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民族和宗教等因素,是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地。文章对西部民族地区近年的群体性事件进行归类分析,试图找出不同类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为政府应对各种群体性事件,并有效开展公共危机管理提出可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群体性事件频发,如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民族地区的群体事件除具有一般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普遍特征外,还具有盲从性强、政治性强的特点。对于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处理,要充分考虑地区实际,尤其要从法律的角度去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以保障社会稳定,推动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王晖  何振 《求索》2011,(1):60-62
转型期县域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出现了与过去不同的发展态势,也凸显了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能力的不足,如何有效提高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已成为了县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县级政府应从多方面来建设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即超前预警能力、果断的现场控制能力、主导舆论导向能力、妥当的善后能力等,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陆亚娜 《前沿》2011,(23):188-191
我国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普通民众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而使官民矛盾升级所致。源头阻断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治本之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紧密结合、协调互动。非政府组织是源头阻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在弥补政府失灵、架构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发挥社会"减压阀"和"稳定器"的作用等方面有特殊作用,是协助政府源头阻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力助手。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5)
2016年恰逢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我国的发展处在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民族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难点,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地区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的团结稳定。政府应加强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引导,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以确保整个国家的安定。  相似文献   

6.
徐娜 《中国减灾》2012,(19):24-27
青海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寒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所有困难和特点。切实加强减灾救灾工作,提高灾害应急救助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实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极容易变成网络舆情,对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增强新形势下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探明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包括生成、爆发、稳定、终结四个阶段。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都处于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多聚居在西部边疆边境地区,因此民族地区的稳定对国家的长期稳定起着非常的作用。步入全球化时代,民族地区受国际以及国内众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突发事件较为频繁,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要实现民族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构建民族地区稳定预警机制是必要且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2012年,我国社会发展到关键时期,但发生的事情很多.从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来看:有四川什邡事件、江苏启东事件、浙江宁波PX事件,都发生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什邡,虽处西部,也属于四川的经济发达地区.为什么这几个经济发达的地方出现那么大的事件,而且都是环境类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充分说明经济发展可以解决很多的社会矛盾,但经济发展也可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已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严峻社会问题。构建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控机制,是党和政府当前面临的新课题。应对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需要从它发生的社会机理、网络内外的关联性和网络空间的规制等方面入手,将构建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防控机制摆在首位,在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整个防控体系中,强化预防管理、预警管理、工具控制和制度规制四大管理流程十分必要,力求将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之诱因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杨锦 《思想战线》2013,(Z1):22-24
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体性事件,除具有影响本地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社会和谐等群体性事件的共性外,还具有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等方面的特殊性影响。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不可忽视其中的民族因素。探讨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中的民族因素及其影响情况,对解决和阻断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寒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困难和特点。近几年,青海省农牧区每年受灾人口190万人左右,成灾人口120-180万人,其中重灾民、特重灾  相似文献   

13.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高校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引起人们的广泛的关注。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对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成因,从提高认识、加强教育、把握规律、强化管理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有效预防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富超 《中国保安》2017,(19):128-130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大量人口的集中也使得城市压力过大,各类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频发,此时,智慧城市应运而生。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模式有助于帮助我们突破传统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桎梏,运用信息的手段解决城市应急管理问题,打造智慧城市下的平安之城。  相似文献   

15.
花永兰 《前沿》2010,(13):130-132
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是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影响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中的突出问题。城市国有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城市安排重新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封闭式管理;农业领域容纳劳动力出现绝对量下降趋势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继续存在,进一步加大了西部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难度。为此,必须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统一我国城乡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6.
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正惠 《思想战线》2002,28(6):6-10
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滞后,与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呈东低西高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经济发展中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21世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应加快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并在城市体系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期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评级生态城市阶段性发展成效、明确生态城市下一步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客观准确地适用于该地区的生态城市评价。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遵循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套能够反映出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通过对现有评价方法进行改进,还提出了一种更加简洁有效的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和更加先进的相对可变权重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诱因复杂。在我国社会公共安全领域面临问题日趋复杂的今天,公安机关要深刻认识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加强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规律特点的研究,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加强情报信息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并经常组织演练,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张力加大和社会稳定性降低的突出表现。如何从理论上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采取切实可行办法来预防和消减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社会利益格局失衡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结构性诱因;利益受损者的相对被剥夺感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心理性诱因;负面的"集体记忆"导致弱者符号化的认知模式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认知性诱因;政府信息管理"缺位"和媒体应对失当导致的谣言弥散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信息性诱因。  相似文献   

20.
李波 《桂海论丛》2006,22(5):53-55
如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仅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及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而且也是对执政能力建设的考验。深刻认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意义,找出其症结所在,遵循原则,掌握方法,科学应对,是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能力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