完善。基于犯罪学研究对象的划分,古典学派和实证学派的区别应从犯罪原因和犯罪对策角度考量,其中犯罪原因观之差异可从方法论、人性论及评价对象的角度展开;犯罪对策观之差异可从刑法机能、刑罚目的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社会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们社会各部门、学校及家庭必须研究、认识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蔡军 《求索》2008,(2):142-144
断念是行为主体(特别是青少年越轨者或犯罪人)在一段稳定的时期内对犯罪偏好明显与确定的拒绝。现阶段犯罪预防措施通过控制青少年犯罪原因遏制青少年犯罪增长趋势,绩效前景颇为黯淡。从聚焦于犯罪原因分析到致力于犯罪断念研究的战略性转向将成为当代社会犯罪预防策略的重要突破。作为人生状态与行为过程的犯罪断念,在静态结构与动态运行的结合中发挥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状况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形成了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和道德水准的多层次化,使未成年人在成长中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由于青少年身心发育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使他们极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错误、消极的影响,形成犯罪心理,进而可能实施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决定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和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  相似文献   

9.
群体犯罪是指以地域、行业为犯罪区域,以村落、街道、社区不特定多人为犯罪个体,在社会劣迹团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行为规范而同时实施相关犯罪行为的犯罪形态。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定时期人们社会心理的突出表现,是新形势下团伙犯罪的又一表现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不良社会风气与犯罪两者之间存着非常直接的内在联系。当前,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暴发户投机致富、为富不仁的行径,以及一些地方恶势力横行无忌,都对社会风气产生恶劣影响。社会风气不好会导致人们对社会现实产生怀疑,贫富不均会驱使人们铤而走险。社会风气恶劣还会使犯罪者产生犯罪合理化认识,使社会成员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容忍度上升,从而使犯罪者更加无所顾忌。因此,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加大治理腐败力度,完善社会经济法律制度,昌明社会道德,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是整个社会持续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应科学把脉青少年犯罪的趋势,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观方面主要由于青少年所特有的身心因素、部分青少年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以致精神空虚,客观方面主要包括政府管控缺位、社会诱惑增多、家校教育乏力等因素。基于主客观原因,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上,应借鉴域外经验,积极转变预防观念,适当转变方式,从主要依靠刑事司法力量的方式,逐步地转向利用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和公民积极参与的超前性预防方式,从而形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双重预防体系,具体的举措包括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加强政策干预、社区、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坚守正当程序确保精准司法、多措并举帮助犯罪青少年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2.
当前贪污贿赂犯罪中死刑的设置是我国死刑废除运动的阻力之一。随着不断攀升的贪污贿赂犯罪的犯罪率,死刑对于贪污贿赂犯罪的实际预防效果不佳,其基本没有有用性。并且,当前贪污贿赂犯罪中死刑适用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了死刑适用标准的严重异化。从原因方面分析,贪污贿赂犯罪有更多来自制度及社会层面的原因。在此前提下应该提倡,保障正当的舆论监督并正确地引导民意,废除贪污贿赂犯罪中的死刑。  相似文献   

13.
刘海燕 《创造》2003,(4):35-35
近年来,农村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社会上的普遍关注。我国有九亿多农民,因此,做好防治农村犯罪工作,对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做好关于农村犯罪问题的调查研究,又对防治农村犯罪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笔者就勐海县农村犯罪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以期对农村犯罪的防治工作提供一点参考。一、目前勐海县农村犯罪的主要特点农村过去一直是刑事案件低发区,但近几年,农村犯罪逐年上升。2002年1至12月所收刑事案件中,农民犯罪高达59.%,农民犯罪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必须加…  相似文献   

14.
目前,黑社会性质犯罪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预防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探讨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现象,并对其成因作出具体分析,将有助于我国制定打击、预防和控制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金融犯罪发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部位和动脉系统,所以,比一般经济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和经济破坏力,尤其是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频繁发生,成为近年来发生在金融领域内波及面广泛、社会危害性严重、在金融犯罪中增长最快的高频犯罪。文章从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多个层面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有利于金融机构完善信用卡管理与防范制度、有利于公安机关提高侦破诈骗类案件的破案率。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日益呈现出低龄化、多样化、频发性等特点。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加入WTO后经济、文化领域同国际的不断接轨,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越来越直接、深入。本文试从青少年犯罪与大众传媒的关系这一角度谈谈其原因及控制。  相似文献   

17.
犯罪微观成本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以“成本——收益”的视角着重讨论了与犯罪人行为有关的微观成本问题,提出犯罪预期成本、犯罪现实成本和犯罪机会成本是犯罪人在犯罪前主要考虑的成本因素,它们在犯罪决择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并尝试运用犯罪微观成本理论对一些犯罪现象作出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城市犯罪是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而急剧增长的城市问题。我国城市犯罪的研究虽起点晚,但成果累累。表现在对城市犯罪状况研究方向,分析了90年代城市犯罪的一般趋势表现为:城市犯罪随社会转型而增长,外来人口是城市犯罪的重要人口,青少年是城市犯罪的主要人员,财产是城市犯罪的主要目标,共同犯罪是城市犯罪的重要形式,暴力是城市犯罪的重要手段,认为城市犯罪的一般成因主要有:城市生活的差异性导致心理的不平衡,金钱成为城市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中介,淡漠的市民关系为越轨行为提供条件;在城市犯罪的控制策略方向提出,应加强外来人口、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强化城市居民的被害意识,通过环境设计建设以提高社区威慑防范能力。目前我国在城市犯罪研究不存在一些问题,对犯罪成因和犯罪控制方面的研究比较粗浅苍白,研究手段比较单一,实地研究手段少,研究不深入等。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但在我国现行的有关犯罪的法律条文中还没有出现“青少年犯罪”这一称谓。故此,很有必要从法理上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界定,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以期对其立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犯罪控制的初衷在于减少、遏制犯罪,但控制措施的不当使犯罪控制被异化,一方面控制、遏制着犯罪,另一方面却在制造、激发着犯罪。我国无论是“严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犯罪控制实践,还是犯罪控制的基本理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应当在一体化的视野下确立纠偏性的矫正理论,从犯罪控制的之中、之外、之上的视角出发,在犯罪控制的理念、犯罪学理论、社会控制、司法控制四个维度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