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侦查、技术人员要把收集证据作为侦查活动的关键,实现侦查办案由"抓人破案"模式向"证据定案"模式转变。提高犯罪现场实地勘验质量,高度重视规范制作法律文书,规范犯罪现场勘查证据的管理,强化检验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2.
现场访问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过程中,为了尽可能查明犯罪现场全部情况,发现收集犯罪线索和相关证据,依法通过言语交流的方式,对犯罪现场周围及附近区域了解案件情况的证人、被害人和其他知情人进行寻访、询问、收集有关案件材料或线索的一项专门调查活动。现场访问可以为侦查人员提供相关案件线索;为顺利地开展现场勘验提供必要条件;为划定现场勘验范围和重点提供依据;为侦查人员分析研究案情提供依据。通过现场访问可以还原和折射案件真相,也是案情分析、获取证据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命案现场勘查是刑事技术人员勘验检验工作中最最挑战性的工作。犯罪分子为逃避法律打击,通常会伪造、破坏现场,加大案件的侦破难度,但无论在作案过程中还是在伪造现场过程中,却都会用不同方式在犯罪现场留下犯罪信息,只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现场勘验,选用适当的命案现场勘查保障设备,就可以尽可能多的收集犯罪物证信息,为侦查破案提供完整的物证信息链。  相似文献   

4.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紧紧围绕犯罪现场展开,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是现场勘查工作的主要对象。文章结合侦查工作深入解析犯罪现场的时空要素、行为要素和结果要素,为明确勘查工作的对象和内容,全面收集证据和线索,完善现场勘查各项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海宁 《公安教育》2021,(10):36-40
一、引言犯罪现场勘查是指侦查人员利用刑事调查和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人和事以及时间、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现场调查和实地勘验检查。(1)作为刑事案件侦查的首要任务,犯罪现场勘查水平对案件的侦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现场勘查技术规范化程度要求高、涉及内容广、技术多、掌握难度大,现场勘查技术培训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公安院校和刑侦科研机构对学员现场勘查技术的培训效果将直接影响学员的犯罪现场勘查水平。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现场勘查一般由刑事技术人员进行,侦查人员多在外围工作,使现场勘验率和证据利用率偏低;二是侦查与技术之间的界限造成侦查与技术严重脱节;三是在物证提取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当;四是现场勘查笔录制作不规范。改革和完善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主要措施是:刑事侦查人员必须参与现场勘验,实现侦查与技术的融合;完善刑事犯罪现场分析制度,整合犯罪信息;严格规范地制作现场勘查笔录;改进证据的提取、收集、固定工作。  相似文献   

7.
"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验信息系统"是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源头信息平台,它能够根据犯罪现场的各类信息对案件进行有效串、并破案,是依托信息化手段破解动态化犯罪的有效渠道之一。然而,目前各级刑侦部门在运用"勘验系统"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从而影响了"勘验系统"最佳效能的发挥。本文就"勘验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现场勘验是刑事技术人员对犯罪现场有关的痕迹、物证进行发现、搜集、提取、分析,为侦查提供线索的一项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案件基本上勘验一次就可以完成。但有些案件现场,需要进行第二次或多次勘验,也就是常说的复勘现场。复勘现场是对现场勘查的验证、补充和升华,对案件侦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长四必”侦技一体化现场勘查新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提取的痕迹物证等客观证据是侦查破案、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在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和司法改革深化的当下,刑事执法对证据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缺少客观证据,即使抓捕犯罪嫌疑人取得了口供,也很难在法庭上形成有效的证据链。"一长四必"新现场勘查理念的提出,确定了刑侦人员在犯罪现场勘查工作中,要施行必勘、必采、必录、必比的工作机制。"侦技一体化"新模式便是科学落实"一长四必"的新机制,通过对侦查人员的现场勘验技术的培训,从而减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使他们从小案、普通案件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精力到要案、大案中去,有利于提高侦查部门的破案率,降低由于技术问题导致的错案率,走出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现场勘查新路。  相似文献   

10.
<正>犯罪现场勘查是绝大多数刑事案件侦查的起点和门户,对于有勘查价值的案件而言,现场勘查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案件的侦破进程,犯罪现场不仅仅是存在犯罪证据的宝库,同时案发现场上留有的大量侦查线索有待于侦查人员的发现、分析和利用。众所周知,当前的犯罪正朝着智能化、集团化、暴力化的方向发展,犯罪行为人从各种传播媒介中能轻松获知大量的侦查专业知识,进而衍生出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1.
犯罪现场是追溯犯罪活动和犯罪人的客观物质基础。犯罪现场保护是搞好现场勘查和侦查破案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更好地确保现场勘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注意掌握现场保护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场重建在枪击案件现场勘查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枪击案件现场的现场勘查,搜集现场重建的依据,对犯罪现场被害人或者目击人的信息、犯罪现场形态、物证的位置和状态以及枪击案件物证检验结果的科学分析,确定犯罪现场上发生的事件和行为的整个过程。犯罪现场重建的步骤和阶段需要严格地遵循基本的科学原则、理论表述和逻辑方法。审慎地观察和大量地实验是最终进行现场试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网上银行的迅速发展,其发展的"瓶颈"--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网上银行犯罪现象诸多,其实都是传统犯罪形式的翻新.对于以网络为基础的网上银行犯罪,证据资料易被篡改、销毁,并且在侦查取证时技术复杂、要求较高,此类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较之于传统案件相对困难.因此,必须基于网上情报信息搞好网上银行犯罪案件现场勘查、电子证据的提取以及电子证据的保全工作等,从而有效打击网上银行犯罪.  相似文献   

14.
现场勘查是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人身和物品进行勘验检查,是侦查破案的第一步,它为案件的定性、认定犯罪嫌疑人、证实犯罪等提供了大量的客观证据,并跟嫌疑人口供等其他证据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在整个案件的侦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场勘查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刑事案件的侦破与否。作为战斗在基层刑侦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现场勘查实践,通过分析各类现场勘查案例的成功和失败之处,笔者认为,在实际现场勘查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1重“大、要案”,轻“小案”,不善于在“大、小案”之间相互串并在实际现场勘查中,杀人、爆炸…  相似文献   

15.
勘验、检查笔录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重要的证据之一,是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制作的重要法律文书。在侦查过程中.勘验、检查笔录可以为侦查人员分析案情、查找线索、寻找侦破方向提供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勘验、检查笔录的不规范、不严谨,造成了一系列的刑事错案。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勘验、检查笔录,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刑事技术队伍建设,规范制作过程,避免勘验、检查笔录运用中刑事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20(5):F0004-F0004
我院信息技术系麦永浩教授申报的《计算机取证研究》获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争取科研经费9.5万元。该项目主要研究计算机取证各方面内容的法律和技术细节:按照法律的要求勘查计算机犯罪现场,克隆硬盘数据,通过只读的方法获取数据,通过数字签名证明提交给法庭的计算机证据数据未经改变,重建犯罪现场——并且整个过程是可重复的;从法律的层面研究计算机证据分析的通用方法、证据收集所遵循的原则、证据鉴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计算机取证和司法鉴定相关制度研究和分析等,提供一套可操作的取证实践标准,形成符合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7.
犯罪现场的现场分析又称临场分析,始终贯穿现场勘查的全过程,并随着现场勘查的进展而不断修正已有的分析判断。立足犯罪现场所获得的分析判断意见是正确制定侦查计划、采用侦查措施的前提和基础,其对案件侦破的指导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犯罪现场勘查是侦查活动的起点,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起诉、审判等程序的进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犯罪现场勘查的工作比较粗糙,许多冤假错案的产生都与草率地现场勘查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此外,现场勘查中所采集到的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据能力等问题也有待立法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9.
犯罪现场遗留有重要的作案信息,通过对犯罪现场的勘查,能够获取刑事案件诉讼所必需的证据。随着"两个规定"的实施和庭审制度的改革完善,犯罪现场勘查程序是否合法、提取物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逐渐成为庭审关注的焦点,也对当前犯罪现场勘查见证制度提出了挑战。本文从解析当前犯罪现场勘查见证制度入手,通过对其现状和弊端的反思,提出重建犯罪现场勘查见证制度的对策,以期为侦查机关刑事执法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灼昊案件从死缓判决到无罪判决,侦查获取的多项证据被排除。从中可以看出公安机关侦查收集的证据距法庭采信、认定的证据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此,侦查机关应主动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侦查终结前一定要认真审核认定的事实和收集的证据,侦查人员对自己实施的侦查取证行为要随时做好出庭作证准备,并注意对侦查取证过程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