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向月波  赖晓凡  李建 《前沿》2011,(6):114-116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数据,对当代中国家庭离婚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为离婚年龄年轻化,女性成为离婚率推高的"主力军",农村家庭离婚率上升,低收入者离婚率上升,家庭软暴力增多,针对这些特征,笔者提出建议,男女双方慎重对待婚姻,婚后应增加沟通,并从社会和法律的角度加强引导,使家庭的婚姻质量得到提高,减少非理性的离婚。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少数民族女性权益保护的内容也不断扩展,其中,土地权益尤其倍受关注。在城镇打工一族中,同男性相比,女性所享有的城镇就业机会相对不多,所以,这些女性把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土地上。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承包方一般为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家庭。一方面,由于当事人的婚姻关系成立时间与各地的土地承包成立时间不同;另一方面,各地的乡规民约也大相径庭,导致离婚案件中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的难度加大。因此,只有贯彻科学的原则与分割方式才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探寻新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离婚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新趋势,以求觅到可操作性的应对办法,从而更为有效地保障我国少数民族离婚妇女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3.
卢飞 《青年探索》2017,(3):58-65
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社会现象——青年离婚日益普遍。通过对皖北D村多起青年离婚事件的调查发现,当前发生在乡村社会中的青年离婚行为与乡村社会公共性消解有着密切联系:乡村公共生活逐渐衰落,使青年群体对社区认同感降低;乡村公共规则渐趋解体,对青年婚姻的规范作用缺失;乡村公共文化日渐消解,对青年离婚的整合作用下降,这些都表明乡村公共性的消解对青年婚姻失去了社会约束力,使离婚想法变成行动得以可能。同时,乡村公共性消解,乡村社会系统各部分功能也发生异变,使其在婚姻维护和整合方面的自发机制失效,进而导致青年离婚事件的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家庭离婚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月波 《前沿》2011,(14):98-100
本文分析了由于离婚所引发的经济成本,如家庭财产分割、子女分离、再婚成本、再婚后的生活成本等直接经济成本,也分析了由于离婚所带来的心理成本,它包括离婚对男女双方、子女及父母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因离婚而引发的社会成本,如离婚带来的信誉下降、失去共同的朋友、增加社会负担等。离婚成本的分析表明,离婚要慎重,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均需及时发现婚姻裂缝的根源,及时调整,创建和谐家庭。  相似文献   

5.
杨菊华 《探索与争鸣》2023,(9):111-124+179-180
在中国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转化的现代语境中,离婚率逐步升高,维持婚姻的稳定性从刚性需求演变为弹性选择。新中国经历了三次离婚潮,离婚是多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女性主导性逐渐变强。每次离婚潮都与当时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宏观层面的制度和结构要素改变了旧有的离婚制度,同时形成了依旧残留旧制度痕迹的新的离婚模式。其中,跨越式的现代化之路与传统性别制度的叠加,形塑出不利于“甲女丁男”的婚姻制度,“三低”男性和“三高”“两难”女性被排斥在婚姻市场之外,进而生成“再婚困境”。婚姻家庭研究需要进一步细分不愿再婚和难以再婚群体,辨识性别差异,洞悉经验数据中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6.
离婚妇女贫困化的制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国离婚率的提高,离婚女性人群也逐步扩大。许多妇女离婚后生活陷入困境,使离婚女性贫困化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虽然造成离婚妇女贫困化的原因是多元的,但现行《婚姻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在保护女性权益的制度设计上存在着诸多不足,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远未完善,这些都加剧了离婚妇女的贫困状况。只有修正现行法律保护离婚女性权益上的制度缺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缓和消除离婚女性的贫困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雷明贵 《湖湘论坛》2008,21(5):102-104
诉讼离婚和登记离婚是我国的两种法定离婚方式。考察近30年来离婚方式的变化,可以管窥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了解国家对婚姻的态度及社会治理方式的变化,把握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些动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婚外包养的案例调查,考察这种特定形式的边缘亲密关系对打工妹的主体意义.文章指出,异化的劳动、社会排斥以及与家庭分离使年轻农村女性在进城打工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和个体尊严;在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情感支持下,包养关系以其相对长期、稳定和类家庭的特质,成为打工妹临时性情感慰藉和支持.然而,进入包养关系往往将打工妹置于越发孤立的境地,陷入双重边缘、进退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2003年10月1日,《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理念转变。离婚登记取消单位证明,缩短办理时间,协议离婚成为越来越多离婚当事人的选择。但新条例实施后,离婚登记工作出现了一种认识偏差。不少婚姻登记机关没有准确把握离婚登记工作的内涵和要求,忽视了离婚对社会、家庭和未成年人的影响,认为办理离婚登记越快越好,离婚协议审查  相似文献   

10.
苏欣  殷楠 《求索》2010,(12):152-154
在离婚案件的诉讼和非诉讼解决过程中,对离婚财产纠纷的处理不仅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更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由于我国目前对离婚财产纠纷解决的途径单一、立法与实践脱节、相关专业技术落后,往往导致不公平的处理结果。离婚财产纠纷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区分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以及调查隐匿财产,美国法务会计方法在离婚财产纠纷解决中运用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为我国离婚财产纠纷解决的司法实践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不能自主地表达意愿而使其离婚问题显出特殊性。根据目前我国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囿于离婚意思表示的人身属性,都不能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离婚的意思表示或作为离婚诉讼的原告。现行法律规定的调解也不能说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能作为离婚诉讼的原告,代其作出离婚的意思表示。我国法律应该设立一种特别程序来解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诉讼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司法实践中,有关离婚财产分割中人身保险的利益分割问题,各地方法院处理不尽相同,大多数存在缺乏法律依据支撑等诸多缺陷。作者认为在处理离婚析产案件时,人身保险利益的分割应遵循公平、合理原则,保护保险合同当事人及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过家人"是豫西南D县农村青年以建立、维系和发展父系家庭为核心的生活理想,包括"成个家""过日子""成为一家人"三个基本维度。通过择偶成家、婚姻维持、理解认同三个层面的考察发现,"过家人难"背后的婚姻风险化产生于乡村社会的转型。既有的传统婚姻策略失效,个人被释放的利益和情感追求因缺乏社会支持条件而变成新的风险源。婚姻不稳定的风险情境推动了婚姻策略的个体化倾向,但强调个体化的利益保护策略并不能成功实现"过家人"。从择偶、持家到维系,"过家人难"不仅体现在确定可靠人生道路的消解,也体现在对个体资源、智识和能力的高度依赖,还体现了女性身陷多元角色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家事案件与普通财产型案件存在明显区别。以离婚案件为代表,目前司法实践中家事案件审理存在业务分工不明、程序机制空白等问题,故需要从家事诉讼的适用范围、审判机构和人员配置、程序目标和程序原则、诉前强制调解等四个方面,思考如何重构家事诉讼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关于离婚诉讼中按揭房屋分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在离婚诉讼中,涉及到按揭房的分割争议也越来越多了,而如何处理好这一争议,将是法律实务应当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目前我国法律上对这一现象并没有很明确的规定,因此,本文拟从离婚诉讼中就按揭房屋的处理作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离婚法定条件是“感情确已破裂”。它既有积极性,也有不足。中国传统观念上对夫妻感情认识的不足和当今婚姻家庭状况,使离婚诉讼中出现一些问题:一是案件易受法官的主观影响,甚至出现同案不同果的情况;二是案件易受当事人的“表演”、“表现”所干扰,影响司法权威;三是案件易受当事人不正当干预,影响司法公正。所以,以“夫妻感情破裂”为我国离婚的惟一法定理由实有不妥。  相似文献   

17.
影响我国女性就业参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波 《思想战线》2004,30(2):35-40
我国现有的女性就业水平、市场化与全球化进程以及劳动力市场供求与市场分割的现状构成了影响我国女性就业参与的宏观因素,同时,女性就业参与还受到家庭与自身的收入差异水平、女性教育与观念素质以及女性在婚姻、家庭与生育职责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民国南京政府时期,妇女在法律上拥有与男子平等的离婚权利,但是,从原因来看,妇女提出离婚诉求主要是因为男方的虐待、遗弃以及疾病,并且,在通奸问题上,男方与女方有明显不同的表现.妇女的离婚不仅受到了法律上证据问题的困扰,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在离婚后的妆奁与抚养费用上,妇女的合法权益一般得到了法院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情理是人的通常心理和事情的一般道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法则。法律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法律应该以社会普通民众的情理为基础,情理往往代表着法的价值取向。但情理不是具体的法律规范本身,行政执法者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只能以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依据,不能以情理作为判案的直接依据。但法官也不能机械地适用法律,要注意法律与情理的协调。合理的裁决或判决结果较容易为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所接受以及信服,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20.
离婚财产分割若干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法律和政策中体现的社会性别假设的不同,法律政策所采取的性别平等模式也不同。本文选取离婚财产分割所涉及到的法律政策,从社会性别视角加以分析,揭示其对男女两性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同时总结学界运用社会性别分析视角对离婚财产分割若干问题所作的论述,以期推动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政策时,采用社会性别分析的视角,从根本上促进男女两性的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