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临近尾声,我国的绝对贫困即将得到彻底消除,但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突出并长期存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相对贫困的治理成为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主战场,探索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新时期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的构建主要面临政策有效性、脱贫可持续性、能力贫困、人文贫困、精神贫困等五大困境,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产业培育、能力建设、人文发展、心理服务等五大机制,以能力建设机制为核心,贯穿带动其他机制相互联动,构建起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是贫困的两个阶段,一般先解决绝对贫困,再解决相对贫困。随着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取得决定性胜利,扶贫随之进入解决相对贫困阶段。贫困发生理论认为,贫困问题成因复杂,相对贫困长期存在,为此,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推动脱贫和防止返贫。有效解决相对贫困,既要遵循理论指导,又要结合中国实际,从调整扶贫战略、界定扶贫标准、完善帮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加强返贫治理等维度入手,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正迈入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征程.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与提炼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历程与经验,特别是梳理中国式小康的成功经验,对于建立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以及探索共同富裕建设之路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瞄准不平衡问题,本文试图探索中国现代化的未来途径,寻找先富带...  相似文献   

4.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目前看,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脱贫进度符合预期。但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在发展水平、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相对贫困、多维贫困问题依然存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解多维贫困难题,要夯实绿色产业支撑、重塑农业生产能力、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积极推动农村组织创新,将脱贫发展与资源开发、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有机统筹起来,全面提升贫困县的内生动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随着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的实现,我国贫困治理的重点将转移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稳定脱贫的任务依然艰巨,现行的反贫困制度体制需要重新审视、创新发展。后脱贫攻坚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的关键是要构建一体化的反贫困制度体系,将相对贫困治理与绝对贫困治理统筹兼顾,实现反贫困事业向纵深发展。涉及三个层面的整合:第一个层面是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推动反贫困事业与国家相关宏观政策的统筹兼顾与一体化,整体提高低收入地区、人群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缩小差距;第二个层面是现行反贫困具体制度(政策)的一体化,涉及现行扶贫开发相关政策与社会救助制度的整合,实现社会救助政策的积极转向,提升贫困家庭及个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第三个层面是反贫困管理体制的一体化,实现宏观层面的反贫困政策与微观层面的反贫困制度的结合,深入推进新时代的反贫困大业。  相似文献   

6.
伴随精准扶贫阶段性任务的达成和扶贫开发工作步入常态化,我国2020年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将面临四个重大的转型:首先,脱贫攻坚的治理形式将转向长效机制的建设。其次,绝对贫困的治理目标将过渡为相对贫困。再次,精准扶贫的治理经验将融入民生保障体系。最后,以农村贫困为主的治理对象将逐步调整为城乡贫困统筹治理。对此,应在相对贫困线设置、严防社会救助救济化风险、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推进"一体两翼"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国民教育、巩固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成效和扩展社会福利服务等八个方面作出积极努力,以巩固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历经八年,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里程碑式的成就,却远非贫困的终结。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将是一项更复杂的工程。相对贫困只是收入差距这么简单吗?治理相对贫困,民政部门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本刊记者专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减贫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向德平教授。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助力打贏脱贫攻坚战及相对贫困治理中发挥着兜底性基础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成效机制。这对健全完善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柳礼泉  杨葵 《湖湘论坛》2019,32(1):106-113
精神贫困治理是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易受帮扶主体、帮扶客体、帮扶介体和帮扶环体四要素影响,需要在把握和遵循贫困地区人的成长成才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构建文化教育、人文关怀和环境浸润的"三位一体"实践格局,重塑贫困群众脱贫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王丰 《湖湘论坛》2020,33(5):34-44
恩格斯在青年时期就关注贫困人口的生活、工作状况,并以典型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例,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亲眼见证和批判了英国"济贫法"对贫困人口的"压榨",强调资本主义无力解决城乡间的贫困问题。由此,他深化了对农民贫困的根源、标准、实质、内容及其治理的认识。这对我国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如:决胜脱贫攻坚战必须依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加强组织创新,必须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的整体全面与精准施策相统一,必须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明确了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21,(1)
自新中国成立,扶贫就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贫困形势的变化,我国在各个不同阶段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切实惠及亿万人民。总结梳理学界关于扶贫政策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展望后扶贫时代我国扶贫政策研究发展趋势,有助于科学理解与把握中国共产党有效推进扶贫工作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是推进中国相对贫困治理政策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卓  王旭慧 《长白学刊》2023,(5):131-140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加快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对有效防范规模性返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民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帮扶对象、治理目标和治理模式的比较,本文认为在脱贫攻坚转换到乡村振兴的情境下,应加快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在脱贫攻坚时期帮扶对象主要聚焦于绝对贫困人口,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帮扶对象将转变为农村低收入人口,其治理目标也将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变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第二,在治理目标发生重大转变的前提下,帮扶机制要做出适应性调整,从超常规治理转向常规治理,以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治理;第三,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治理,需要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个方面着手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4.
西南深度贫困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很有必要贯彻落实好"四不摘"政策,构建"1326"长效机制。"1326"长效机制即:实行好"1责"(五级书记负主体责任的工作机制),抓好"3兴"(产业兴、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兴的发展、互动、共享机制),强化"2促"(促进基础设施修建与维护、促进农民脱贫内生动力的激发机制),促进"6协"(财政金融、电商、物流、社会力量、动态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协同保障机制)的长效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这意味着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但这并不代表贫困治理工作的终止,我国现已迈入相对贫困的治理阶段,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1]。顺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同时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贫困地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明显好转,6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年均减少1391万人,贫困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贫困的认识,为应对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突如其来的变故甚至灾难,就更需要强调从贫困的相对意义出发,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因此,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相对贫困"和"长效机制"的理念应该说正当其时。2019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是"相对贫困"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最高层次的党的文献中,提法上的变化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20,(6):17-17
3月16日,抚州市民政局印发《2020年抚州市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进一步做好全市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方案》提出,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精准、便捷、聚焦、质优"规范化要求,围绕兜得准、兜得牢、兜得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稳定实现贫困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基本生活有坚实保障,让农村贫困群众一个都不落、一个都不少地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包括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实现基础是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必须首先打破平均主义、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提高的过程、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改革开放。同时,共同富裕还是指引精准脱贫选择正确的目标、方法和途径。精准脱贫证明共同富裕实践是成功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段,精准脱贫目标的实现标志着共同富裕的开始。共同富裕思想在指导精准脱贫实践中的经验和启示告诉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实践活动是丰富完善理论内容的关键,实践需要是推动理论发展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以解决相对贫困为主的贫困治理时期。在制定新的贫困治理方案时,需要深入了解和清楚把握当前我国城市中相对贫困者和高风险困难群众的主要类型,以及城市相对贫困问题的新特点,并认真分析这些新问题和新特点对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的新要求,从而努力克服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短板,使之在未来相对贫困问题治理目标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