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原则。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德与才,德居首位,德为才之帅;有才无德,“才”亦可能误入歧途,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出在“德”上。如何考察评价干部的“德”,是一个重要而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敏 《淮海论坛》2011,(4):13-16
近年来,官员“失德”案件频频爆出。与官员有关的各种“门”事件和“雷人语录”层出不穷。一些官员嚣张狂傲、漠视民众、瞒上欺下、私生活不检点,不断刺痛着公众的敏感神经,挑战着公众的心理承受底线。也折射出当前加强“官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加强“官德”建设。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干部队伍现状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3.
邱素琴 《现代领导》2005,(11):28-28
坚持“党管人才”,在干部选拔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领导认可”与“群众公认”的关系,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的具体要求,是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领导干部,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秋子 《人大论坛》2014,(7):55-55
宁做“恶人”、不做罪人,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一种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要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这样才能理直气壮,该监督的坚决监督,该做“恶人”时坚决做“恶人”,让政府官员红红脸、出出汗,才能避免政府“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频频出现,才把政府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民生上。  相似文献   

5.
工作作风问题,不仪是干部形象问题,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党性问题、政治问题。总体看,我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是实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住风与新跨越的要求还有差距,甚至与“三个代表”的标准完全相悖。  相似文献   

6.
《中国统一战线》2007,(12):67-67
河南省汝阳县委统战部通过用好“四力”,做好党外人士工作。一是用好“亲和力”,要求统战干部把党外人士当做自己的亲朋好友,了解他们想什么,干什么,需要统战干部做什么,做他们工作上、生活上的知心朋友。二是用好“感染力”,要求统战干部用传统美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党外代表人士,在“润物细无声”中,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相似文献   

7.
王占明 《创造》2002,(2):18-18
历届西畴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被省州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上下推广。“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西畴人民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力量源泉。正因为有“西畴精神”才有今天西畴的发展变化,正因为有“西畴精神”,才赢得了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理解、同情与支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西畴精神”是西畴发展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作为“西畴精神”的发源地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8.
张国庆  韩导勤 《群众》2012,(8):88-88
“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这是人们讨伐官僚主义常说的一句老话。其实,时下官僚主义和其它事物一样,也在“与时俱进”,变着花样发展,由“高高在上”变成了“高高在‘下’”,其本质还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静不下心来,沉不下去。  相似文献   

9.
戒“飘”     
朱国良 《今日浙江》2011,(22):62-62
时下有一股“飘风”:有的干部工作不深入,做事不踏实,下基层进村不入户,进厂不到岗,爱好隔着汽车玻璃看,等着材料送上来,说他们是“走读干部”、“跑马干部”,一点也不为过。反映在思想作风上的“飘”,就是有的人喜欢争名,不尚实干,好搞那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这些人爱把功劳归于自己,将不足椎给别人,常常是赶浪头,出风头,争彩头,措施一条条,豪言一串串,官话一套套。反映在学习上,往往是图图门面,装装样子,博取虚名。所有这些“飘”,  相似文献   

10.
杨卓成 《创造》2003,(4):39-39
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联系,迅速提高素质,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是宣传干部贯彻落实好重要思想的当务之急,自觉把自己造就成为学习型干部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宣传干部的理性选择。理论和文化素养是一切素质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和文化功底,全面系统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才有前提。坚持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精神状态和理论勇气,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性和自觉性,才能深刻领会国际国内的重大变革,以饱满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1.
“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原则。坚持这一原则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支能在党的领导下,在各自的岗位上,领导现代化建设并作出创造性贡献的干部队伍。“党管干部”原则实现的好坏,不取决于管理的方式是直接还是间接,所管理的干部数量是大还是小,所管理的层次是多还是少,关键是看整个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党管干部”不是党的干部路线的目的,只是保证党的工作任务能够完成的一种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党管干部”的原则,探讨新时期“党管干部”新的实现形式,目前党管干部的工作重心应该实现八个转移。一、党管干部在方式上…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硅谷”的人才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工业园的兴建,拉开了中国“硅谷”建设的序幕。“硅谷”的发展,必须以人才资源为支撑,人才资源管理是“硅谷”发展的关键。政府、企业、高校三方面应从引才、选才、用才、培训开发、文化建设等多角度努力,共同对中国“硅谷”的人才资源进行开发管理。  相似文献   

13.
领导的本质     
领导意味着牺牲,而且这种牺性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并非只是一次性的付出。要有“得”,先须“舍”。所谓的“舍、得法则”对任何一位领导都适用。你必须先放下身段,才会有所进展。今日有许多人想要登上领导的宝座,期待着有朝一日登上高位就能享有自由与权力。他们完全不了解领导真正的本质乃是牺牲。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追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干部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论述,指出“群众公认”的发展轨迹及其继承性;从落实“群众公认”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干部工作的迫切需要等方面论述“群众公认”原则的时代意义,并指出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叶勇伟 《今日浙江》2010,(12):60-60
参谋助手、承上启下、协调服务、调查研究、信息督查,是秘书工作的几项基本职能,而要顺利履行这些职能,就要求秘书人员需是一个“通才”、“全才”,甚至是“超才”。秘书人员工作的全面性,活动的宽广性及其角色的多变性,除了应具备一般管理干部的素质之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一把手”可能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一把手”。无论是一个地方还是一个单位,举凡人、财、物都在“一把手”的控制之下,尤其是人事权。从目前暴露出来的许多案件看,“一把手”的干部提名权完全掌控了一地、一单位的人事权力,无怪乎落马的山西省翼城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的老婆说:“武保安当一把手后,明显地感觉到县委书记与县长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7.
陈先东 《今日浙江》2010,(17):55-55
我们街道干部平时开玩笑说,在群众面前干坏事难,可是干好事也不容易。我们平常会碰到许许多多“民心工程”、“利民工程”、“德政工程”之类的工程,从出发点到目标都是为民着想,可是许多群众就是“不买账”。乡镇(街道)工作任务繁多,情况复杂,矛盾交织。  相似文献   

18.
从事干部管理工作的同志,被人们称为“管干部的干部”,这个“干部”必须具备四种特殊素质——要亮、耳要聪、胆要大、嘴要牢。这是对从事干部管理工作的同志的特殊要求,也是事关“三个代表”的思想能否落到实处,我们党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在干部工作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需要选拔的干部“两头冒尖”,即特长很突出.缺点也很明显,常常引起争议。因此,如何看待“两头冒尖”的干部,是干部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应以下几点。一、要整体分析.识别主流。站在改革开放前沿.敢闯敢冒.而优缺点“两头冒尖”的干部,比起缺点不明显,也无特别处的干部.是一种进步。我们必须把“有才缺德”、“有德缺才”和“有为而缺点冒尖”这类干部区别开来.才能做到正确使用干部。过去.人们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工作.不少干…  相似文献   

20.
李穆 《前进论坛》2008,(11):33-34
现在全国各地中医药都在实行“六名”战略.这个“六名’’到底是“名”还是“明”,它的内涵包括哪些?人们对此可谓是说不清、道不明。“明”与“名”从字义上来看,二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从说法上来讲,就会出现“明”、“名”难分或“明”、“名”不分的现状。正是这种原因。人们对“明”与“名”不但在理解上出现错误,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出现误解,特别是在寻医问药方面更是啼笑皆非。因此,对“明”与“名”很有理顺不可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