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法的立论基础及其理论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红弘 《求索》2010,(10):160-162
政府和市场是经济法研究域中的两个基本范畴。自由经济时代,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在契约自由的原则下进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市场的无序与混乱问题得以显现。于是,社会学者纷纷提出引入政府作为干预市场的力量,经济法由此诞生。关于经济法的立论基础也因此被关注,基于经济法与市场失灵的逻辑相关性,不少学者提出了所谓的"需要干预说",并将其作为经济法的理论基础。然而,"需要干预说"违背了法律的应然价值属性和现代法治的宪政理念,从经济法的法益目标及其本然属性看,我们认为"规制干预说"作为经济法的立论基础可能是更为合适的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2.
张明华 《桂海论丛》2007,23(5):67-69
体现国家渗透市场理念的经济法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与国家和市场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经济法也正是基于市场失灵与政府缺陷的二元结构,确立了自己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逻辑基点和路径选择.就业歧视问题体现了市场调节失灵和政府管制缺陷的两难境地,其形成机理与经济法的基本机理具有相通之处.因此,经济法解决机制将成为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加山 《前沿》2006,(5):136-139
经济法具有价值,其终极价值体现为效益。经济法的增效特性指经济法的效率价值。本文从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公平、规制权力、利益分配、规范作用、经济运行体制等方面阐述了经济法的增效特性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运新 《前沿》2012,(7):81-83
经济法研究陷入了"市场失灵—国家干预—国家失灵—干预国家"的囚犯困境。作为资源配置机制,计划和市场中分别存在合作成本和交易成本,当计划中的合作成本小于市场中的交易成本时,资源主要采用计划配置,反之,则资源采用市场配置,计划与市场之间存在替代的经济理性。市场宗教化的经济学思潮使中国的社会整体利益正在遭受空前损害,民商法、行政法和刑法等传统法难以有效治理这些损害,经济法通过确立计划和市场的相互替代机制,赋予大众权利而改变违法成本和违法收益之间的比例,可以有效保障社会整体利益而成为传统法的替代性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田巍 《求索》2010,(9):150-152
任何法学派别亦或不同部门法的研究,都离不开对法的价值的研究。对于法的价值的子项问题,经济法的价值问题学界有诸多理解。归纳各派学者的理论成果,经济法的价值品格表现在经济法价值的经济性、社会性和与时俱进品质等三个方面。本文循着价值、法的价值、经济法价值的研究径路,探寻经济法的价值元素及其体系。经济法的价值体系存在价值位阶的差别与冲突,这种价值位阶的适当调适以及价值冲突的适时消解关系到经济法功能的实现。我们认为,倚重秩序价值,强化效率价值与社会公正价值是消解经济法价值体系冲突的新径路,这种新的径路不仅是对经济法传统功能的强化,也是对和谐发展指引下社会经济运行做出的现代回应。  相似文献   

6.
政府失灵的成因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羽 《前沿》2005,(5):159-161
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正像研究市场失灵不是为了否定市场作用一样, 研究政府失灵也不是要否定政府的作用, 而是为了矫正和防范政府失灵, 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政府失灵现象及其原因并且提出了防范政府失灵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夏永梅  饶艾 《人民论坛》2014,(2):244-246
经济法的本质是市场失灵的国家干预,无论是古典经济学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还是凯恩斯主义者,都承认国家干预是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救命丸.文章运用经济法的相关理论,对于金融危机和国家干预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建立我国经济法体系、确立规制目标、制定并实施国家经济干预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诚  刘沂江 《理论月刊》2010,(2):108-110
中观经济法主体作为与企业——市场体系和政府——国家体系相并列的第三体系,其基本使命在于弥补“双重失灵”,构成宏观经济法主体、中观经济法主体与微观经济法主体相互协调、相互弥补的均衡。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的本质是市场失灵的国家干预,无论是古典经济学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还是凯恩斯主义者,都承认国家干预是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救命丸。文章运用经济法的相关理论,对于金融危机和国家干预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建立我国经济法体系、确立规制目标、制定并实施国家经济干预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董亚男 《求索》2012,(7):61-63
在公共行政的演进过程中,政府功能不是一以贯之的,它深受不同历史阶段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两种思潮的交替影响,从而呈现出势易时宜的功能特征。通过分析政府功能的演变历程可知,政府功能始终围绕着不同历史背景下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这一主轴展开变迁的,政府功能定位的关键在于寻求适应本国国情的有效市场、有效政府与有效社会之最优组合。转型期我国的政府功能定位应以现实国情作为先决条件,以合理界定转型期政府的职能范围作为核心。与此,在合理界定政府功能的同时,还要探讨如何通过规约政府行为塑造这些功能,以之确保政府功能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是国家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干预、协调社会经济的部门法。宏观调控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基本方式,但国家调节也会发生“政府失灵”的现象,因此作为国家调节方式之一的宏观调控也需要经济法的规制与保障。可以说,宏观调控措施的运用是否妥当,宏观调控的权力是否受到法律规制,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维护民众正当权益的关键。按照经济法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最近几年对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我国的宏观调控还亟需改善,宏观调控权应受到经济法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是以“特定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经济法并不调整所有的经济关系,而只调整经济关系的一部分;二是说整个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需要由众多的法来实现.”(见王保树、崔勤之编著《经济法学研究综述》第4页)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这种“特定经济关系”是根植于现实社会的“经济基础”,并要受到现实社会的经济体制、经济形态的制约,由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要以动态的观点来研究这种“特定经济关系”.这是我们研究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基本出发点.在我国,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 ,市场失灵成为人们探询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监管的理论依据 ,而现实中很多政府失败的例子给“市场失灵论”无情的打击。这说明“市场失灵论”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就是在分析“市场失灵论”在逻辑和理论谬误的基础上 ,来探讨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形成和市场监管的思想 ,从而论证新制度经济学市场监管理论的现实科学性和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信息市场的经济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息市场是随着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起来的生活消费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农村信息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市场调节失灵,信息资源配置不当等问题。经济法对于农村信息市场中各个主体活动的法律规制,为农村信息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肖莉  高志青 《前沿》2014,(19):55-57
由于市场自身的局限性,导致社会资源配置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而产生市场失灵,此时的市场已经不能发挥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更加凸显了对人的道德行为进行必要引导的价值。本文试图用经济学视角分析市场失灵情形下思想政治教育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尝试提出一些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两岸经贸交流的现实图景,海峡经济区日益显现。然而,由于两岸政治环境的特殊性,海峡经济区的区域治理存在特定意义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而具有民间属性的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力量”凹旋空间较大,应作为目前海峡经济区“多元化治理结构”的主体发挥更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秀兰 《理论月刊》2007,(7):124-126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之一是协调利益关系,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经济法是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下运用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相结合,协调市场不同主体和政府权力之间的博弈,协调不同阶层、集团的利益关系,使之和谐发展的法律。  相似文献   

18.
国家·市场·人权——经济法的人权观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海 《前沿》2007,(2):103-105
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法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我国现代经济法诸多学说都试图对该问题予以解答,并因此形成经济法学的国家观和市场观两大阵营。人权、国家、市场三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经济法的人权观认为,人权可以成为分析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最佳切入点,经济法就是国家为实现人权而干预市场的行为规范,人权可以成为经济法解构和建构的基础范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校车的强烈需求,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校车专业市场.然而在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我国的校车市场还是初步的、不成熟,各个方面都需要改进,本文站在市场失灵理论的角度,从四个方面剖析中国校车市场存在的问题,随后借鉴美国先进的校车制度,提出与信息性失灵、外部性失灵、公共性失灵和独占性失灵想对应的措施,以此探究解决校车市场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经济法存在立法体系有弊端、相关立法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法体系、市场管理法制不健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与WTO的基本法律原则,完善经济法调整对象、增强经济法的可操作性、完善经济法体系,从而最终实现我国经济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