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色相诱惑的陷阱──上海女性犯罪系列报道之一黄国祥,赵荣根犯罪,人类之顽症。女性,世界的一半。人类发展进入到阶级社会,便产生了犯罪。犯罪者有男性,自然也就会有女性,不仅如此,由于女性与男性在生理和心理等诸方面存在差异,女性犯罪更有其特殊性。如果说女性犯...  相似文献   

2.
鲍浩东 《公安学刊》2000,12(3):28-31
现代城市是高科技发展的发源地 ,高科技发展带来高科技犯罪 ,高科技犯罪的产生源于高科技犯罪者心理的内在驱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 ,研究高科技犯罪心理产生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 ,对于把握未来对人类社会生活有着深刻影响的高科技犯罪走向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网际网络以其即时、便捷、无国界的特性带给人们更多的生活便利,但由于网络为开放之环境,有人利用它来从事电子商务,有人也会利用它传播迅速及隐密性高之特性,从事不法活动,进而产生了与传统犯罪迥异的新型犯罪。本文从现阶段网络犯罪的特点和类型着手,提出对网络犯罪进一步防治的方法,争取让网络犯罪者无空子可钻,真正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后,国家对犯罪和犯罪者的反作用,逐渐以刑事司法的形式确立起来。刑事司法是犯罪和犯罪者的判定及处理过程。把这个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把握,滥觞于美国。1967年美国犯罪问题总统委员会提出了“犯罪对自由社会的挑战”的报告,第一次提出“刑事司法系统”的概念。日本的刑事司法如果从1879年《治罪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女性犯罪因素的增加也是社会变动现象之一。女性犯罪因素包括女性犯罪主体因素和引发犯罪环境中的女性因素。女性犯罪主体因素可分为不良心理、变态人格和精神病症状三个层次。女性犯罪行为多在其不良心理支配下,其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自私、贪婪、压抑、迷信、空虚、虚荣等几种。在引发犯罪的不良环境困素中,女性往往充当着犯罪者、被害者及成为他人犯罪诱因等角色。这是因为:城市角色矛盾,突出地表现女性身上,易产生消极因素;人际交往频繁,女性的性别、心理特征,易产生受害犯罪因素;家庭功能的不良,易产生家庭矛盾,激化为犯罪因素。  相似文献   

6.
试论邓小平关于改善社会风气的思想焦存朝社会风气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属性,它具体表现为社会成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文化生活追求和道德情操。社会风气不仅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对一个国家社会的进步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也是居高不下。总的来说,青少年犯罪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犯罪绝对人数上升;初犯者比例增大;犯罪年龄低龄化,人员团体化,手段成人化,类型多元化;侵财性最为突出,暴力性犯罪所占比例较大,犯罪者大多是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自觉进入犯罪状态,因受教唆而犯罪的比例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刘晓莉 《中国人大》2009,(23):30-30
发生了轻微刑事案件,是不是非得把犯罪者关进监狱才算解恨?不一定。许多时候,如果犯罪者与受害者之间能达成和解,会更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变迁中,城镇社区的社会制约松弛,分配制度改革,流动人口剧增,社会风气不正,两劳释放人员安置困难,居民小区邻里关系冷漠,思想道德教育弱化,人际交往频繁,人地关系松动,法制建设滞后,犯罪防控打击网络空隙加大。这些都对城镇社会犯罪态势的变化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贪污贿赂犯罪主要侵犯国家的廉洁制度,同时侵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关系。贪污贿赂的泛滥,不仅严重腐蚀了国家肌体和人们的灵魂,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而且阻碍了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能否有效地抑制和消除贪污贿赂犯罪,直接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拟对贪污贿赂罪的构成及本类罪与相关类罪的界限等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预防犯罪规律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伴随社会的发展 ,利益的有限与共享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从而根本上犯罪在现阶段是不能消灭的 ,而犯罪危害性的本质又决定了预防犯罪与犯罪之间的冲突与互动———博弈成为一种必然。在预防犯罪博弈中 ,预防犯罪者和犯罪者都是理性的 ,收益最大化是博弈双方的追求。所以 ,预防犯罪的过程实质上应是一个从多角度不断扩大犯罪者犯罪机会成本的过程 ,也正由于此 ,预防犯罪的效益在整体上既受制约于经济总体水平 ,又受制约于预防犯罪系统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犯罪功能分析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犯罪有“促进社会”功能的观点,误导了学术研究,使犯罪有益论悄然兴起,将研究 引入了歧途。犯罪功能分析引出有“促进社会”功能的结论是荒谬的,荒谬的原因是单纯地把犯罪功能 看作是客观反应的现象,是事物的刺激因素,把受刺激事物的反应看作是其功能,导致了功能与其蕴涵的 事物分离的二元论,有违于功能的原意。功能属于总体活动中部分活动对总体活动所作的贡献。功能分析 通过考察社会要达到的目的或目标来解释社会活动,而不象犯罪功能分析者那样,脱离犯罪目的和目标, 通过犯罪者意料之外的结果考察犯罪,因而也导致了结论的荒谬。  相似文献   

13.
一个服刑人员,有没有勇气对曾经被他伤害过的被害人说出心中那句埋藏已久的:“对不起!”向被害人忏悔。是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有益尝试。所谓恢复性司法。旨在修复犯罪给被害人、社会以及犯罪者本人造成的刨伤。它以被害人对加害者的谅解为基点,以被告人回归社会为终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数字影视和互联网为突破口的传播新媒体迅速普及,大众传媒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理念、意识。如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样,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也会成为“社会垃圾桶”,传播的内容中经常充斥着色情、暴力、怪诞等内容,这些负面有害的信息对犯罪产生消极影响,其中对青少年犯罪的消极影响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15.
<正>成功是一个梦。它会带给人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激情,是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正因为成功具备如此大的魅力,社会因此产生望子成龙和望子成凤的强大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6.
从水浒故事这一特殊的侧面作探讨 ,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社会有杀人、抢劫、盗窃、奸淫、渎职、谋反等形形色色的犯罪 ,这些犯罪有着复杂的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以及地域原因。对于犯罪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有系统的预防方式和控制方式 ,百姓也有一定的防备措施。犯罪者有自己的犯罪文化 ,社会各阶层对于犯罪各有自己的文化态度 ,而统治者惩治犯罪也有特殊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7.
犯罪心理现象中危险心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的一种心理历程因刺激和特定经历而出现了某种心理发展的抑制、偏执、结滞状态,由此出现异于他本人常态的行为表现并出现危害社会的行为,这就是因危险心结而出现的犯罪心理现象。因危险心结犯罪者不同于有危险人格的犯罪者,他们曾有正常生活轨迹,他们的犯罪具有让人意外性、突发性、甚至变态性。研究这类犯罪心理现象对于预防这类犯罪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生活在地球上的全人类一方面无不为冷战的结束和随之出现的和平发展及改革开放大趋势而欢欣鼓舞,特别是当代高科技突飞猛进所造就的知识经济时代,定会为新世纪增光添彩,但是另一方面,在世纪之交,全球都为日益严重的刑事犯罪而困扰。尤其是犯罪者千方百计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更加疯狂的犯罪,因此不得不使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深思:知识经济时代刑事犯罪将之如何?有感于此,笔者略陈浅见。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犯罪定会向人类社会提出严峻的挑战已处世纪之交的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主题,以知识经…  相似文献   

19.
标签理论是一组用来解释犯罪发生原因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犯罪是以司法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反应系统,在赋予人们行为以特定属性之后产生的,认为社会对犯罪的反应,反而会促使犯罪的发生,揭示了社会反应机制的犯因性特征。在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标签理论经历了理论发展的波峰和波谷。标签理论应当向"标签对受标定者的影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犯罪学,传统上是研究人的犯罪行为因素和寻求改变人的犯罪倾向的方法。它对犯罪行为的解释往往基于社会学或心理学理论。到了七十年代,有关专家开始认识到要靠同时研究犯罪者、犯罪地点和环境情况来认识犯罪活动。因此,他们便把环境与犯罪的理论研究称为“环境犯罪学”,把环境犯罪学的应用方面称为“防犯环境规划”。在这方面的研究时间较早的是一个叫奧萨卡·纽曼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学家。他在1972年出版的《防卫空间:城市规划的防犯》一书中指出,犯罪上升的部分原因是目前人为造成许多无人所属或无人问津的区域,便于犯罪的产生。因此在城市的规划中,应该考虑到如何增强人们对其周围环境的占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