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能否造成精神损害,能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我国民法通则和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而在审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如何认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如何计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都是司法实践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因而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一直为知识产权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广为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通过和施行无疑对民事侵权,包括知识产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能否造成精神损害,能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世…  相似文献   

2.
探讨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原则、思路和方法,建议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依以下标准确定:侵权行为一般,致人严重精神损害,未造成人身伤亡的,赔偿数额在500元至5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侵权行为恶劣,致人严重精神损害,造成受害人精神障碍等疾病,影响其正常工作、劳动和生活的,赔偿数额在5万元至15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侵权行为恶劣,致人严重又长久精神损害,造成受害人丧失大部分(含全部)劳动能力或死亡的,赔偿数额在15万元至30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最高赔偿数额是50万元人民币。然后,以上述酌定赔偿数额乘以当地上一年度精神生活系数,在最高赔偿限额内计算出当地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3.
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既包括精神痛苦,也包括精神利益的丧失与减损,所以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长期以来我国忽视精神损害和精神赔偿,1986年<民法通则>有所规定,2001的有关司法解释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进一步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放宽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条件限制;明确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相关法律问题所引起的争议颇多,其中侵权损害赔偿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主要涉及归责原则、赔偿方法、赔偿数额等内容。TRIPS协议对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问题作出了统一规定,WTO各成员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必须考虑其规则要求。我国在构建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过程中,应当考虑商业秘密自身的特殊性,在立法上应将无过错责任原则引入侵权归责体系,并对损害赔偿数额作出统一规定,对相关基本概念进行明确界定,以便于实际操作和具体适用;同时,在司法上应灵活运用损害赔偿方法,以充分体现合理补偿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交通肇事类刑民责任竞合案件中的刑民关系存在误解和混淆,对刑事责任是否影响精神损害赔偿认定因而存在不同处理方式;加上对《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适用较为混乱,导致司法审判中诉讼方式、诉讼事由、刑事罪名等都可能影响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因此,实务审判中需要厘清刑民规定的衔接适用,明确刑事责任不能替代精神损害的民事赔偿权利,统一刑诉司法解释适用,坚持交强险中赔偿受害者精神损害,以逐步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司法解释出台后,民事赔偿责任中,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有了较为具体的规定。由于精神赔偿是近年来议论较多的问题,因而这次司法解释的公布实施必然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同时《国家赔偿法》的修改,也是最近的热门话题,其中较为集中的问题是国家赔偿的标准过低、赔偿不全面的问题。因而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很容易使人们更加关注国家是否也应当对精神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对此,我有以下三点认识:第一,这一司法解释非常明确地界定了其适用范围:这是一个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7.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爱芳 《青年论坛》2005,(1):105-106
伴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的出台 ,与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建议应扩大之 ,尤其是一般财产侵权的精神损害和违约的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历史性的社会大变革,人们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逐步增强,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为:损害赔偿案件达1200多万件,在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仅次于婚姻家庭案件和债务案件,位居第三位。在损害赔偿案件中,引起社会媒体和公众普遍关注的又是其中占相当比例的人身伤害赔偿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人们正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人民法院判决人身侵权的加害人应当赔偿受害人多少数额的金钱才是公正、合理的。以往执法者,由于缺乏适用法律.实体处理不宜确定度量,大都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笔者认为,我国人身伤害赔…  相似文献   

9.
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的确定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青 《前沿》2001,(8):37-40
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及数额的确定 ,是目前司法实践中对法官困惑较大的一个难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下面简称解释 )已于 2 0 0 1年 2月 2 6日通过 ,3月 10日起施行。但关于赔偿数额没有明确规定 ,笔者就此问题提出以下观点 ,在审判中应遵循 :1法官自由酌量原则 ;2适当限制原则 ;3区别对待原则。对于进一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立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评析】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12月4日通过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为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损害,因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赔偿权利人请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是从公平原则出发,对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作出的具体规定。其实质是对见义勇为者向受益人索取补偿的请求从法律的角度给予了肯定。□见义勇为受伤索赔有据@刘一山~~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认为,交通肇事者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对受害人家属在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中所主张的死亡赔偿金不予赔偿。但是,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作出了新规定。日前,江苏省海安县人民法院就依据该司法解释审结了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该院一审判决被告李某向受害人的继承人许某等人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等各种费用75067.86元。  相似文献   

12.
犯罪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赔偿义务人因为自己的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 从而通过财产赔偿等方式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在刑事案件中,当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时,被告人的行为就不仅仅只触犯了刑法,同时还在民法上构成了侵权。从现有刑事、民事法律制度看,犯罪类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建立犯罪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3.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在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表示,人民法院在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时,要慎重稳妥,对于过高数额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一般不予支持,以限制滥诉行为。李国光说,此类案件的赔偿数额应当合理,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活动,确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目的在于抚慰受害人,教育和惩罚侵权行为人,在社会上树立起尊重他人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法律意识及良好道德风尚,所以,赔偿数额要切合实际,原则上不宜过高。他强调指出,人民法院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要严格把握赔偿范围。 不支持过高额…  相似文献   

14.
机会丧失理论承认机会可以单独作为侵权行为的客体,对其之损害可以要求损害赔偿。然而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在处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存在诸多不足,引入机会丧失理论,将其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相结合,构建一个处理医疗损害赔偿的新模式:机会丧失理论与传统侵权"全有全无"规则二元论。在发生机会损害时,赋予患者选择使用机会丧失理论或传统侵权理论的权利,并以比例赔偿为基础,结合法官的自由裁量,确定赔偿的数额。  相似文献   

15.
《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此规定直接导致司法解释"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受到侵害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不能适用,缩小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侵权责任法》可以考虑增加一款规定,"侵害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侵权责任法》作出法律解释,明确规定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受到侵害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6.
李洁  黄娅琴 《桂海论丛》2012,(4):108-110
惩罚性赔偿是以损害补偿为核心的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一个亮点,对大规模的产品侵权案件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我国侵权责任法增设了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但要求具备产品缺陷、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主观恶意及造成受害人死亡或严重的健康损害等要件。对于产品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数额我国法律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建议立法可以设定一些参考因素和上限数额,在弥补受害人损失、惩罚不法生产者的同时保证司法公正地实现。  相似文献   

17.
陈思琴 《前沿》2009,(2):133-136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国家对因其侵权行为给公民造成的精神损害承担赔偿的责任。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没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通过比较研究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社会现行的立法和实践状况,提出在我国《国家赔偿法》中应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为该制度的建构提供相应的立法建议和条文设计。  相似文献   

18.
在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人民法院一般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在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的死亡和残疾赔偿金上采取不同的标准,这意味着在同一起人身损害赔偿事件中受到伤害的人可能因身份的不同而得到的赔偿有较大差别.人身损害赔偿的同命不同价规定,显然与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精神相违背,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9.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及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从精神损害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指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主体范围应以自然人为限,法人不能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精神损害赔偿的保护力度。在精神损害赔偿客体范围的界定时,应牢固把握精神损害赔偿法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可行、公平、合理地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20.
就医疗纠纷的法律适用而言,医疗纠纷损害赔偿案件应适用《侵权责任法》而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的赔偿项目和赔偿数额;医疗机构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是替代责任,医疗机构在赔偿后,对于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医务人员具有追偿权;医务人员的说明义务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说明义务的判断必须以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所必须掌握的信息是否足以使其做出正当合理判断为标准;药品、医疗器械侵权损害赔偿适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医疗机构和产品的生产者之间按照过错程度分配责任;过度诊疗分为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两种情形,它和适度诊疗的分野在于是否符合诊疗规范,过度诊疗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