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文 《协商论坛》2013,(5):49-52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把地震预测作为专业地震部门社会责任和工作任务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自1970年成立中国地震局至今,地震部门有记录的地震预测至少77次,其中强震31次,中强和有感地震46次。除此之外,地震局系统外比较准确预测的震例也达数百次之多。目前,关于地震能否有效预测预报,学术界仍存在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地震是否能够预测预警的传言很多,《民主与法制》近期刊载《预测与预报之辩》一文,对地震的预测与预报进行了分析。文章说,  相似文献   

3.
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测 关于地震预测,历来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尤其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地震到底能不能被预测这一话题,更是受到了民间的空前关注。2013年4月,民间地震预测信息发布的违法问题。又成了一个新的讨论焦点。  相似文献   

4.
从古代龟蓍占卜到现代科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预测作为人类才具有的一种超前思维形式,在历史上大致先后经历了神灵性预测、经验性预测、哲理性预测、实证性预测四阶段。研究这四个阶段的预测思维形式,对于我们理清预测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和发展预测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08,(23):15-16
"上天容易,入地难。"地理构造的复杂性使地震预测这一世界难题至今难以完全攻克。但我国应对地震灾害的长期实践,特别是此次5·12汶川地震的经验告诉我们,重视地震预防同样能够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挽救更多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一名18岁大学生通过微博在地震前三天,成功预测了云南大理地震。这让近年来频经地震伤害、内心备感无力的国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可欣慰之情并没持续多久,云南地震局关于预测违法的言论就引发了社会的热议。  相似文献   

7.
李莺 《现代领导》2005,(12):37-37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测是决策的前提,科学预测是正确决策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面对同样的情况.有的领导干部能见微知著,料事在先,果断决策,防患未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却反应迟缓,处处被动,贻误事业。其间的差别,根本在于领导干部是否具有预测能力,具有多大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梁 《民主与法制》2013,(33):45-45
《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17期发表《从“预报中心”预报大理地震说起》,对一位大学生在微博进行地震预测行为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由于该“预报中心”预测地震的依据来源于国家地震台网公开的监测数据,结论是该民间地震预报小组根据地震数据科学计算出来的,因此,难以戴上谣言的帽子。  相似文献   

9.
准确预报地震是世界性难题,但概率预报是可能的.我国地震预报制度存在预报主体单一、准确性要求过高、行政程序繁琐等缺陷.扩大地震预报主体,建立多层级地震预报制度和临震警报制度,加强技术支持,在地震预测争议上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将有利于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普通群众和社会组织一起预测预防地震,发现和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后就向地震局汇报。这是我国首创的一种颇具特色的地震监测和预警方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几十年里,群测群防一度很受重视,但后来渐渐  相似文献   

11.
周长生 《中国减灾》2013,(4X):54-55
<正>一直以来,关于动物能否预报地震的问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做了相应的调查研究,但往往是无果而终,直到现在,大多数人对动物能够预测地震的观点持怀疑态度。人们之所以不相信动物能预测地震,是因其还缺乏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事实根据。地震前夕,动物有异常地震作为自然界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因其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力和对人类生命的巨大杀伤力而为人们所熟知。特别是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特大地震,其惨状更是令人不寒而栗,使无数受害者的心灵深处阴霾不散。所以,人类一直以来谈"震"色变。尽管目前人类已经掌握如何有效鉴别地震灾害的方法和措施,但对  相似文献   

12.
姚建年 《中国人大》2008,(23):10-10
"这次修订防震减灾法,特别是把汶川地震抢险救援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这是令人高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时,委员们都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同时,有关地震的预测、预报,委员们也发表了富有见解的言论。在此,刊发几位委员的发言。  相似文献   

13.
“普通群众和社会组织一起预测预防地震,发现和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后就向地震局汇报。”这是我国首创的一种颇具特色的地震监测和预警方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几十年里,群测群防一度很受重视,但后来渐渐偃旗息鼓。不过,随着近几年灾害频发,发动群众共同防灾减灾已是形势所需。  相似文献   

14.
提高科学预测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从过去经验型决策转变为现代科学型决策的重要要求。基层领导身处“一线”,加强科学预测的意识和能力,愈来愈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5.
高龙尧 《湖湘论坛》2005,18(1):24-25
科学预测未来 ,是马克思主义对领导者的一贯要求 ,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是领导干部领导艺术的生命所在。提高科学预测能力 ,要以学习科学理论为基础 ,以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为动力 ,以把握客观规律为关键 ,以开展调查研究为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08,(23):14-14
准确预测、预报,寄托了人类对于地震这一巨大浩劫的终极梦想。2008年10月23日,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5个多月之后,全面总结这次地震抗震救灾经验并使之上升为法律规定的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之前激  相似文献   

17.
公安科技在新世纪中叶前将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要对21世纪的公安科技作全景式的描述是困难的,然而根据当前某些领域的萌动状态对其发展趋势作几点预测,则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今天看来也许有些“神话”色彩的预测,在20年后回眸审视,或许会感到这些预测在某些方面还有些保守,自然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相似文献   

18.
李重庵 《中国人大》2008,(23):11-11
"这次修订防震减灾法,特别是把汶川地震抢险救援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这是令人高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时,委员们都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同时,有关地震的预测、预报,委员们也发表了富有见解的言论。在此,刊发几位委员的发言。  相似文献   

19.
丁仲礼 《中国人大》2008,(23):10-11
"这次修订防震减灾法,特别是把汶川地震抢险救援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这是令人高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时,委员们都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同时,有关地震的预测、预报,委员们也发表了富有见解的言论。在此,刊发几位委员的发言。  相似文献   

20.
《党建研究》2011,(12):58-58
社会预测的种类1.根据预测的目的,可以把社会预测分为探索性预测和规范性预测两大类。探索性预测在于确定对象在未来的可能状态,也就是说把被研究现象在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趋势有条件地延续到将来,并对可能的答案一一确定其实现的概率。规范性预测在于确定作为目标的现象达到可能状态的途径和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