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导致网络社会中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盛行.面对网络这块电子公共牧场,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思维方式的“反理性”、价值取向的“非主流”、审美情趣的“娱乐化”和语言表达的“无厘头”等现象.本文认为,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应从网络道德心理、网络道德行为和网络道德境界这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考量,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选择能力、自组织能力和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网上交流、休闲娱乐,他们上网关注的焦点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网络成瘾问题、就业问题等.因此,辅导员应从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认知能力、建立生活、学习、就业于一体的交流平台、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自控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有效学习的角度增强对大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6,(3)
手机媒体给大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带来极大便利,但手机媒体带来的碎片化、庸俗化和娱乐化等阅读的负面影响,解构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辨别和担当意识,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可结合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特点,通过开辟民族文化官方微博和微信的方式,开展以"家乡美"为主题的手机文化节活动等,提高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大学生实现文化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任爱红 《前沿》2011,(23):57-59
大学生行使网络公民话语权具有注重自身体验感受、诉求内容千差万别、诉求理性参差不齐、集群性等特点,体现了网络公民话语权对提升大学生网络公民意识的积极作用。同时,因大学生网络公民话语权利意识扭曲、话语责任意识淡薄以及法律意识虚化而导致的网络话语失范,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强对网络话语权的法律、道德、技术等方面的规制,是促进大学生理性行使网络公民话语权的应然面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然而,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网络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与网络有着频繁接触的大学生必然要受到其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下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平台的情况及网络言论发表的认识进行调研后发现,在高校学生使用新媒体发表言论的同时存在伤害他人或自身合法权益、引发错误的舆论方向、挑战高校管理工作等问题。对大学生言论进行约束和规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改革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发展中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高校积极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言论、政府进行合理的规制等。  相似文献   

7.
王渊  丁振国 《理论月刊》2012,(2):163-165
互联网深入大学校园既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学习和休闲娱乐的极大便利,同时也带来了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日益凸显,网络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在界定相关概念,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法重在引导的观点,并进一步探索了其引导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成都高校大学生网上娱乐消费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研究方法,调查了成都8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娱乐消费状况(以网络游戏为主),得出“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网络游戏,并适度进行网络娱乐,但仍存在某些问题”的结论。文章进一步从社会、经济两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建议“为了产业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需要的满足,大学生可以有选择、有节制地玩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9.
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网络参与能力是公安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当前公安大学生网络参与方面存在网络素养不高、警察主体性身份意识不明显、参与力度和参与效果有限等缺陷,公安院校应着力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他们参与的主体意识,打造优质的网络参与平台,从而大力提升其素养和网络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富靓  王芳 《电子政务》2012,(7):23-30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关于网络舆论传播、人肉搜索以及网络暴力等网络信息伦理问题的观点进行调查,从中发现大学生网络信息伦理意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郑懿 《前沿》2011,(17)
在当今时代,网络以其自身的特质与魅力,为大学生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极度发达的网络世界,也给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带来毋庸置疑的负面效应。本文拟就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理性意识需要强化,强化大学生理性意识需要实践以及大学生理性意识强化的途径作进一步探讨,以此避免网络世界给大学生成长成才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网络信息识别的弱辨性、网络政治参与的利我性、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和网络政治参与的虚拟性等。为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针对这些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素质;加强"三观"教育,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规范意识;建立畅通的网络言论交流平台,完善政府回应机制;积极鼓励大学生政治实践,提高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3.
赵凤莲  林滨 《青年探索》2020,(1):105-112
当代青年是澳门社会的主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关系到澳门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更关系到澳门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通过在澳门城市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针对澳门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澳门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可分为利益驱动型、理想信念型、情绪宣泄型和议题带动型。呈现出以下新动向:澳门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但仍显保守;网络政治参与话题多样,但有聚焦性;网络政治参与渠道多元化;网络政治参与诉求多样化,但偏重个体性。上述动向的出现受社会政治环境改变、国家意识和主体意识增强、网络技术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亦对澳门社会的民主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必须以"社会利益"为导向,建立有效的"诉求-回应"机制和加强教育等方面切实提升澳门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网络对部队官兵的政治意识、敬业精神、法规意识、道德情趣、能力素质等方面都产生着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也给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和改进的问题。当前,网络已成为官兵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人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官兵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这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具  相似文献   

15.
傅梅蓉 《前沿》2013,(21):28-30,42
网络问政的兴起折射出公民主体“意识觉醒”和“意识匮缺”交织并存的现状。网络公民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公民身份认同度高、参与欲望强、公民意识认知不完整、理性不足、实践技能缺乏等特征;在网络舆情中表现出多向度性、建设性和倾向性特征。公民意识教育是促进网络问政良性发展,推动政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素,理应从完善认知、培育理性、增强能力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慎独”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网络主体行为中普遍存在着道德失范问题,其根源在于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危机.本人认为,认知"慎独"的精神本质,发扬传统的"慎独"道德思想,从目的性与过程性两个角度加强大学生的"慎独"教育,培养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无疑是化解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调查发现,在网络舆论场中,网络舆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有着直接影响,与其爱国价值判断正相关。朴素而激进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爱国行为的普遍性特点,娱乐化色彩突出、欠缺严肃性,行为表达时有盲目是少数民族大学非理性爱国行为的主要表现,社会环境和民族成分是其非理性爱国行为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性爱国,有必要提升其网络素养,把握网络舆论工作主动权,并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高芳放 《中国青年研究》2015,(2):100-102,107
以河南省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征、原因、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动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年级越高,网络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更高;消费结构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网络消费安全意识较强但维权意识较差。  相似文献   

19.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方式是一次突破性革命。网络发展的突飞猛进,使这一"文化新人类"的网络情结"割不断离还乱"。网络在促使当代大学生的全球意识、效率观念、信息知识、平等观念增长的同时,也难免产生网络垃圾、网络心理障碍、高科技犯罪等负面效应。因此,如何引导"文化新人类"把握网络这一双刃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刘佳 《青年论坛》2013,(6):76-81
虚拟社会极大改变人们的知识整合方式,也对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产生重大影响.虚拟社会下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呈现三个特点,即主动性弱化、表达话语形式大众化、对“政治”一词理解的生活化和现实化以及表达内容的多样化等.在虚拟社会下要积极构建与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相适应的实现机制:一是使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主动性在现实社会的政治教育实践中得以实现;二是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虚拟社会政治意识表达实现机制;三是加强虚拟社会环境治理,建设健康、安全的虚拟社会政治意识表达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