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秋帆 《台声》2010,(3):34-36
<正> 巧遇"二·二八"事件 1946年夏,我在厦门集美高中毕业后失业在家,1947年春节后准备赴台湾升大学。2月25日,订购了从厦门赴台湾的船票,于2月28日下午两点开航,3月1日黄昏到达台南安平港,在安平镇旅社住宿。一进门就听到广播里播放:昨天下午在台北市延平路发生查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半淞园地区,有一座紧靠着黄浦江的银锚大厦,来自台湾的王耀锟、王黄束爱夫妇就生活在这幢楼里。王耀锟夫妇自称是“全迁户”,他们已把台湾的企业和一家老小全部搬来上海,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外孙17人生活在一起,称得上是一个大家庭,现在祖孙三代不仅很快适应了上海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并且已经喜欢上了这里。  相似文献   

3.
尤拉 《今日上海》2009,(10):58-59
即便隔着一道海峡,两岸的人文渊源依然同宗同源。这一点在两岸的美食文化上得到了体现。在上海,近年来台湾餐饮业的繁荣有目共睹。上海人以包容、友爱的姿态,享受着来自祖国宝岛的美味。掬一把思乡之情,台湾美食之旅就在上海启程了。  相似文献   

4.
郁慕明和郁良心药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出生在上海,曾在上海城隍庙西首马街度过了幸福的童年生活,其祖父郁屏翰开设的“郁良心”药堂位于黄浦区方浜中路509号。郁慕明曾感慨地对亲人说,也许人老了会怀旧,近年来,他常回忆起父亲经营的“郁良心堂”药店,更希望能见一见当年药堂的老药工,拉拉家常,叙叙旧。  相似文献   

5.
有这么一对台湾夫妇,男的叫欧盛民,曾是一名职业军人;女的叫蔡美玲,学医出身,欧盛民年长太太五岁,两人结婚已有15年了。他们在台湾岛内经商,开过精品店,他们有车有房,薪水也不低。在台胞纷至沓来上海的热潮中,他们一家跨越海峡,凭借一种执著、乐观的精神,在上海塑造了自己的崭新生活。  相似文献   

6.
当中国“吃”的文化跟兼容并蓄的上海“海派文化”碰撞,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坊间的各国料理、大宴小酌到地方特色,早就把上海的餐饮市场炒得异常热闹。随着大批的台商前往经商,“台湾菜”在上海,也就自然而然汇聚成一个系统。台湾人经营的餐厅,怎样在五花八门的餐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请看我们的第一手观察。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上海作为两岸经贸合作与各项交流往来的热点地区,在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上海是台商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台资企业5800多家,超过30万的台胞在上海投资置业和生活居住,有5000多名台湾学生在沪求学。上海也是两岸交流最活跃的地区。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与台湾之间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双向交流项目达1700多项,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21日,朱思婧登上了台北101大楼。过完这天,她满20岁,而在台湾4个月的交换生生活也圆满地画上句号。“俯瞰暮色笼罩的台北,回想这4个月在台湾生活的点点滴漓,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内心的感慨。越到时间的末尾。我越是进入一种失语的状态。”她说。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00,(2):21-22
台湾2000年“总统”大选竞选中,“中兴票据案”震惊台湾政坛。 杨吉雄抛出“兴票案” 去年12月9日上午,正当宋楚瑜在台北市仁爱路办公室会见前来台湾的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会主席卜睿哲的时候,国民党的不分区“立委”杨吉雄召  相似文献   

10.
葛凤章 《两岸关系》2014,(12):49-51
<正>一封表扬信辗转交到工商银行上海分行领导的手里。写信人叫徐明,是一位居住在台湾新北市永和区光复街的老台胞。信里赞的是"工商银行之大爱",扬的是"朱捷先生之仁义"。看完这封信才知道,这位老先生讲述的是工行员工朱捷10年来侍奉台湾好友杨银岳的感人故事。咱俩都是当兵的2002年,30岁的朱捷在工商银行上海普陀支行曹阳新村第二支行当  相似文献   

11.
王亮 《两岸关系》2014,(7):31-34
<正>2009年,台湾名品亮相南京,从此,台湾名品博览会开始风靡大陆,时至今日已5年有余。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将经贸机构互设办事处列为经济合作项目之一,台湾贸易中心拔得头筹,成为第一个获得许可在大陆设立办事处的台湾贸易机构。2012年12月18日、27日,台湾贸易中心上海、北京代表处先后成立。  相似文献   

12.
鲁丽玲 《黄埔》2023,(5):59-61
<正>2022年,台湾青年杨保罗带着近8年的运动健身经验从上海来到北京。在这里,他继续推广体育运动,传递健康理念,让更多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地成为自己。喜欢上体育运动的力量之美杨保罗,今年31岁,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2004年,跟着父亲定居在上海,在这里读完初中、高中、大学。回台湾服役一年后,再次回到上海,开启了自己健身教练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3.
杨晶华 《两岸关系》2011,(10):33-34
台湾房价,尤其是台北市、新北市居高不下,已严重影响民众生活,一度成为岛内民怨之首。马当局接连出台多项住房政策,急欲挣脱高房价泥淖,能否标本兼治,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4.
我今年18岁,出生在台湾。9岁时,随全家来到上海。经过了9个申城的春 夏秋冬,该可以算是十足的上海人了。  相似文献   

15.
蓝马 《两岸关系》2002,(6):60-60
如今,台湾的明星艺人开餐馆已形成一股风气。他们的餐馆可谓是各具特色,让我们一块儿去看个究竟吧!王杰:麻辣火锅 位于台北市中心八德路的“福记”麻辣火锅,现在由王杰的姐姐经营。由姐姐亲手调制的麻辣汤底,有独特的麻辣味,她说这个汤底,是用独门秘方泡制出  相似文献   

16.
蓝小西 《台声》2013,(5):78-79
据台湾媒体报道,2013年4月13日深夜,原台湾政坛风云人物、前国民党副主席林洋港因病在台中去世,享年86岁。 林洋港生于1927年,是台湾南投县人,祖籍福建漳州,是台湾知名人士、政治家。他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曾任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内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司法院长”、国民党副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5,(13)
<正>人物蔡康永:百变艺人心灵导师日前,台湾艺人蔡康永在大陆电视节目泪崩泣诉同性恋辛酸路。据台湾媒体报道,当年的"出柜"(即宣布自己同性恋身份)让蔡康永成为圈内榜样,甚至是"导师"一样的人物,但"出柜导师"身份所带来的压力也令他不堪重负,他直言自己"太孤独"。蔡康永,1962年3月1日出生于台湾台北市,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本科,美  相似文献   

18.
成章瑜 《台声》2003,(7):28-30
上海新经济的诞生,造就了一群由台商蜕变的新上海人:大资本家、中生代小资、台湾的海归派,重新在上海相遇,他们改变上海的命运,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台北———上海,就像台北———高雄,为打拼走天下。但是在滚滚新上海大潮里,小心,将军变弃子?机会成险境?  相似文献   

19.
陶跃庆 《台声》2001,(6):12-13
两岸关系要得到健康持续地发展,需要加强两岸的沟通与交流,让两岸的民众消除误会与歧见,逐渐培养起互信与共识。 2001年 2月 24日,我和同事一起来到上海,参加“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在采访台北市代表团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件小事,使我对两岸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七不”与“八不”   2月 25日,上海方面组织台北市代表团参观上海的城市建设。明珠般镶嵌在黄浦江边的上海,不时引起台北客人的惊叹。   来到著名的南京东路步行街时,原本熙熙攘攘在此游览购物的人流都把目光盯在了代表团一行身上。台北方面非常重视两地之间…  相似文献   

20.
张敏  杨雨文  徐波 《台声》2002,(10):32-33
与上海长谷建材公司吴琼副总经理虽是初次见面,但却一见如故。说来这也是缘分,我们与其兄吴琼恩教授原是交往多次的朋友,听说其弟在沪从事建材业,到了上海自然要见一面。这一见才知道,他原本从台湾世界新闻学院毕业,曾在台湾著名的《联合报》当过12年记者,如此说来我们还是新闻业老同行,彼此自然备感亲切,相见恨晚。吴琼先生今年40岁出头,身材魁梧,声音洪亮,脸上还总是漾着微笑。他告诉我们,他来到上海前后8年,并落户松江,已经是个“新上海人”了。我们不解他为什么舍弃在台湾干得颇为顺手的新闻本行,却来上海改行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