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11,(26):20-21
近年来.虽然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但是,我们一些地方的领导人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轻视法治,甚至践踏法治,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依法治国在我们铁路企业就是要实现依法治企,要求领导人树立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这是推进依法治企的关键所在,也是对铁路企业领导人员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一、提高铁路企业领导人法治思维能力是实现依法治企的关键所在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就是要按制度和规定  相似文献   

3.
<正>检索历史文献,可以发现,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董必武是强调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法治最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外表温和慈祥,内心却有着许多人难以企及的对民主法治坚强不屈的追求、信仰!董老是第一个提出"党员犯法,加等治罪"的领导人。1940年8月20日,董必武在陕甘宁边区中共  相似文献   

4.
一是地方法治动力与国家法治动力不协调。我国法治的特点是党领导人民自上而下地逐步推行。就国家整体而言,动力之大,自不待言。但就地方来讲,其法治动力尚不足以强烈推动地方领导人积极主动地实行法治。而在国家大的法律环境不太理想、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严格依法治理有可能产生近期效应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也可能会使一些人感到束手束脚、碍手碍脚。二是立法成果与法治需求不同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立法工作已取得令人欣慰的积极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差距仍是巨大的。而且我国不少现行法律存在法律实施细则制定滞后、程序性不强、空白点不少和行政  相似文献   

5.
各级领导干部是我们党依法执政、依法实施对国家和社会事务领导的中坚力量,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各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我们党依法执政理念的落实程度,直接关系到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抓紧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这是党的十八大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什么是法治思维?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首先,法治思维是一种观念,即对宪法和法律存有敬畏之心。这是思想基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和法律,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法治的基本功能恰恰是保障人权,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但是.现在我们一些地方领导在推动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无视法治,漠视法治,轻视法治,乃至践踏法治。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党的领导人主要从民主与法治的关系角度出发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了探索,具体表现为:确立宪法和法律的最高权威;健全和完善法治机构;推进民主制度法治化。这些探索,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弘扬法治精神,在于每一个人自觉自愿的行动,这也是法治精神的最终要义所在。有法必依,法之必行,建立法治政府是关键。如此,全社会就会像呼吸洁净的空气一样去拥抱法律、敬畏法律。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三位国家领导人都着重强调了"法治"二字。习近平说,"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李克强说,"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张德江说,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  相似文献   

9.
田细菊  徐慧  王险 《政策》2006,(2):35-35
目前,一些城市正在开展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体系建设滞后,特别是法治环境建设滞后,满足不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法治环境建设, 以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加强法治环境建设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非公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的法治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小  相似文献   

10.
刘国利 《前沿》2012,(9):61-64
"法比天大"是法治精神的核心,英国的《大宪章》确立了一个原则:国王在法律之下,影响了西方世界。高扬法比天大必须奉行宪法至上的原则,任何政府机关的权力、任何领导人的权力都不能超越法律,要让法比天大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继承与发展     
王炜 《前沿》2006,2(2):24-26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党的三代领导人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立、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使这一理论体系在新时期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黎堂斌 《人大研究》2012,(12):28-30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首次使用了"国家和社会治理"这一提法,赋予了"治理"一词更加丰富的理论意涵和实践色彩。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明确提出"国家和社会治理"这一概念,契合了世界范围内公共  相似文献   

13.
三代领导人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三代领导人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因素不同,致使三代领导人在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贡献也不尽相同.评价三代领导人不应脱离社会背景,只有这样,我们的评价才客观公正.三代领导人的法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选择“法治”为治国方式的坎坷历程证明:对法的继承没有辩证的“扬弃”,对法的价值缺乏正确全面认识,是前期中国法制基础匮乏,“法治”受“人治”禁锢的重要原因;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法制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理论创新,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完善治国方略的保证。历史回眸得到的重要启示是: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在我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上述规定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方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法规的基础。但宪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适应社会客观形势需要的宪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的提出,是继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我们党和国家对法治的认识和法治自觉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法治思维不同于人治思维。人治思维就是贤人思维,就是把公共事务管理的良善与否寄托于个别贤人,遇贤则良,遇不贤则废,结果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摆脱不了历史"周期  相似文献   

17.
陈霄 《浙江人大》2015,(1):36-39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层领导精心设计中国的法治进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些做法已在"多路并进"。同时,人们也期待一个法治中国更快地走入生活、走近现实。法治话语细细梳理,其实不难发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层领导人就已经在精心设计中国的法治进程,从表态到实质行动,其路径清晰可辨。  相似文献   

18.
传统法律文化: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法律文化: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主要障碍张爱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另一种表述便是法治。邓小平同志说:“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9.
雷音  李珊珊 《传承》2014,(11):92-93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军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军队法治建设已经成为军队各级党委班子的一项重要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纳入依法治国总体布局,作出战略部署,必将引领我军在法治轨道上朝着强军目标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紧密相关.无论是作为治国的方略,还是治国的目标,都反映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反映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的新认识,为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