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导刊》2011,(11):52-52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那么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么他就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相似文献   

2.
年末岁初,小赵刚调到机关,领导便叫他写一篇关于扶贫帮困的年度总结。小赵以为自己屡有文章在报刊上露脸,写一篇总结应该是驾轻就熟的事。没想到写好后送给领导审阅时却被退了回来,他又重写了送去,还是不行,第三次写了再送上去,又被退了回来;领导每次都说他写的总结不够系统和全面。  相似文献   

3.
智者雷云     
前些时日我采访浙江省委党校陆立军教授,他说:“我不值得写,在浙江省理论界,最值得写的人是雷云,你该好好写写雷部长,他对浙江理论工作的贡献太值得写了。”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09,(5):59-59
问题: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写过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结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这样会丧失权力;第二条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于是,第三条路可以走了,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而自己又可发号施令,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同理两个助手也会仿效,  相似文献   

5.
在整理萧老遗稿的过程中,一篇《“祖国之恋”放歌》是他写好后未曾示人的原作。看着那最普通、粗糙并有些泛黄的七页白纸上熟悉的笔迹,和铿锵作响的真情诗句,一股热流,在我的胸中涌动。  说到萧军,凡年纪稍长些的人,不知道他“大名”的大概不多。在中国的“文坛”,他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了——他是鲁迅先生的学生,鲁迅器重他,光给他写的信就有五十几封;还亲自为他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作“序”,适时地将这部“于‘心的征服’有碍”的小说介绍到国际;鲁迅先生以《三月的租界》为题的一篇檄文,痛斥了“狄克”之流对这部作品的…  相似文献   

6.
漫话“护官符”周克明《红楼梦》第四国写道,贾雨村听罢原告申诉大怒、欲发签缉拿致人于死命的凶手,门子连忙向他使了眼色。门子秘密提醒他:“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早就想写黄斌。这家伙这几年发展太快,与以往的黄斌大不同了。倒不是说他长相变了,而是他医术、名声日渐扩大,内心世界逐渐丰富,事业上大踏步跨跃,直有些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缘乱,甚至难以置信。让我们看一下他走过的脚印:湖北省天门市的农家子弟;河南省中医学院学生;癫痫患者心目中的希望之星;郑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青年中医研究会副秘书长;为危重病人王钒举行的义卖活动中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的新闻人物;河南省上蔡县贫困地区黄斌希望小学的出资者;亚洲杰出青年中医;中国中…  相似文献   

8.
丈夫每次去登山,家里便只剩我一人.寂寞如同一间空屋。艾夫有两大爱好:一是登山.二是下棋。他的棋艺很一般,然棋臭瘾大,找不到对手时.他便夜夜自己打谱。棋慰藉了他许多无眠的夜晚。然而人终究是要出门的.需要写人交往。憋闷久了;他便生出许多焦虑与烦躁来。这时候,他就说:“我该去登山了。”然后就长久地站立在窗前;目光穿越都市高耸的建筑,停留在某个莫名的地方。我常常探究他的两大爱好;绥而出就释然了。我知谭.他是在逃避入群。丈夫是寡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少百的寡零。他的暴富不尽水四,而显出于一种恐惧。他的国热…  相似文献   

9.
<正>章开沅先生写的《张謇传》,我读过多次。首先是因为张謇这个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他的特殊性,要用一句话去概括的话,他就是一个过渡时代的一个伟大的过渡人物。其次是因为作者章开沅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是我们国内研究张謇的第一人,是张謇学的开创者;这本书带有历史学家的严谨性、厚重感,我们读他的书,读到的都是真材实料,不带任何的偏见,具有全面性。  相似文献   

10.
姬建民 《政策》2009,(12):62-62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大师与世长辞了。他不仅给我国留下了航天科研技术成果.而且为我们树立了淡泊功名利禄的楷模。钱老声名显赫、功勋卓著,却谦虚谨慎,在自我约束与自身修养方面给自己立下了“原则”,主要有:不题词;不接受吃请;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  相似文献   

11.
梁治平等人写作的《我的大学》,写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写怎样与学术有心或无心的接触,写怎样在学术上取得硕果累累,等等。阅读这些情真意切的回忆性文章,一方面,能使我们这一代人更清晰地体察上一代人求学和成长的艰难和坎坷,感受一位学者甚或“大师”级人物在思想和知识求索道路上的艰辛与快乐;另一方面,通过品味、反思甚或联想,可以思考中国的法学教育、法学学习及其它可能思考也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提起张长财,杨厂长就咬牙切齿,称他为“北霸天”;抓了张长财,杨厂长拍手叫好,也给派出所送了感谢信。可是,薛振西让他写个报案材料,他说啥都不肯。为啥呢?  相似文献   

13.
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门口,经常有小贩向游客兜售烙着鲜明“欧洲印记”的明信片。我曾经看到一张印有巴黎凯旋门、罗马竞技场和柏林伯兰登堡门等欧洲主要地标性建筑的明信片,上面还写了这样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话: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典型的欧洲人?他(她)应该灵活如德国人,严谨如法国人,谦虚如英国人,冷静如意大利人……令你会心不已。  相似文献   

14.
得与德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为什么有的人死了还活着呢?因为他有德但可能无得;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呢?因 为他无德但可能有得。  得,即索取,个人向社会取得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德,即奉献,个人对 社会做出的贡献。人不能不“得”,也不能无“德”,“德”是首位和基础,“得”是条件 和保证。  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 。所以,贡献应该居于首位,人不能无“德”。  人要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个人从社…  相似文献   

15.
作为知名新闻人,年轻的章敬平很勤奋,职业历练更是丰富。他做过实习记者、记者、首席记者、主笔、专栏作家、部主任、编委、主编;转过中国的许多名报大刊,从《中国新闻周刊》,到《经济观察报》,到《南风窗》,再到《南方周末》;写的多为深度报道,采访过许嘉璐、李金华等高官,与秦晖、毛寿龙等学人有亲密接触;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他还受美国国务院之邀,与百余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同仁赴美考察访问……  相似文献   

16.
孟祥才 《春秋》2013,(5):25-32
田昌五先生(1925——2001)病逝已经十多年了,我早就想写一点回忆他的文字,记述我所知道的他的一些事情。因为我从1964年认识他,到他2001年10月去世,38年中,有28年我们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先是中国科学院历史所,后是山东大学历史系,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在同辈人中他属于成就卓著者;作为性情中人,他又属于喜怒形于色,个性特别鲜明有棱角的人物,许多事情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胡乔木是中共党内一支有名的笔。他不仅因为写的文章漂亮而被人们所称道,而且常因其行文周密无懈可击而被人们所感叹不止。胡乔木写东西出手快,有许多神来之笔,应付紧急任务写急就章是他的最强项。但是,只要有时间,胡乔木写东西可是千锤百炼,一磨再磨,磨到人尤其是印刷出版单位都感到头痛。但是,这样写出来的东西的确高人一筹。正如杨尚昆所说:胡乔木“对文辞的考究是尽人皆知的。自己写的或别人写的文稿,他都反复修改,直到改不动为止。后来,在我们这些老人中间形成了一个习惯,重要一点的东西,拿出去之前总要请乔木过目把关才放心。”  相似文献   

18.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却还活着。人,真不可思议,前几天你还活蹦乱跳的,整日里腋下夹一个黑色文件包,忙乎着上案子,就在你查出那讨厌的病魔前一个星期里,你还骑13公里的自行车到市局刑警支队值夜班,那时你似有用不完的劲儿;只是转眼的工夫,你说走就走了,走得是那么匆忙,那么让人难以接受!记得还是前几天的事,我同你一道坐车到局里上班。你在车上对我说,流波,你还欠我点儿东西没兑现。我不知所措,你继续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答应过要写一写我的……是的,我的确允诺过要好好地写一写你,因为在很早以前我…  相似文献   

19.
写费兴耀,难。 且不说18年里,作为基层公安派出所民警,他做了多少份内份外事,单说他调到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工作以来,仅17个月,他接待来访4140批次,参与百余件信访件督办协调。费兴耀同志还是一位区人大代表,作为代表他积极反映选民呼声,努力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他,媒体多有报道;我采访三个多小时,时间不够。他的故事,平凡感人,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20.
杨景宇 《中国人大》2012,(22):52-53
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