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是现代化突出的特征之一。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GDP和税收来自城市,90%以上科研力量集中在城市,振兴经济必须推进城镇化。在18世纪之前,城市是政治、文化、消费中心,而不是生产中心。农村养活城市,农村支持城市,城市发展受着农村生产力增长的约束。18世纪之后,工业革命改变了城乡关系。生产方式、工具和资源的改变,使城市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使城市成为聚集财富的生产中心,从而也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目前发展的趋势看,世界城市化势头依然强劲,城市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2.
《人大论坛》2009,(12):F0002-F0002,I0001,I00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镇是区域经济增长极。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卫锋  李军鹏 《前进》2006,(1):27-28
城镇化可以理解为是城市化的另一种表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般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如果说城市化过程主要是一种内向式的引力过程,不应忘记城市化过程还必须包括诸如城市影响、城市传播和城市带动的外向式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4.
《创造》2004,(7):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这个内容体现在地方的发展行为中,可谓无处不在。制定农村发展目标,首先应当考虑到广大农民的利益所在,而不是脱离农村实际去追求自己所以为的“形象工程”;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固然是当务之急,但是城市化的结果应当是使群众受益特别是要为千百万农村劳动力转变社会角色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不是纯粹由着官员意志用天文数字般的投入去谋求“花瓶城市”的包装;进行房地产业的开发,应当着眼于满足最大多数公众改善生活的愿望,而不必要赛着将超欧赶美的别墅群作为显现“城市活力”的风景线……讲了这么一堆…  相似文献   

5.
王济民 《政策》2002,(7):12-13
世纪交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且已步人以城市化带动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在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诸多探索中,“经营城市”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十、,引导现代文明城市的创建。经营城市,其理念令人深思,其成效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是农村式的自然环境向城市式的人工环境演变发展的过程。人是城市的主体和核心。城市化的过程包括人的城市化和城市环境的城市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人在其中发挥着主导和能动作用,并且是城市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这种地位和作用,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重视自身的城市化建设。首先,这是由农村式的“自然人”向城市式的“现代人”转化的需要。特别是像许多中小城市,建市历史不长,加速发展形成现在的规模只是近20多年的事,城市居民中的大多数本身或…  相似文献   

7.
严正 《福建通讯》2002,(9):10-12
福建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落后于福建的经济发展进程,“十五”期间,福建的城市化必须加快,使之能更好地成为福建二、三产业发展的载体。福建城市化首先要加快福州、厦门、泉州三个中心城市的发展,以中心城市带动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邬剑刚 《世纪行》2009,(1):46-46
“城中村”是我国许多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向郊区拓展形成的城市建设景观和郊区农村不断城市化形成的农村建设景观。“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虽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这种独特的地位和现象,造成了系列问题。这些隐匿于摩天高楼背后低矮、混乱的村落,不仅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也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许宁 《西部社会》2002,(10):13-15
未来的五到十年是银川市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迈进,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着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围绕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将银川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对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实力,越来越重要和急迫。福建省第七次党代会制订的“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九个设区市的发展按三个层面同时推进”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择优建设小城镇,逐步形成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大中小城市功能互补和小城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的发展思路,通过城市化协调发展来达到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健 《当代建设》2002,(5):38-39
1引言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居住在村镇中的总人口达9亿多。这些人口分布在全国360多万个自然村、1.5万多个建制镇和3万多个乡镇中。随着我国“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的确立,村镇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小城镇建设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纵观我国及其他国家的城市发展史,可以看到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果,人口爆炸、城市扩张,现代城市成了钢筋混凝土森林,城市面貌千城一面,缺乏个性,人类生存环境存在着空气污染、水质污染、温室效应、生态失衡等环境危机。“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如何使我国的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两型社会”逐步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如何促进“两型社会”建设也就成为新焦点。农村城市化是“两型社会”的一个核心内容,该文从农村城市化资金供给和需求方面入手,探讨民间金融的制度安排,为解决“两型社会”建设中农村城市化资金缺口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杨应楠 《创造》2001,(7):13-14
城市化问题在我国较长时期内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改革开放以前,一度过分地强调我国的特殊国情,认为城市化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规律,社会主义国家似乎不受这个规律的约束,因而在政策和实践上重视农村而不重视城市,重视工业化而忽视城市化,甚至采取抑制城市发展的方针。1958年的“大跃进”、“大炼钢铁”,后来的上山下乡、干部下放到农村不在城里吃闲饭等等,都是忽视城市化的表现。因此,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本上没有一个指导城市发展的方针。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到1978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才提出…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 大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进一步推动农村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小城镇在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小城镇在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城镇是周围农村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城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周围农村地区的“大脑”和“心脏”,起着辐射作用;(2)小城镇是乡镇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城市化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特别是2003年7月省政府召开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议以来,开远市认真贯彻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开远的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发展速度,拓展产业发展优势,提高城市发展水平的工作要求,大力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均取得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列…  相似文献   

16.
从九江“引农造城”工程看我国农村城市化道路蔡青云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农业传统,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如何加速城市化进程?九江农民用行动作了回答:自己造城,用自己的双手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圆“城市梦...  相似文献   

17.
赵中社 《今日海南》2007,(12):12-12
最近,省委书记卫留成在儋州调研时,提出把儋州建设成为海南西部中心城市。这一战略决策的提出,为儋州今后的发展增强了信心。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首先是建设经济中心城市。要把经济发展放在重中之重,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突破口,带动农业产业化”的经济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抓住国务院批;隹洋浦设立保税港区的发展机遇,以工业为主导,带动一、三产业,带动城市化,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目标的攻坚时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以发展战略的转变,来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经济社会转型来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的建设,加快全省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就是要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新战略,要按照以人为本谋“三农”和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总体要求,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加以总体谋划和规划,充分发挥新型城市化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性龙头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远眺城市化的最高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雄 《今日浙江》2002,(8):26-27
展望明日浙江,城乡一体化发展,必将加速融合二元结构,有效破解“三农”难题。所谓城乡一体化,是指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可以说,它是城市化的最高阶段。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苏南农村城市化进程迅猛,大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转化,大量农村居民向小城镇集聚。其基本特点,就是发展乡镇工业与小城镇建设同步进行,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走“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路子。城市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历史潮流,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工业化而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