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所谓公共危机,一般是指社会秩序在突发性事件的刺激下产生的无序或紧急状态.这种状态下,社会秩序和管理常规受到严峻挑战,人们处于高度的危险或恐慌之中,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影响,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财富受到威胁或损害.  相似文献   

2.
袁赛男 《桂海论丛》2009,25(6):59-62
突发公共事件是对政府执行力的严峻考验,也是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契机。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的作为不同,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也就会有天壤之别。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面临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分水岭。如何在突发状态中化危机为契机,重塑政府的良好形象,就成为了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结合近几年来我国所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塑造的三维向度以及路径选择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挤踏事件原因分析与预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群体性挤踏事件是指在人员密集场所中,因现场秩序失去控制,发生拥挤、混乱,导致大量人员被挤伤、窒息或踩踏致死的事故。人群密度大,产生群集现象是群体性挤踏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恐慌心理的出现和扩散是造成大量死亡的心理方面的原因;公共场所硬件设施不合理是造成群体性挤踏事件的客观原因;管理方面的原因是公共活动应急准备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公众安全素质有待提高。群体性挤踏事件的预防:开展对公众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文化;改进场所硬件设计,避免群集现象出现;在大型活动前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组织训练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科学反应的人员队伍。  相似文献   

4.
近期日本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引发了日本群众的恐慌,也影响到整个亚洲甚至太平洋沿岸北美的社会稳定。此次灾难事件导致受灾群众面临缺水缺食、停电、核泄漏污染等问题,而灾后日本政府救灾不力导致了一些群众恐慌,影响了社会秩序。我国受核泄漏消息的影响,出现了群众抢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传播的信息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其中信息选择的真实性和回应性对政府公信力建设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传播的信息选择方式不当往往会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不利影响。优化之策在于树牢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公共理念,夯实政府公信力基础;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选择机制,提高政府公信力水平;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法治化建设,保障政府公信力实现。  相似文献   

6.
近期日本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引发了日本群众的恐慌,也影响到整个亚洲甚至太平洋沿岸北美的社会稳定。此次灾难事件导致受灾群众面临缺水缺食、停电、核泄漏污染等问题,而灾后日本政府救灾不力导致了一些群众恐慌,影响了社会秩序。我国受核泄漏消息的影响,出现了群众抢购碘盐、奶粉、防辐射服等现象。综上,日本灾后引发了大范围的群众心理恐慌症。  相似文献   

7.
公共危机事关公众权益和国家的和谐稳定,既要求政府全力以赴处置危机事件,同时也需要公众、社会组织等多元化的参与和合作。当前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多数是政府主导,公众及其它参与较少,公众及社会组织多是充当“评判员”或“观察员”的角色。这样,不但无助于危机治理,甚至还会影响政府危机治理效果。因此,要顺应危机治理的趋势,激发公众及其它社会组织的热情,促进协同治理,使危机治理达到各方联动。  相似文献   

8.
苏丹红、毒大米、多宝鱼事件……在经历了一次次恐慌和无奈后,人们对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变得敏感,“有机食品”开始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张政  李力  韦旭 《当代广西》2006,(21):34-35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建立健全处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课题。去年底我国已完成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今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全国性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究竟如何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哈尔滨停水事件对我们进行这一机制建设有何启示?我们特采访了广西财经学院马世俊教授。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是近年来公众反映十分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的不利因素。环境保护是既涉及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又涉及中国人民基本生存条件提高、社会秩序稳定的重大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危机警务的概念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危机警务的对象是公共危机 ,是公众危险和公众失序 ,包括恐怖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公共性事故等具有公共影响的重大事件。危机警务包括危机警务哲学、危机警务勤务和危机警务技术三个层次的涵义 ,具有公众危险警务和公众失序警务两项业务 ,涵盖事先、预备、事发、事后警务四个阶段。相对于常规警务 ,危机警务的对象具有一定特征 ,其实施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2.
轩欣 《前沿》2011,(17)
网络时代,网络成了谣言肆意传播、蔓延的助推器,民众通过网络等手段传播、扩散谎言是公共危机事件产生的起点;公共危机事件随着谎言通过网络等的传播和蔓延而发酵、酝酿,最终酿成公众在现实生活的群体行为导致公共危机事件爆发。  相似文献   

13.
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心理防控和应急心理干预体制机制,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突发公共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是政府有效处置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题中之义。对此,应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干预法律体系、普及应急心理调适和心理干预知识、完善政府心理危机干预支持体系,让公众吃下"定心丸"。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政报》2006,(3):38-42
为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全区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5.
陈楠  孙垚 《人民论坛》2020,(5):42-44
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传播容易造成社会恐慌、滋生各类谣言,而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往往有一个过程,需要不断了解、深入挖掘。面对事件初期繁杂的网络信息,我们不应作"一刀切"式的惯性处理,领导干部要冲锋在前、敢于担责,最大程度降低事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已经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7.
张宁 《思想战线》2007,33(5):85-88
政府新闻发言是一种议题传播管理行为。这种议题管理包括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传播过程中的议题设置、议题培养和议题引导等多种传播管理行为。政府新闻发言在公共危机事件可以通过议题设置,实现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管理。积极有效的政府新闻发言体现了政府作为公共管理机关应该承担的公共信息告知、保证公众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知情权、稳定社会、引导社会舆论、强化社会管理等职能。  相似文献   

18.
一、权力腐败及其成因通常所说的权力,是指一种组织社会秩序、控制社会资源和支配社会财富的力量。这种权力在应然的意义上是一种公共权力,它是公众所赋予或委托的,在本质上它是一种凝聚和体现公共意志的力量。这种权力的公共性质决定了它应当平等地为公众服务。然而,由于权力所固有的扩张本性,使得掌握权力的人总是试图借助权力的力量,把自我凌驾于权力的作用范围之上,从而可能导致权力被滥用。再加上,社会成员往往又事实性地分为强势群体即权力者和富有者阶层和弱势群体即普通老百姓,而强势群体又往往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或所…  相似文献   

19.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对立性公共事件在网络出现;二是网民热议,生成网络舆论;三是传统媒体参与,与网络舆论相互呼应促动,生成社会舆论;四是出现制度外社会行动;五是事件消退。在前四个阶段,事件对社会秩序的冲击逐步增大,强度和危机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1 总则1.1 编制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 编制依据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