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化无疑是一个重要路径。但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农村地域广阔、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而言,只靠城镇化很难解决“三农”问题。不要说七八亿农村人口城镇化“化”不了,就是十三四亿人的吃饭问题也不能靠城镇化来解决。所以,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农村,关键还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农民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2.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战略问题上,城市化战略是一个教训和争议较多的战略。近期关于“城市化”还是“城镇化”的争论依然颇多。“城市化”与“城镇化”,字面上仅一字之别,但在现代化实践中则是两种区别很大的理念与战略选择。“城市化”思路侧重于“城”,主张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城镇化”则侧重于“镇”,主张就地安置农民,通过城镇的发展实现包括城市化在内的现代化目标。众所周知“,城镇化”提法为“十五”计划所采纳,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却让人们始料未及。20世纪末以来,大中型中心城市在我国各地呈现出极大的活力,其规模…  相似文献   

3.
《创造》2011,(12):86-87
他们的职业是工人,身份却是农民;他们没有土地,在城市却享受不到市民的待遇;他们徘徊在城市的门口,成为对中国推进城市化构成巨大挑战的“半城市化”人口。专家表示,“半城市化现象是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资源、要素驱动的一次城市化向以创新、人才驱动的二次城市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二次城市化是以人为核心、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城市化,体现了人口流动由中心集聚向多点扩散转型、空间格局由小城镇向都市圈和城市群转型、城市功能由产城分离向产城人融合转型等多维度进阶的特征。在实现二次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创新引领、产城人融合、区域协同、绿色发展、文化交融和城市治理等方面破题发力,推动城市化发展路径由“量”向“质”切换,更好发挥城市化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政协天地》2013,(5):49-50
3月8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要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我们过去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文化建设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新设城镇需要设立哪些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哪些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关机构人员如何配备、如何推动文化建设、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标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的城镇化速度飞快.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2年的52.57%。我们仅用30多年的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我们提前享受了由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人口红利与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红利.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但出现各种“城市病”.农村人进入城市却始终没有融入城市,城镇化的畸形发展态势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没有持久的发展动力,是难以完成的。发掘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必将使新农村建设打开局面。所谓“靠人不如靠己”,新农村建设的持久动力,还是在农村内部,在于农村资源的深入发掘。实现农村资源资本化,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洪银兴 《群众》2009,(1):13-16,20
江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走在全国前列,江苏的三农问题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带动解决得比较好。特别是创造了以非农化解决农业问题.以城市化解决农村问题,以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问题的经验。但是工农差距、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在进一步扩大。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三农现代化,不能单纯靠非农化、城镇化来带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是要直接以农业、农民和农村为发展对象。  相似文献   

9.
张智勇 《新重庆》2007,(7):14-15
重庆作为典型的“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那么.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笔者认为突破口应在理念上,统筹城乡发展滥觞于“三农”问题.突破于就农论农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是以城促乡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应是城乡互动转化,即加快城市化进程,靠市民化(把农民变市民)解决农民问题;靠城镇化解决农村问题:靠工业化解决农业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首要任务是突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已经成为拉动河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的前提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破解诸多发展难题的战略抉择。(一)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符合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由30%提高到60%的阶段,是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需要健康的城镇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成为大国强国,也同样必须推进城市化发展。不管现在中国的城市化有多特殊、多复杂,一定要按照中央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工具理性主义的膨胀,我国传统城镇化中忽视了“人”在城镇化中应有的地位,尤其是农民工阶层,并没有切实享受到城镇化的成果。传统城镇化是土地的城镇化,而非“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呼吁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理性复归,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让农民工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  相似文献   

13.
辜胜阻 《小康》2014,(9):20-20
我认为城镇化的要素不仅仅是人地城,我总结有五大要素,“人业钱地房”,“业”就是城市一定要有产业支撑。 人的城镇化是要花钱,现在户籍改革,城市政府对户籍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是花钱的。地的城镇化是赚钱的,过去经济发展方式中,土地红利在城市建设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赵建民 《前进》2003,(1):36-37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江泽民的“七一”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高度统一起来,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侯马市委、市政府坚持用“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指导工作实践,在加快城市化建设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一、立足实际,确立城市化发展思路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面对新时期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快侯马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婷 《岭南学刊》2023,(1):19-27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城市化进程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即是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各个阶段,政府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城市化发展政策日趋全面、完善,未来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清晰、明确。40余年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实践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一些常见误区亟待反思,如城市用地拓展规模远超过人口增长规模,存在“半城市化”和“虚假城市化”现象,聚焦短期政绩、忽视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雷同、缺乏个性等,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城市政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未来中国城市化良性发展的关键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定位。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有着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但政府履责的前提是对城镇化的内涵有着清醒和准确的认识,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6.
正城镇化受到新一届政府的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强调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几十年最大发展潜力"。毫无疑问,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成为推动经济健康、较快发展,人民福祉迅速提高的一个驱动性因素。但是,城镇化建设影响面广、涉及因素错综复杂,如何科学合理地推动城镇化建设,取得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是社会各方必须思考的问题。一、城镇化建设与人口向大城市转移:相互矛盾还是并行不悖?关于我国城市化的道路,一直以  相似文献   

17.
苏文金 《人民政坛》2009,(10):38-39
国务院去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但是,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缺乏法律保障,导致依法行政实施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各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还是停留在红头文件的要求层面,没有法律约束力,有的行政机关往往把它理解为“软任务”,没有“硬指标”。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土地城镇化"还是"农民城市化"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然而,土地制度安排是城市化发展历程中政策选择最为核心的"基石"。因此,深入剖析国家对农村土地制度政策选择变迁过程,发现"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城镇化土地利用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矛盾;土地集体所有制中期,农业国向工业化推动是城镇化的动力源泉,部分农业用地和农民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取得一定收益,后期,土地作为利益分配的工具成为新型城镇化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与法制》2011,(6):24-25
缩减行政开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二次分配,要理顺国民收入分配,关键要靠政府转型,降低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缩减行政开支,同时,杜绝与公权力相关的腐败和不合理收入。”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包围”农村,是中国城市化加速以来各大中小城市独特的普遍现象。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各个城市也加快了首先消化“城中村”的步伐 仅仅是转换户籍,靠一个政策就能解决。但要真正把“城中村”变换为真正的城市社区,是艰难甚至漫长的。 广州在2002年年中出台一揽子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