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中国桂林龙脊梯田景区和泰国黎敦山发展项目为例,对中、泰两个代表性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与管理进行研究与分析。文章从旅游产品开发历史与发展现状、社区参与旅游项目、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保护、乡村民俗旅游项目品牌建设四个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以"政府指导、企业执行、社区融入、居民获益、社会认可"为原则的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模式,发展社区融合的乡村旅游项目,发挥旅游扶贫效益,为我国乡村旅游更好更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发展主义语境下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冰 《思想战线》2011,37(4):122-126
通过对支配中国旅游发展的现代性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后果的批判性反思,以阿马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和权利理论为基础,提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立场由"物本主义"发展范式复归发展的"人本精神"和真正的工具理性。基于这种反思—实践的问学路向,社区参与问题研究借此可以获得一个新的视角和理论途径,以旅游资源产权权利的清晰界定和合理配置为中心,围绕社区参与的机会保障与能力建设从社会体制和政治制度上进行全面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左冰 《思想战线》2012,38(1):100-104
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园社区旅游发展过程的研究表明,追求经济利益是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最主要的动机,社区成员对于旅游业所能提供的生存和生活资源的依赖度决定了他们的参与程度、策略和形式。这与西方以"自治"为中心的社区参与存在本质性区别。中国农村的社区参与需要在政策上和制度上承认中国社会利益高度分化的现实,通过赋权还能,培育村民的公民意识和集体精神,健全农民的正式参与制度来改善目前社区参与旅游的低迷境况。  相似文献   

4.
探讨一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社区居民生产方式、生活观念和谐发展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之路已成为人类社会思考的焦点.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在于民族文化的原状保护,强调社区居民的亲自参与.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应尊重社区居民的实际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唤醒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5.
疾病不仅仅是人的生理表现,更是反映地方文化、群体信仰和社会价值的一种隐喻。以往关于本土文化对疾病解释与应对的研究,主要以具体的、案例式的研究为主,综述性研究相对比较缺乏,而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质的地方性知识理论,可以成为重要的整合性分析视角。按照个体向社会延展的层次,地方性知识可以区分为泛化的个人历程与经验、家庭习得与亲属权威知识、群体共识与社区文化、族群文化与社会价值4个维度,不同维度对建构人们的疾病认知与行为均产生重要影响。地方性知识理论有希望发展成为研究与理解疾病背后的行动逻辑与社会意涵的视角之一。  相似文献   

6.
社区文化与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文化是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途径与方法,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现阶段,积极探索和推行社区文化与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做好当前我国城市社会工作,增强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社区文化的理论界定与实践考察我国有关社区文化的研究,是八十年代中期才首先在城市中兴起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中逐渐突现出来的一个新课题。近几年来,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给社区文化的内涵作出界定,观点不同,…  相似文献   

7.
黄桂玲  周琳琳 《前沿》2012,(2):10-11
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其发展状况是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社区相当于城市的"细胞",只有健康的"细胞"才能造就和谐的城市。文化融合、经济繁荣,无不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实现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同样离不开社区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旅游快速发展的50年内,旅游和人类学学科的关系错综复杂,它们之间更多的是矛盾而不是和谐共处的关系.人类学的理论体系一直被用来批评旅游以及阐述旅游给当地社会文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大众旅游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尤其受到指责.但是近年来,情况有所变化,人类学的理论开始用于指导旅游的发展、减少旅游对社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区警务要求警察以"服务于民"的姿态出现,深入社区,熟悉辖区情况,依靠群众,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治安管理.社区矫正则是让罪犯有条件地与社会保持接触,接受民间帮教,促使罪犯尽早转化为社会人的一种行刑方式.社区警务和社区矫正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起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预防违法犯罪、提高社区居民安全感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近几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执法机关也开始重视并引进社区警务和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中美社区警务和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警务和社区矫正模式,促进中国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龚树排 《传承》2010,(15):154-156
探讨一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社区居民生产方式、生活观念和谐发展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之路已成为人类社会思考的焦点。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在于民族文化的原状保护,强调社区居民的亲自参与。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应尊重社区居民的实际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唤醒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1.
陈刚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3):160-164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许多省市县政府把发展旅游当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讨论了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人类学对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并以云南泸沽湖摩梭文化生态旅游为例,探讨了国外社区可持续发展领域里的最新理论与方法——欣赏式探询法在国内民族地区旅游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素以多元族群文化共存著称,而马来西亚多元文化之发展却因殖民历史、民族国家、族群性民族主义、族群关系、现代化、社会发展等内外因素而显得动态复杂。不同族群对于国家社会的理解、认知与实践也使得族群政治贯穿于马来西亚国家建设进程始终,并成为国家政治与公共生活中敏感却又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马来人、华人及原著民在马来西亚国家建设历史进程中的不同境遇及其应对策略,由此影射的马来西亚的族群关系、族群政治与族群权益,成为反思多元文化主义在马来西亚的实践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赵建伟  康就升 《前沿》2011,(6):120-122
不同的社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合江民族村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在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整合下,在社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参与、实践和创造下,经过五年来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富有南粤特色的集和谐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文化等多样文化为一体的文化社区,实现了以文化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协调发展的目的,构建起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特色民族文化社区。  相似文献   

14.
孙九霞 《思想战线》2006,32(5):59-64
在乡村社区旅游发展中,当地农民的旅游参与状态表现为参与积极性高、参与程度低、参与过程中矛盾普遍存在,从而使旅游发展改变农民境遇的可能不能迅速转化成必然。乡村社区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制度框架下的政策关照和农民自身能力成长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文颖 《人民论坛》2012,(17):216-217
在大理白族民俗旅游中,喜洲镇周城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和社区参与模式较为典型,但同时它也还存在诸如村民利益分配不公,精神参与与实体参与不同步,旅行社参与力度弱等问题,需要从探索白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资本转化的有效途径等措施入手,提升大理白族民俗社区参与层次,从而实现该社区对旅游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与人类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批评,这促使了二者的结合。人类学对发展研究与实践的参与,为"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文化视角和路径选择,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重塑发展观,使之往更加接近社会事实、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向走去。在此过程中,人类学对"发展"的一种批判的眼光,以及在参与发展工作后对自身学科的反思,能够成长为一种对"发展"的张力,二者之间的互动,将既有益于发展研究和人类学学科自身的完善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战国秦汉时期是云南青铜文化最繁荣、最具地方特征的时期。以这一阶段滇国丰富的青铜器及于其上刻铸精细的动物搏噬纹图像为中心考察,强烈动态感和高度写实感的动物搏噬纹图像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古代滇国不同族群的关系以及社会内部等级差异等问题,透视了古滇国族群与社会结构的基本面貌,为研究西南民族社会结构、信仰崇拜、自然环境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当今研究民族族群与民族社会提供可资参考的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18.
杨慧 《思想战线》2003,29(1):41-44
民族旅游在云南旅游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旅游开发的特定场景中 ,族群意识借助于民族身份的再认同被强化 ,甚至比以往更强烈 ,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不断传承、延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云南的民族旅游推动着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身份、民族精神的再建构得以不断展现 ,而且为族群文化的复制、再造和再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场景和舞台。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交往理论是近现代犯罪学发展中的重要理论,为我国三位一体的社区矫正工作任务布局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应当纳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社区矫正的基础理论之中.结合当前我国社区矫正矫正工作的实践状况,具体而言,不同交往理论对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强调制度整体协调性与加强社区矫正亚丈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社区参与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在不同的时序空间,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社区参与泛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杜区公共活动,影响社区权力运作,分享社区建设成果的行为和过程。社区参与反映了社区成员与社区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通过社区的广泛参与,以人为本建设社区,不断满足居民在物质、文化、精神、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社区的全面进步,是社区参与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的目标追求。目前社区参与的主体大体可分为三类: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和驻社区的机关、团体、军队和企事业单位。根据我们北碚区朝阳街道办事处的几个社区的实证调查,了解当地社区参与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因素,并以此作对策性思考,从而为当地社区参与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借鉴,并希望对重庆市的社区建设提供一个案例参考,同时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