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凸显,影响稳定与发展:国企改革、城市化进程、乡村体制改革,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等群体利益,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增加,犯罪现象增加;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因此,研究电子政务,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研究电子政务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凸显,影响稳定与发展:国企改革、城市化进程、乡村体制改革,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等群体利益,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增加,犯罪现象增加;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因此,研究电子政务,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凸显,影响稳定与发展:国企改革、城市化进程、乡村体制改革,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等群体利益,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增加,犯罪现象增加;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因此,研究电子政务,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农民犯罪对城乡治安的影响日益严重 ,其原因是 :不良文化包括落后的地缘文化、封建的宗族宗教文化 ,以及封建行帮帮会文化的影响作用。为抑制不良文化对社会成员的影响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加大对农民团伙犯罪的整治力度 ,遏制和减少农民进城团伙犯罪的行为 ,重视对城郊结合部农民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论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连志 《长白学刊》2009,(4):147-150
对于进城农民而言,两种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是阻碍其真正融入城市的深层原因。进城农民实现职业与身份的转换是农民城市化的重要步骤,但要真正完成市民化过程,还需要实现对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是个体或群体进入扣融入异文化环境的必经步骤。进城农民在实现地域、职业、身份等的变换之后,必须实现对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这是进城农民真正实现市民化的最后的和关键的步骤。  相似文献   

6.
6、进城农民平等意识与相对剥夺感之间的矛盾,促使部分进城农民非法致富动机扩张一直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民,不容易体会到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不平等,而一旦走进城市试图生存下来的时候,进城农民就会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平等产生强烈的震撼。在城市,工作肯干并有效率的“农民工”往往受到带有歧视性的雇用,工资低,待遇差,大多只能干“累、脏、差”的活,多劳少得,缺少福利,缺乏安全感;相反,一些不肯出力而“混日子”的城市“固定工”,由于具有“高附加值的社会身份”,往往向管理、技术的工作岗位聚集,得到的报酬也往往较高。由此形成二者工资待…  相似文献   

7.
周兢 《前沿》2010,(9):129-133
"进城农民困境"选择类似于"囚徒困境"选择。农民选择贩毒违背了他们进城的初衷。贩毒暴利对进城农民选择贩毒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较低的成本支出降低了进城农民进入贩毒圈子的门槛;贩毒成功概率较大,处罚概率较小,强化了进城农民的贩毒选择;合法劳动致富的概率较小,贩毒"致富"概率较大,正常途径人生成功概率较低,贩毒实现"梦想"的概率较大,是一些进城农民选择贩毒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对进城农民的禁毒教育和心理疏导,让他们自觉选择远离毒品;加强对贩毒分子的打击力度,增强贩毒犯罪严重后果对贩毒农民的震慑作用;加强对进城农民权益的保护,增强进城农民选择合法劳动收入致富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彭清燕 《前沿》2012,(18):57-59
社会矛盾的实质是法权关系的失衡,权力失衡产生权力主导型矛盾,权利失衡产生权利主导型矛盾,权力主导型矛盾继续往下细分可分为权力-权力类社会矛盾和权力-权利类社会矛盾,权利主导型矛盾继续往下细分可分为权利-权力类社会矛盾、权利-权利类社会矛盾.社会矛盾法律化解模式的实质是法权,即通过权利与权力的重新分配,调动不和谐的利益因子,实现矛盾冲突的衰败和社会矛盾的消解.其中内含的法权逻辑即以权力限制和权利保障为出发点,矫正较强的权力和较弱的权利,使权利与权力对抗,权力与权力抗衡,最终实现权利与权力之间及权利与权力所隐含的权利与义务之间、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实社会中存在多种诱发犯罪的因素和条件,表现在:存在着产生犯罪的经济与思想根源,分配不公引起贫富悬殊和心理失衡,社会控制失调和管理秩序混乱为犯罪的产生和增长提供了契机,腐败不仅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犯罪,以农民为主体的盲目流动人口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无序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 ,犯罪已成为最明显、最重要的代价。导致城市犯罪率上升的因素 ,主要包括六对矛盾和冲突 :城市资源的有限性与外来人口的恶性膨胀形成的矛盾和冲突 ,城市的文明进步性与人的素质的落后低下性之间形成的矛盾和冲突 ,贫富悬殊加剧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物质发达与精神贫困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竞争压力与心理承受力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人口的流动性、异质性与社会控制力弱化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民犯罪的现状、原因与对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我国农民犯罪中,进城农民犯罪情况日趋严重,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猖獗并向经济领域渗透。农民犯罪既有农村传统道德崩溃,农民文化素质低,思想和道德水平下降,个人欲望恶性膨胀等历史、主观的原因,也有农村社会环境、法制环境不良,农村政权功能衰退等客观原因。对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政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管理,完善立法,发展经济等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浅议我国人口问题与犯罪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象的存在和增长是我国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人口发展和生产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对突出的矛盾,必然对犯罪产生影响。虽然人口问题(指由人口数量和质量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一样,不是犯罪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但它是影响社会犯罪增长的一个重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传统犯罪构成要件说将犯罪主体作为判断罪与非罪的要件,在定义上存在着逻辑错误,对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评定顺序上存在着逻辑混乱;犯罪客体理论导致了定罪过程中的逻辑顺序混乱。此外,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还存在与犯罪成立消极因素之间的逻辑矛盾,静态体系与动态过程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宿吾君 《协商论坛》2010,(12):19-19
事实:为鼓励引导农民转市民进城定居,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宜阳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着力提高对进城农民的安置能力,但是农民进城定居的普遍愿望很难成为现实。主要原因是:(一)农民进城定居而不放弃土地权益的愿望得不到政策支持,后顾之忧难以消除。(二)补贴标准低,城市房价高,进城定居难迈头道坎。(三)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安置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5.
城市农民工的犯罪时间有诸多特定性。农民工进城工作的次数越多,犯罪的比例就越低。农民工第一次犯罪的时间与进城时间长短成反比,进城时间越短则犯罪比例越高。农民工的犯罪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凌晨,这与其盗窃及抢劫犯罪较为突出有密切的关系。农民工的犯罪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春节后返城与“大秋”前返乡期间呈较高状态。农民工对犯罪时间的选择一般较注重犯罪的机会,而城市居民的犯罪则更注重犯罪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青年中 ,以暴力为特征的凶杀、抢劫、强奸案件日渐增多 ,且施暴程度越来越激烈。除犯罪性质暴力化外 ,农村青年犯罪还具有犯罪成员群体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区域异地化及低龄化、智能化等特点。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的矛盾 ,农村青年素质低下与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矛盾 ,农民渴望快速致富与现实贫富差距拉大的矛盾 ,农民强烈的自治愿望与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不当的矛盾 ,诱发犯罪因素增多与精神文明建设相滞后的矛盾等 ,是引发农村青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减少和预防农村青年犯罪 ,要遵循“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 ,既要长期坚持“严打” ,又要注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还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构筑起农村长治久安的新的“长城”。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大量青年农民在追求最大利益与发展的动机下进入城市,为我国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体制性因素和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使他们进城后在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利益被"剥夺",内心产生"角色落差",导致冲突乃至犯罪.深入分析青年农民工犯罪原因,确立社会公正的科学理念,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凯 《理论月刊》2010,(4):168-17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需要新农民。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世居农村的农民走出大山,进城务工,在中国出现奇特的农民工现象;他们在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成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使农民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成一对矛盾。研究这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刑事司法体制下,国家独揽对犯罪的追诉权,忽视了作为直接受害人的权利;而且致力于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诉讼目的和以监禁刑为主的刑罚执行方式,也不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刑事和解理论的产生恰恰平衡了这一矛盾,其价值蕴涵体现为对被害者与加害人的双重恢复,以此达到正义的恢复。我国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刑事和解制度,国家、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利益失衡非常严重。在法治化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的本土化能够充分保护被害人利益、犯罪人利益以及公共利益,并尽可能地实现它们之间的平衡,同时也顺应了刑事和解观念国际化的思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在五个主要方面影响着壮族民间文化变迁:城市性使进城农民失去了民间文化活动的环境条件,民间文化实践减少;城市亚文化整合了进城农民,壮族民间文化逐渐丧失其社会基础;频繁的流动过程,强化了壮族农民摆脱传统的心理倾向,民间文化在农村难以恢复;城市文化向农村的传播,压缩了壮族民间文化的存在空间;城市化过程中壮族民间文化的职业化、半职业化以及民间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结合在推动壮族民间文化创新的同时,也加速了壮族民间文化体系的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