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剑锋 《群众》2011,(5):49-50
太仓市着力推进的政社互动,基本定位是市、镇两级政府和村居自治组织之间的互动衔接,目的在于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机制。政社互动通过政府行政权力的自我约束,实现基层自治组织的权力归位;通过基层自治组织自治能力的提升,实现与政府行政管理的承接互动;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东杰 《桂海论丛》2012,(4):100-103
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机制,二者具有统一的社会目标——社会治理。但因二者在内在机制、价值取向、运作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二者的协调陷入困境。协调两种治理机制,是建立科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要从合理调整基层政府管理职能,培育基层群众的自治观念和增强基层自治组织的利益聚合与表达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加以协调。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发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驻区单位积极作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是形成新型城乡基层治理模式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基层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因此,传统的城乡基层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和健全,需要确立新型城乡基层治理模式,需要强化社会服务功能,需要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需要强化社会自治功能,从而实现由侧重管理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转变;由侧重外部约束向外部约束与居民自治相结合转变;由条线的、单向的管理运行机制向网格的、互动的基层治理运行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5.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主要指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而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社会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建设主体之一,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利益表达的组织化形式,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与市场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当前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正处于从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型的攻坚期,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对于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行政化困境"与"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成为新型城乡基层治理模式的重要标志。基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分析,社会利益体系分化后,随着人权、公民权的确立,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是内在统一的。因此,市民社会中利益整合、权利发展与制度文明是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基本要求。而其主要实现途径是进一步深化治理理念,提高基层民主素养和增强基层政府制度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的"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有效治理社区管理服务难题的重要途径。这需要我们把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看作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在进一步开展社区层面的多样性居民自治活动的同  相似文献   

9.
胡刚  严海燕 《人民论坛》2014,(32):54-56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与功能使其具有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的作用。基于此,政府要健全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配套的参与制度,引导和帮助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提高自治水平,提升基层群众的理性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从而通过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来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史云贵 《人民论坛》2014,(14):24-27
公民治理理论虽源于西方国家,但以公民为中心的制度设计理念与我国基层的村(居)民自治都是基于人民主权理论,因此公民治理的精神应运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以人民主权为政治权力合法性唯一来源的现代国家所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治理,即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民自治,就是人民群众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活动中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1.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民间组织和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既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益服务的重要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12.
陈利幸 《党建研究》2011,(10):55-56
导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宁波市北仑区在探索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通过综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基层社会自治能力,切实增强了基层社会管理合力与效能。提高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公民治理理论虽源于西方国家,但以公民为中心的制度设计理念与我国基层的村(居)民自治都是基于人民主权理论,因此公民治理的精神应运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以人民主权为政治权力合法性唯一来源的现代国家所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治理,即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民自治,就是人民群众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活动中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4.
社区社会组织是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实践社区良性治理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协同力量,是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的基础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促进了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响着一个地区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按照民政部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部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管理新载体,提高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计生工作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内容:是组织村民真正当家作主,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达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我省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基层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不够顺畅、社会组织培育亟待完善等矛盾逐步显现。进一步筑牢稳固的社会治理基础,必须加快推进基层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强化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诉求,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层组织,是贯彻实施法律法规、开展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载体,也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承担着农村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责。北京市海淀区通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刘春春 《传承》2013,(10):85-8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农村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组织的领导能力,提高农村干部的工作水平,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农村的繁荣稳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广大城乡居民群众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依托,在基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事业中直接行使当家做主民主权利的政治制度和实践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就明确了村委会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由农民群众自己组织起来,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行自治的一种重要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