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已跨入电子(数字)时代,电子数据证据成为一种新的法定证据.电子数据证据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形成的一切证据材料,或者以电子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证据材料,包括以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生成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证据。电子数据证据具有可恢复性、海量性、虚拟性、多媒体性、国际性等基本特征,可以说它是这个时代的"证据之王"。  相似文献   

2.
对于网络传销案件来说,证据体系更多的向电子数据倾斜,该类案件中涉及的电子数据类型多、数据量大、相互之间的关系复杂,给公安机关侦破此类案件带来取证难、定性难、打击难等侦破难点。结合几起网络传销案件的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探讨了网络传销案的电子数据源、电子数据相关性分析内容、相关性分析方法,以期为此类案件的电子数据分析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行为、环节发生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电子证据,电子证据是网络诈骗案件证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网络诈骗案件的电子证据技术分析依据为基础,提炼出该类案件电子证据分析的技术特征,并以此架构该类案件的电子证据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以期为该类案件的电子证据侦查取证和司法鉴定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电子数据鉴定是对依法收集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鉴别其类型特点,找出它们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确定其证明力的司法鉴定技术。电子数据鉴定的客体表现为与诉讼案件相关的事物,电子数据鉴定的结论就成为具有证据效力的法定证据之一。应研究电子数据鉴定的原理,明确电子数据鉴定的主客体,加快法律法规建设,使电子数据鉴定在维护信息网络安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诈骗案件主要呈现网络购物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开设"钓鱼"网站诈骗、以"刷信誉"等为名兼职诈骗、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等几种类型。网络诈骗案件侦查工作中,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认定成为重要关切点,其不仅需要切合传统证据理论所要求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要求,更要拓展应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由于电子数据在提取环节、鉴定程序和定案规则适用方面存在多种困境,故而,需制定电子证据刑事调查的特殊规则,逐步完善电子数据鉴定的相关规则,同步完善电子证据的审查采信规则。  相似文献   

6.
投资交易型网络诈骗案件的电子证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贵金属、原油、农产品等为投资标的,实则操纵交易平台运作来赚取投资者钱财的网络诈骗案正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投资交易型网络诈骗案件隐密性强、较难识破、涉及电子证据多,给公安机关侦破该类案件带来取证难、定性难、打击难等侦破难点。在对投资交易型网络诈骗案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分析后,归纳其电子数据源、电子证据分析方法,以期为该类案件的电子数据侦查取证和司法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时代,缉毒侦查中涉及电子数据的案件越来越多,电子数据在侦查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电子证据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实践中仍存在种种问题。在侦查工作实践中,要从程序上、技术上确保电子数据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合理地确定电子数据的补强办法,建立健全电子数据技术的应用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涉计算机案件现场既包含电子证据也包含传统证据。勘查现场前应做好收集信息的准备和有关计算机的物质准备,使用专业人员寻找证据源,对证据进行固定、复制和保全。涉计算机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是计算机周围、计算机外部连接情况、计算机软件系统情况、日志和造成损失类型。  相似文献   

9.
非法网络支付平台案件的电子证据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非法网络支付在我国愈演愈烈,成为助推非法期货平台、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犯罪蔓延发展的重要载体工具,但目前如何有效开展侦查和打击非法网络支付平台缺乏可借鉴的案件指导。在构建非法网络支付平台的框架结构图后,分析归纳该类案件的电子证据源,以某非法网络支付案为基础探讨了电子证据侦查思路,架构该类案件的电子证据分析方法,以期为该类案件的电子证据侦查取证和司法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黑客非法侵入案件的电子取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电子数据取证的角度出发,说明在黑客非法侵入案件中电子证据应注意提取的几个重点方面:服务器日志、网站日志、用户文件、最近访问记录、浏览器记录、删除数据恢复。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件实例对查找出黑客身份的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工具或目标的案件越来越多。因此,电子证据也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证据。但对于这类证据的取得,即计算机犯罪取证,却是人们要面对的一个难题。计算机取证可按以下步骤进行:保护和勘查现场、确定和获取电子证据、分析和提取数据、归档并提交结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量商业交易和会计核算借助电子计算机或会计软件完成,在此过程中生成大量电子数据。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为犯罪工具的各类经济犯罪显著增多,电子证据在案件中的比重和重要性都在逐年提高。我国对于网络经济犯罪的预防和打击还处于薄弱阶段,缺乏较好的电子证据采集规范和方法。介绍电子证据的特点以及在打击经济犯罪中的作用,同时对电子证据的采集、审查和运用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并借助电子设备为人们所感知的、用作证据使用的一切材料。在《刑事诉讼法》已经修改、《民事诉讼法》即将修改并均将电子证据纳入证据体系的背景下,亟需对电子证据可否用作认定案件事实依据的条件,即其可采性进行研究。电子证据可采与否的关键在于公民隐私权保护与案件真相发现之间的利益平衡,故有必要对国家机关的监听行为、当事人的私录行为以及"电子眼"的采集等涉及电子证据运用的领域进行分析,从而探寻影响电子证据可采性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电信诈骗案件为非接触性犯罪,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犯罪对象涉及面广,打击难度大,没有确定的嫌疑对象,证据的获取和固定非常难,破案技术性要求非常高。电子数据取证在侦查办案中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而电信诈骗案件与一般案件的电子数据取证又存在很大不同,需通过调取大量的银行流水、通话清单、上网记录等电子数据分析,才能顺藤摸瓜锁定嫌疑对象。  相似文献   

15.
冯聪 《警察技术》2021,(4):66-69
在公安等执法部门办理的案件中,为证实偷渡、走私、偷运等违法犯罪事实,对涉案船舶上的海图机进行电子数据取证的需求日益增多。通过对海图机取证实践,提取当中存有的航点、航线、航迹等电子数据能够还原船舶的航行记录,为案件提供证据支撑。针对海图机特有的软硬件特点,公安等执法部门应梳理典型案例的证据需求,紧跟业界发展动向,订立明确的研究课题,储备相应的取证技术,形成规范的海图机取证流程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双轨制网络传销案的电子证据分析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对于传统意义的网络传销,双轨制网络传销具有更强的广泛性、欺骗性、隐蔽性和技术性特点,该类案件的组织结构、基本运作模式、会员人数、分布区域、涉案金额等相关证据均保存在网络中。结合具体的案例探讨了双轨制网络传销案的多源电子证据提取、针对性的电子证据分析,以及电子证据间的互为印证,以期能为该类案件的快速鉴定,定性分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电子证据是电子证据的一种,其在网络侵权案件作用和重要性日益明显,但由于网络电子证据采信规则尚未形成、网络电子证据与当代证据采信原则之间的冲突等,导致审判中网络电子证据存在采信比例偏低问题。因此,应从建构起以真实性为核心的电子证据采信规则和搭建证据和审判之间的电子证据平台。  相似文献   

18.
蒋平 《公安研究》2014,(5):41-51
随着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的普及,作为一种全新的证据形式,电子证据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安司法机关应针对当前形势下电子证据立法和使用中存在的法律和技术的"双重瓶颈"难以突破、相关部门人员的沟通和协调难以取得成效、电子数据提取分析鉴定过程存在较多隐患、设备滞后等问题,从系统电子证据的法律体系、完善电子数据鉴定的行业规范、开展电子证据技术工具研究和研发、加强司法专业技术力量培训等方面入手,推动电子证据在公安司法机关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电子数据证据及其司法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证据相对于传统证据具有数字性、安全性、脆弱性、共享性等特点。电子数据证据可分为模拟电子证据与数字电子证据、原始电子证据与传来电子证据、电子生成存储证据与计算机混合证据、直接电子证据与间接电子证据等几大类。电子数据要作为证据使用 ,应具备证明能力和证据能力。运用电子数据证据要实行开示制度 ,并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20.
结合电子证据定案的典型案件,讨论电子证据证明过程中技术鉴证与法律证明的关系,探讨电子证据可行的证明模式,论证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电子证据之间的关系,展望单纯依靠电子证据定案的可行方案。在刑事诉讼法修订前,我国审判人员运用电子证据是将其转化为证人证言、书证、鉴定结论等传统证据形式来定案;修订之后对电子证据提取、鉴证等方面,技术专家提出了诸多质疑,需要对这些疑问提出合理的解决思路。同时,电子证据的定案体系需要结合我国现行刑事诉讼证据体系的实际情况,电子证据之间、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之间需要形成"印证"的证据锁链。在具体问题中,电子证据的构成特点也是定案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