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洪伟  金卓 《前沿》2011,(5):148-150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阶层结构在进一步加快变迁,农村阶层分化打破了农村均质化的社会状态,使农村的经济成分、政治体制、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农村阶层分化的历史变迁,总结和概括出新时期农村阶层分化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会阶层分化步伐加快,这种分化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引起了农村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显著变化。深入分析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探究其在农村社会治理的启示和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有利于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复杂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导致农村社会观念结构的分化,并呈现出多元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农村社会观念结构的分化,虽活跃了人们的思想,给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但也容易造成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动摇。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起坚固的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4.
现当代中国农民分化型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必然沿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化的轨迹前进。这种分化是中国农村社会现代转型的必然产物。这种分化将推动中国农村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我国农民群体逐渐分化,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提出了水平多层次、缴费灵活性和制度衔接性的新要求。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沿用改革开放初期以发达地区为试点形成的模式,这种单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民群体分化的现实,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着巨大压力。构建一个既有统一制度框架,又能适应农民群体分化特征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吴业苗 《前沿》2002,(2):59-61
在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 ,农村社会组织迅速分化 :有的是正式组织 ,有的是非正式组织 ;有的组织被淘汰 ,有的组织得以调整组合 ;有的组织功能正在弱化 ,有的组织功能迅速膨胀。分析转型期农村主要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整合中的功能特性 ,有助于引导农村组织的正向分化 ,促进农村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3,(3):92-93
杜胜利在《理论导刊》2012年第9期撰文认为,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社区日益分化,不断扩大的村际差距造成了社会流动失序,加深了村庄间隔阂,增大了社会风险,致使村庄治理面临巨大困境。而从国家宏观引导分化程度、村庄内部创新治理机制、探索多样化村庄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村庄治理,是应对农村社区分化,  相似文献   

8.
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3  
本文从国家整合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学理性分析。国家整合作为一个过程,是在社会分化的过程中对业已分化的部分加以调整、统筹并形成整体的产物。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国家整合表现为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整合特点,结果是城乡的分化或对立。由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是历史转折的标志。它意味着从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性整合走向一体性整合,达致城市与乡村的相对均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便是国家整合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其深刻的意义在于,通过国家整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状况,在业已分化的城乡差别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性。核心是在国家整合下,将资源尽可能地向乡村配置并激活农村内在的动力。它要以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支持和引导农村的发展,由城乡分离走向城乡一体。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以往的乡村建设完全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李雪  穆利军 《传承》2008,(10):122-123
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民职业分化是必然的、长期性的;农民职业分化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并引发农村社会变迁。因此,分析农民职业分化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对农民职业分化的认识,提高农民职业分化过程中的主动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今日中国的农村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发展经济问题,也不再是由于乱收税费引发的农民负担过重问题,而是面对经济社会转型,社会治理机制失灵而呈现出的具有系统性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基层政府管理错位和乡村社会本身的组织结构涣散共同导致的,是国家政权建设与社会发育双重不足引发的系统性困境。首先,当前农村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冲突加剧。改革开放解放了一直被束缚在公社内部的农民,市场化促使农民的职业分化程度不断提高。职业分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原来经济、社会地位相差不大的农民出现了利益和阶层的分化,再加上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建设还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贫困治理进入后扶贫时代,如何有效防范应对农村返贫风险,已成为我国扶贫持续深入推进的关键问题。基于多维贫困概念思维,借鉴风险研究的新理念,将这种风险理解为从收入返贫到多维返贫的风险结构,有利于把握风险的整体性,并对其进行长效治理。分析探索社会风险理论研究在风险人群、致因及应对化解理念的三重转变,能够为我国未来贫困治理中的返贫风险应对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以此为理论基点,可以将农村返贫风险概括为叠加性、延续性、人群多样性及变动性等四重特质,基于其三层次结构的复杂原因形成相应的应对策略,是我国农村返贫风险长效治理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社会历史文化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英汉语言中存在着大量性别歧视现象,其后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要消除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不能由语言手段代劳,关键要根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观念,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语言的变革只能在社会变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简论中国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洋 《思想战线》2006,32(2):61-72
和谐社会以承认社会多样性为前提。社会多样性既有基于财产和地位的纵向分层,如阶级、阶层和贫富;也有基于文化认同的横向分类,如民族、宗教和语言。这两类多样性互有交叉但管理目标不同:前者要控制和缩小差别,后者要承认差别并在尊重主体的基础上追求互主性即仁性(inter-subjectivity)。多元民族文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和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凭据。但要把这笔文化资源变成社会资本,中国看待多元民族文化的范式则要从原先的“社会发展史”转换为今后的“文化生态学”。  相似文献   

14.
杨威  李春燕 《长白学刊》2021,(3):150-156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家庭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并将家庭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来加以考察和研究。新时代,领导干部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人民群众对其有着较高的道德期待与角色期待,因此,领导干部的家风成为中国亿万家庭门风的风向标,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家庭观念、道德观念等,而且对于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家庭伦理危机等难题,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指导加强领导干部优良家风建设,一方面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在当代中国社会得以传播并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推动我国家庭伦理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郑凡 《思想战线》2001,27(1):118-121
社会概念的再定义问题暗含在国内外新的学术语境中.社会理论阐述者以还原论定义贬低社会学的整体论定义,但二者共同秉持社会实在论的基本预设,因而它们具有并列和互补的可能性,这将有利于批判思想与学术实证在解说现实中重获平衡.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截至目前,国内外学界主要提出了社会安全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保障体系管理等一系列社会管理的具体领域。本文对国内外学者主要社会管理的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并对社会管理理论中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和问题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妇女是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的中心,也是世界非政府组织、国际发展组织工作的重点。在社会性别视角之下,社会工作者如何运用妇女的个人经验,深入了解她们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将日常私人领域或以家庭为基础的关系与权力关系、社会关系连接起来,以此达到女性的充权(empowerment,也译作赋权、增权),这是本土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新议题。本文立足于灾后重建过程中3位妇女小组领袖的成长,通过参与式行动研究,探究妇女的个人故事,尤其是在特殊社会情境中困扰着她们的性关系、性别关系与性别角色问题,关注并认可她们的独特性,介入她们生活中的种种复杂性,回应她们独特的需要,推动妇女自我意识的提升与社会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未确立沉默权有其社会和文化的原因。中国传统思想中权利意识淡薄、民众对政府信任与依赖的传统、对秩序的偏好与自由的疏离的法的价值取向、法学界盛行的工具主义程序理论 ,是其观念原因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犯罪率上升、控制犯罪能力落后 ,是其社会原因 ;我国刑诉法现存的强职权诉讼模式 ,是其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20.
Yingjie Guo 《当代中国》2012,21(77):723-739
The meaning of class, like many other things, is conferred by historically specific chains of signification or discourses that constitute the identity and significance of class as a social reality. Therefore, much of the conceptual purchase and explanatory power of class will be lost when the concept is taken out of the theories in which it is embedded. This is exactly the case with the use of clas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last two or three decades, when the Marxist approach to class has been rejected and ‘forgotten’ by the social analyst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even though the latter continues to pay lip service to Marxism—in favour of alternative concepts, methodologies and theories that sidestep class relations. The point of departure here is not so much sociological as political-ideologic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