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书摘     
美国社区谢芳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2 0 0 4年 1月第 1版“美国人认为 ,社团和社区涉及一个共同生活的地域、共同生活的人之间的关系 ;一个社团和社区必定存在各种利益的团体和个人 ,在不同利益发生冲突时 ,除了涉及法律的问题 ,美国人习惯采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按社区多数成员之意志行事。”(该书第一章《众说纷纭说社区》)(苏哲北欧社区杨叙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2 0 0 4年 1月第 1版这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由该院研究人员撰写的《学者眼中之国外社区》丛书中的一部。杨叙在《后记》中说 :“为了使读者留下对北欧社区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2.
胡平 《同舟共进》2013,(1):28-34
珍珠港事件是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谁也没想到,当年为日军偷袭提供准确情报的,不是什么日裔居民,而是潜入夏威夷的一个年仅28岁的日本海军谍报员.  相似文献   

3.
油价飙升、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收入下降,种种因素正在使崇尚简单生活的“理念社区”运动在美国再次受到追捧。市中心的“生态村”“理念社区”最初流行于上世纪60年代经济滞胀期的欧美,是指一群有相同生活理念的人选择居住在相对独立于主流社会的社区中,他们互相协作,创造一种反映他们共同价值观的相对简单的生活方式。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低迷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居民共同分摊生活开支的“理念社区”重新产生了兴趣。有统计显示,  相似文献   

4.
美国社区养老模式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光宗 《人民论坛》2012,(22):52-53
全球社会对"社区养老"逐渐达成共识,打造"养老社区"成为趋势。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是"品质养老"的典范,其优质服务和品质生活让人产生快点老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贵州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作为一种文化,它是为了满足人的特殊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需要而被人们创造和享用的。人们在各自的居住地,都已创造和享用自己社区文化,这种社区文化已基木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的基本需求。然而,随着生活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一种新颖而奇异的文化(在居住地所不能得到的文化),以满足他们的新奇感,满足他们对新的物质和精神的文化需求,这就需要到外地旅游、观光、享用。生活越富裕,人们就越要去旅游。社会越发展,旅游业也就越发达。日本60年代初,旅游业刚起步,出国旅游者约仅10万人,1969年出国旅游就有70万,以后越来越多。美国未来学家甘哈曼在《第四次浪潮》中说:  相似文献   

6.
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这一提法时下很流行,但什么是“主流社会”,华人怎样才算融入了“主流社会”?却很少有人能回答得清楚。 我以为,美国的“主流社会”,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生活的社区内。紧密融入社区的生活中,也就是融入了“主流社会”。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总是能参与“主流社会”呢?我往往报以一笑,然后告诉他们:要想真正融人社区生活,我的一点经验是,要去社区里做义工…… 我曾在一个约有200户人家的“居委会”(Home owner Associanon,简称HOA)做“主任”。 美国的HOA,是一个没有报酬由志愿者组成的利益组织,注重的是邻里间的安全、社区的宁静和保值房价。如你  相似文献   

7.
到美国以后,细心的人刚出机场上了高速公路就会感到强烈的反差:车颠簸得厉害,公路坑坑洼洼.下了高速,一般的地方公路则更惨,有时开车不得不提高警惕躲着坑. 和中国、日本那种宽广、平整的公路比起来,美国的公路仿佛属于第三世界.在北京生活,呼吸污染的空气,人要折寿.在美国生活,在崎岖不平的路上颠簸,车要折寿.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之内,对社区和智慧社区都不陌生。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积累了不少经验,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局面:社区信息化快速推进,家庭生活智慧化开始初显,创新产品和惠民服务等层出不穷。生活在社区中的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这些变化。智慧社区是什么呢?智慧社区就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  相似文献   

9.
二战之后,日本在美国的托管下被迫重建了它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到1964年,日本呈现出一派成功的现代化景象并成为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成员国。同年,日本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至80年代,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已与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相差无几。现代化给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许多变化。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工作学习的需要,日本青年陆续离开农村和父母,进入大城市定居,并组成了一种小型的“核式”家庭。据日本的管理和协调机构所作的调查表明,“核式”家庭的比例在七十年代为57%,到八十年代上升到最高值61.1%。…  相似文献   

10.
身为中科院一名博士生导师,周伟东一辈子都在摆弄数学模型,却叉对社区治理相当着迷。 他近20年的社区生活可以一分为二:前10年,寄居日本,体验过“真正的自治”,甚至,作为“老外”,还当上了日本社区自治会的会长;后10年,回国定居广州,正赶上中国住房体制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社区蓬勃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张我军主编的《日文与日语》杂志作为“民国以来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有影响的日语研究期刊”,对日语语言文学学科而言,具有重大的学科史意义;张氏日语系列教材大大推进了日语在中国各阶层普及;作为一位师者,他不仅以有中国特色的日语教学法培养了一批精英之才,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将日语教育引入正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研究者、编者、著者、师者”四重身份的重合、互动使张我军成为中国日语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2.
Xiaomin Rong 《当代中国》1999,8(20):123-146
Using Chinese and Japanese data, this paper shows that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has been under‐represented in China since 1980, but especially before 1992, compared with Japanese FDI in some other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with FDI in China from other majo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The under‐representation of Japanese FDI in China, and its important patterns cannot be simply dismissed as being a result of China's poor investment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by repositioning Japanese FDI in China into a larger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strategic framework. It argues that the growth of Japanese FDI in China has been shadowed by the lingering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the two nations since 1895, and has been disrupted by a series of political inciden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during the previous 17 years.  相似文献   

13.
日据时期台湾留日学生是一个资本总量雄厚的社会阶层,在1950年到1981年间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中参选积极,当选率也很高。日本政治文化通过他们影响了台湾的县市长选举。  相似文献   

14.
吉屋信子和林芙美子是名噪一时的流行作家,有多次前往中国战场的经历,并作为女性杰出代表入选1938年第一批"笔部队",被称为"笔部队"的"两点红"。吉屋信子在海军班一如既往地扮演"女性"角色,突出自己作为女性的价值和作用;林芙美子则用激烈的方式在中国战场演出了一场新的放浪记。两人用不同的方式自觉地将女性话语和人生诉求融入军国主义话语中,成为侵略战争的协助者。与普通女性不同,她们成为战争协助者并不是受制于国策话语而做出的完全被动的选择,其文学创作反映出的思想缺陷和浅薄认知与她们的战场报告意趣相投,是她们在战争爆发后与军国主义话语一拍即合、轻易地滑落到战争协助陷阱中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5.
西川满的<台湾纵贯铁道>、滨田隼雄的<南方移民村>和庄司总一的<陈夫人>被视为日据末期在台日人作家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纵贯铁>宣扬北白川宫率军征服台的"功绩",史载台湾军民的殊死抵抗被写成"土匪"式骚扰,而日军的屠城式大规模烧杀行径则被淡化或合理化.<移民村>宣扬日本人的毅力、信念、真诚品行和科学精神,赋予日本对台湾的"移民"(殖民)以正当性.<陈夫人>具有人性的深度开掘和对台湾庶民生活细节的细腻描写,甚至写出了现代性、本土性和殖民性的复杂纠葛,但仍带有殖民文学的明显印痕对中国(台湾)文化的"误读"以及宣扬日本人带给台湾"现代化"的理念.它们不同程度地都是日本对台殖民侵略的自供、掩饰和美化.  相似文献   

16.
1895年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台湾住民被认定为所谓“日本国民”。随着《清国人入境台湾条例》的颁布实施,传统闽粤移民渡台历史进程遭致中挫。日据后迁徙台湾的闽粤民众被称做“华侨”,成为侨居者。此后,台湾社会历史进入以内生性发展为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碑刻文献表明,日据时期台湾开始步入殖民地化的进程,殖民统治不可避免地给台湾社会留下了或多或少的日本印记。然而透过分析可以发现,殖民者带来的变化是有限的,台湾庶民社会的深层依然激荡着中华文化的潜流,50年的殖民统治并未使台湾人与在台日本人于精神文化层面达到交融,他们依然是两个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8.
许建良 《桂海论丛》2010,26(3):64-68
日本人具有浓厚的"恩"的伦理意识。从感恩的对象来看,有天地自然之恩、父母之恩、师恩和社会恩;感恩与施恩是互动共存的,由施恩、受恩、感恩、报恩组成"恩的行为链",构成了日本人的"恩的伦理世界"。为了使外在的规范变成个人内在的自觉,日本人重视"恩"的伦理实践和报恩意识的培养,从而为日本伦理和谐设置了牢固的心理机制,对于社会稳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6月,日本政府发表了《男女共同参与白皮书》,力求对日本男女共同参与社会的现状以及相关政策做一个全面的总结。本文通过对白皮书的解读,分析了白皮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其中特别关注了白皮书的结构以及政府对男女参与政治领域和科技领域的现状总结和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许建良 《桂海论丛》2008,24(5):33-36
和谐社会的实践,离不开各种资源的借鉴,就异文化而言,日本实现伦理和谐的实践值得我们思考。它们在学习儒学的过程中,克服排除了儒学虚无不实的因素,强调实际、实用,并以训练为切入口和平台,为道德素质的生根营建了最为切实的基础,昭示人们一个哲理:道德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