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区文化与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文化是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途径与方法,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现阶段,积极探索和推行社区文化与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做好当前我国城市社会工作,增强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社区文化的理论界定与实践考察我国有关社区文化的研究,是八十年代中期才首先在城市中兴起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中逐渐突现出来的一个新课题。近几年来,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给社区文化的内涵作出界定,观点不同,…  相似文献   

2.
社区发展与居民参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社区建设的迅猛发展是我国宏观需求与微观需求结合的必然结果,而社区建设中居民的社区参与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推动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的社区实践明显地表现出居民参与不足,这是促进社区发展中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做好社区工作,是新形势下实践党的宗旨、巩固基层政权、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托和新的任务。社区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概念,把握社区建设的趋向,总结社区建设的经验,对于推进我国社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社区”概念和现代社会社区发展的趋向“社区”是在上个世纪得到确认的一个概念。在我  相似文献   

4.
社区建设模式是对社区建设实践内在本质、规律与特征的归纳与凝练。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中,社区建设的逻辑起点、目标、动力来源、主体、内容与路径等方面均贯穿和渗透着较为明显的外生型社区建设的实践逻辑,决定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属于一种外生型的城市社区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解体,我国城市社会实践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巨变,这使得旧有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制逐渐被新型社区体制所取代。相对于西方自下而上的社区发育实践来说,我国社区建设走的是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理论界必须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认真对待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特色的社区理论。本文从历史背景、历史使命、实践历程、实践模式等方面入手,梳理了我国社区建设的内在逻辑,并初步概括出社区建设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6.
董纯朴 《公安研究》2012,(10):34-42,51
随着行刑社会化的发展,社区矫正在世界各国被普遍采用。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一个能动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形成和发展变动轨迹。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已形成独特、鲜明的特点:立法过程——在社区矫正实践中建立与完善法律制度;司法实践——按照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推动社区矫正发展;理论研究——为社区矫正践行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刘庆 《前沿》2014,(21):156-157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于发展十分迅速,规模日益扩大,已形成了一个多内容、多层次的网络系统组织。“雷锋互助社”在社区服务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以社区互助服务为突破口,通过创新社区互助服务新模式、规范社区互助运行机制、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重塑社区精神加快完善了社区服务体系,为社区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郭祎 《桂海论丛》2011,27(2):100-103
积极推进城市社区民主治理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但宥于我国历史传统和民主法治国情,城市社区民主治理仍存在民主权利与民主需求、民主需求与民主实践、民主实践与民主权利之间不相协调的问题,使得社区民主治理陷入"权利-需求-实践"的困境,这严重阻碍着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及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结合我国实际,完善民主权利,满足民主需求,深化民主实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城市社区民主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9.
李东华 《广东民政》2009,(10):40-42
社区性公共问题。是指对社区中犬部分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引起社区居民的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社区尚处于初创时期,社区情况复杂、公民意识不足、管理规范缺乏,因此社区当中出现公共问题的现象十分普遍。笔者在社区工作的过程当中,亲身经历了对一个社区公共问题的实践介入,现对此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英国以法律形式明确将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定性为主刑刑罚种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管理监督机制和量刑、判决、执行机制。从立法和实践两个方面审视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现状及问题,从立法完善和实践创新的角度加快我国刑罚制度的改革,构建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管理监督机制及工作模式,从而使青少年社区矫正令在实体法上得到确认,在程序法上得到支持,在对象及功能上扩大社区矫正令的适用范围,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1.
董海宁 《前沿》2012,(9):114-115
以社区为基础提供社会福利服务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也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途径,在界定福利型社区的概念基础之上,论证了建设福利型社区的理论、现实、实践依据,最后对如何建设福利型社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外社区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的实践与启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社区对少年的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正的实践在我国刚刚开始,有些国家则对此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对联合国青少年立法中有关社区在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中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梳理,同时也对一些国家的社区在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正中的具体做法做了介绍,希冀借他山之石,对我国社区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的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虚拟社会(区)研究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虚拟社区是社区发展的新阶段,虚拟社区的管理是现代社区建设的关键。传统的社区警务模式已经遇到了自身难以逾越的障碍,而虚拟社区警务是社区警务发展的新阶段,是传统社区警务的一种颠覆抑或补足。虚拟社区警务在我国虽已实施,但依然处在实质上的零谋划、零组织、零警力阶段,亟需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予以创新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自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试行八年多来,我们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特色的相关探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地区差异较大,缺乏相关实践经验,给实施社区矫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研究社区矫正工作应从国外社区矫正实践与我国社区矫正实践的相关探索入手,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全面推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大背景下从健全完善相关立...  相似文献   

15.
陈潭  史海威 《求索》2010,(8):82-83,144
城市社区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地方治理的主要单元。随着单位制式微和住房制度改革,传统的、单一的、垂直型的街居制已经转变成为现代的、多元的、扁平型的社区制,社区政治话语的变迁和社区治理方式的变革诠释着社区时代的来临。社区治理创造了国家与社会分权的一种治理新范式,有力地改善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治理结构,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形成。本文着重探讨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基本结构和实践模式,以期对当下中国社区治理实践做一个简要的归纳和期许。  相似文献   

16.
社区预防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重要环节,社区矫正也正在成为世界各国青少年犯罪矫正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我国社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犯罪的实践刚刚开始,2003年,国家司法部对我国的司法制度进行改革时,引入了社区预防和矫正,经过了3年的试点,已基本取得成效,但相关的制度尚没有建立,其发展与成熟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的保障,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社区预防和矫正的优越性,总结了社区预防和矫正的途径,提出了其体系构建的设想,以期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治方面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化,城市社区的建设日益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中,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的热点。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强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社区的特定功能和作用,并以此为前提,集中突破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一、城市社区的功能、作用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社区是指一种介于邻里和区域之间的社会实体,即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以街道、居委会为基本单位。按照社会学的基本观点,社区是一个空间…  相似文献   

18.
社区教育创新与美国社区教育经验的镜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教育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均处于探索阶段,发展空间极大。本文在阐释社区教育本质意涵与创新社区教育模式必要性基础上,基于我国社区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富有特色的美国社区教育及其对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探索了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美国家的一种非监禁刑,我国于2003年开始此项制度的试点。作为对实践的回应,我国理论界从理论基础、主体、适用范围、意义、模式、实践效果、问题、对策与域外实践等诸多角度对社区矫正展开了思考与探讨,部分学者所谈及的社区矫正的不可行性研究、未成年罪犯的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等具有进一...  相似文献   

20.
周大鸣 《思想战线》2012,38(5):11-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区建设动员过程中,将各民族视为一体的"居民动员"逻辑,忽视了社区中各少数民族历史地和实践地形成的民族意识和组织结构特征,从而导致城市社区中民族关系的紧张。一个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的权力格局的形成是社区自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社区自治组织结构设置,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制度保证;动员各民族居民共同参与,则是通过实践实现社区自治的群众基础。在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中,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城市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治理向社区自治方向前进,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