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2,(6):93-94
邓维立在《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依法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积极参与有利于调和平衡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当前,维护农民权益、建立畅通的农村公共利益表达机制已刻不容缓,这对于发育不足的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需要营造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农村社会组织乃至农民平等自主地参与发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2.
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然而农村社会矛盾和冲突仍然存在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地方政府要从农民增收、保护土地权益、增加财政补贴、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等方面着力,有效防范农村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呈现发展迅速、规模扩大的趋势。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原因较 为复杂,应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地位、精简乡镇机构、提高干部素质、保障农民权益、畅通农民言 路、发挥基层公安司法机关作用等多方面积极防范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论土地征用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大量的农用土地被征用。由于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缺陷 ,致使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正当权益 ,已成为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认为 ,要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 ;加快相关制度的改革步伐 ;建立畅通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5.
王惠 《湖湘论坛》2007,20(1):91-93
转型期我国农村地区农民自主组织行为是我国农村地区农民以体制外的组织方式建立的一种利益表达机制.它一方面代表着农村社会的开始分化,象征社会结构的合理化取向;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增加了分散化的农民的自组织性,从而为农民走向市场,与政府对话找到了积极的出路.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农民利益型组织的空缺,从而起到在农户与政府之间的中介者角色.  相似文献   

6.
在现阶段,农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扮演的角色,与党政机关的关系及对农村社会的认同,发生了嬗变,产生了种种消极社会情绪,这些消极社会情绪困扰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村消极社会情绪具有非理性、制动性、渐发性,“剧场效应”的特点;其社会表征表现为腐朽传统的回魂,黄赌毒蔓延农村社会,民谣俚语流传街头巷尾,农民对抗乡镇党政机关行为增多。消解消极社会情绪关键是要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创新社会整合机制,完善社会表达机制,重构农民利益的生成机制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在实践中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发展效益同农民利益的"二重分割",其中农民利益代表主体缺失、法律及制度配套滞后以及"替代性"保障的缺乏,构成了农民权益损害的"三元态势"。保护农民权益是一种责任,创新性引入利益相关者、利益集团、良性市场等理论;成立农民利益代表机构、加强立法及制度配套、探索替代性保障以及长期收益分配机制等,才能寻求农村宅基地退出完善的机制化弥合。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在实践中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发展效益同农民利益的"二重分割",其中农民利益代表主体缺失、法律及制度配套滞后以及"替代性"保障的缺乏,构成了农民权益损害的"三元态势"。保护农民权益是一种责任,创新性引入利益相关者、利益集团、良性市场等理论;成立农民利益代表机构、加强立法及制度配套、探索替代性保障以及长期收益分配机制等,才能寻求农村宅基地退出完善的机制化弥合。  相似文献   

9.
发展经济,开拓农村巨大的消费市场与保障农村消费者的权益应该同步进行。我国对农村消费者的保护是一个薄弱环节,大多数农村消费者安全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应从法律的角度,通过提高农民消费者素质;采取专门措施;设立维权机构;建立消费者组织;加强舆论监督等措施,来保障农村的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政策是包括保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一系列政策.农村公共政策是否合理以及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的认知和感知是否准确,都会直接影响其社会行为,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为了掌握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的认知情况,提高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的认识,增强农民利用农村公共政策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弄清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认知的总体水平及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二是提出提高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认知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