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韬  吕端 《人民论坛》2014,(1):138-139
黑格尔在其法哲学著作中用其唯心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来系统解释法、犯罪和责任的问题,因而成为德国古典法哲学的主要代表.他的责任理论对刑法中的责任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自由意志论成为道义责任论的理论内核,社会共同体理论为雅各布斯的功能主义责任论奠基,区分法的责任与道德责任乃成为法的责任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在其法哲学著作中用其唯心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来系统解释法、犯罪和责任的问题,因而成为德国古典法哲学的主要代表。他的责任理论对刑法中的责任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自由意志论成为道义责任论的理论内核,社会共同体理论为雅各布斯的功能主义责任论奠基,区分法的责任与道德责任乃成为法的责任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弄清什么是人性,是讨论人性与犯罪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前人关于人性的各种学说与观点的了解,是正确理解人性的途径之一。古人对人性的观点有性善论、性恶论、性善恶混合论、性三品、天理之性和气质之性等,并认为人性是人的本性,与兽性不同。人性的实质是由人的行为反映出来的、表现人的内在品质和社会关系、属于道德范畴的一种道德标签,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与人性相对应的"兽性"是人们对恶行的比喻。犯罪是违反人类行为规范和人际和谐社会关系的行为,其发生是由犯罪人个人、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现实生活中人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变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从理论上探讨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的关系,也引起了人文学科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大致可归纳为“滑坡论”和“爬坡论”两种观点。“爬坡论”者认为,当前的道德失控是一种暂时的表面现象,与之相伴随的还有一些深层的道德进步因素,道德从本质和趋势上看正在“爬坡”。“滑坡论”者根据社会上一些风气堕落、贪污腐败盛行、黑暗势力上升、犯罪现象增多等情况,较多地看到了社会转型期道德的失落,认为道德正在“滑坡”,甚至认为正在走向“道德崩溃…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的理想本质与现实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道德的本质应该把握两个维度:道德的理想本质与现实本质。道德就其理想本质来说,是一种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追求;而就其现实本质来说,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两者的辩证统一为我们思考道德问题上的人性论与社会论、理性论与经验论、绝对论与相对论、德性论与规范论、义务论与功利论等一系列重要关系提供了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6.
王伟  李云峰 《人民论坛》2012,(11):74-75
死刑保留、限制论是当前中国死刑制度研究中的主流观点。通过对死刑保留论的分析可知,短期内废止死刑有其正当性,即死刑保留的理论依据"恫吓论"缺失道德支持,死刑吓阻犯罪功能不具有比较优势。应当从保障死刑犯的生命权出发废除死刑,或着手为废除死刑做准备,寻找能够确保社会安全的替代方案以取代死刑。  相似文献   

7.
浅议网络犯罪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社会,计算机及其网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计算机网络犯罪也迅速蔓延,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个体追逐暴利和心理满足、技术防范措施的落后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刑事立法的单一和滞后以及网络道德文化的缺失是目前网络犯罪多发的几个主要原因。发现并揭示网络犯罪的原因,对防范网络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犯罪论的理论体系中,忽视规范评价及规范要素是比较普通的现象,基于此,犯罪论构造应注重规范性要素,特别要注意刑事政策、伦理的犯罪本质观、可规范评价的行为理念、受道德考量的行为规范等要素和规范,以表现刑法所应当具备的规范(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9.
犯罪资源是社会资源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犯罪资源是指能够使犯罪行为主体对犯罪客体发生作用,从而影响犯罪现象的发生、发展和衰落的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犯罪资源随着社会各种现象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不断地发展。同时犯罪资源的输入还受制于国家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10.
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的三大研究对象之一。研究犯罪现象,是为了正确科学地认识、准确迅速地描述犯罪现象的表现形态和特点,评估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揭示犯罪的原因和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理对策。正确认识犯罪现象是揭示犯罪原因的前提和起点,是制定犯罪对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犯罪现象要参照医治疾病的方法,因为犯罪是道德和社会疾病。社会的巨大进步也为消灭犯罪制定有效的方法提供了可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最好的预防和治理犯罪的方法,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需要细化和具体化。应借鉴历史经验,从伦理道德、经济、文化、社会政策和组建严密的社会组织、增强社会控制能力与威慑作用入手,探索治理犯罪的具体方法,逐步地解决犯罪问题,直至将其全部消灭。  相似文献   

11.
赵彬 《青年论坛》2002,(2):37-38
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等素质如何 ,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影响着国家的兴旺发达。青少年犯罪 ,既有它的主观原因 ,又有它的社会诱因 ,是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从社会、经济、文化、传统习惯、道德等各个角度去探讨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及防止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休谟的因果关系论和群体犯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长建  李国强 《前沿》2008,(10):82-85
群体犯罪在现象上是道德的堕落,在本质上则是正义规则的失灵。群体的道德素养和其表现出的道德素养是不一样的,后者围绕前者上下波动,波动的方向和幅度取决于正义规则对这个群体的习惯系统的调整能力^[1]。休谟的因果关系论表明烈体犯罪是“模仿犯罪”,“善恶”存在于群体之中,有效的正义规则能够抑制群体之“恶”,使群难的行为控制在道德庶线之内,群体表现出的道德素养高于自身素养;失灵的正义规则却激发群体之“恶”。使群体的行为超越了道德底线,群体表现出的道德素养低于自身素养。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犯罪的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的法律对策存在犯罪证据认定、法律适用、司法管辖等方面的局限 ;其教育对策旨在做好人的工作 ,在思想上建立起屏障 ,体现为一种内化控制、事前控制、主动控制的新思路。网络犯罪的教育对策的重点是道德约束 ,使人们从内心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良心和道德信念 ,从而使越轨和犯罪在社会机体内自行削弱  相似文献   

14.
犯罪,一种对于人类社会现存道德、传统和秩序的越轨行为,其实质是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侵害和破坏。于是,监狱便成为人类社会打击犯罪、惩治犯罪的重要工具。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是对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以及其他刑事犯罪实行关押的场所,是运用人类最...  相似文献   

15.
庞学新 《新东方》2001,10(3):49-52
当代中国的道德转型实质上是由传统德性论向现代功利论的转型,对传统德性论的依赖明显地被置换为对现代功利论的关注。道德转型直接缘起于传统德性论的困境,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伦理需求,而市场经济则以其特有的形式奠定当代社会道德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郑海  师索 《甘肃理论学刊》2012,(3):135-140,1
风险社会中,犯罪不应再被认为是社会病态现象,而应被视为日常风险产物。为了更全面的研究犯罪现象,而不仅仅将犯罪研究拘于原因论当中,应在犯罪规律、犯罪演进、犯罪趋势等已有犯罪现象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犯罪运行的研究再次解读犯罪现象。犯罪运行机制是犯罪如何存在于社会、作用于社会并与社会进行互动的规律性与非规律性同在的运作形态,在犯罪生成状态与最终状态之中承载着过渡功能。风险视野下的犯罪运行具有其特殊的主体构造,来自内部与外部的运行动力,运行动力系统具有风险变量、表层与深层的运行模式,以及犯罪延续、犯罪异化、犯罪循环、犯罪消灭等四种最终状态。犯罪运行机制的研究转换了犯罪学研究的原因论思维,扩宽了犯罪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7.
西部开发过程中犯罪总量和犯罪率的上升不可避免。根据犯罪原因学说价值崩溃论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 ,犯罪持续增长是一种趋势。犯罪率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活力。因此 ,对西部开发中的犯罪现象不能一味严打严防 ,而应制定适当策略 ,突出打击重点。  相似文献   

18.
犯罪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对被害人非人格化的技巧 ,以规避良心和道德的谴责。国家和社会在犯罪控制中也有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过程 ,但这种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应该、不必要也不明智。对非人格化过程的阻却 ,提供了一个潜在被害人避免犯罪侵害、国家与社会控制犯罪、矫治犯罪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在维护社会稳定,遏制犯罪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犯罪率却有所上升.文章阐述了道德的三大社会功能,列举了当今道德功能弱化的表现,并经分析认为道德功能的弱化是犯罪率上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贾济东 《理论月刊》2005,(6):117-120
犯罪论体系就是依据犯罪成立的条件及其形态按照一定的顺序所组织的关于犯罪一般理论的有机整体,它是认定具体危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理论系统。围绕犯罪论的体系如何构成,大陆法系的刑法学者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并据此建立了各种不同的犯罪论体系。本文以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及其机能为考察对象,在回顾犯罪论体系的学说和种类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犯罪论体系的基本机能和主要表现,并对犯罪论体系建立的现实根据、文化理论基础以及犯罪论体系与其机能的辩证关系等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