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女大学生在学习、求职的过程中所碰到的性骚扰问题,发现性骚扰已经成为危害女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严重危害了女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文章从女大学生自身、社会环境以及法律制度缺乏等方面分析了女大学生遭受性骚扰的原因,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03,(5):44-45
2000年年初,华南师范大学一批有志向、有热情、有深厚社会责任感的女教授们,为发挥高校丰富的人力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提出筹建“两个中心”——“妇女研究中心”和“法律咨询中心”的建议。这一建议马上引起了学校女教职工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在华南师大校党委的支持下,在校工会的直接关心和帮助下,“三八”节前夕,“两个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妇女研究中心汇集了华南师大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部分女教授和学者们,法律咨询中心以我校从事法律基础教育的女专家、教授及学者为基本队伍。“两个中心”在成立两年…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社会网的理论视角,对华中地区某高校的女硕士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根据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做出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女硕士生的社会网主要由朋友和亲缘关系构成;相对于本科生而言,女硕士生社会网的趋同性较低,异质性较高,其中蕴涵的社会资本更为雄厚。另外,婚姻并不影响女硕士生的社会交往,而性格和个人特长对女硕士生社会网的规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年轻异性彼此吸引。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越来越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影响,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应分析大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生理、心理、情感、经济、社会环境等原因,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正确引导他们的人生观和婚恋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郑晓英  李力 《人民论坛》2020,(6):134-135
近年来,“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持续发酵,对学生身心健康、高校和谐校园环境、社会法律信用体系建设等均产生不良影响。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及“校园贷”的野蛮发展,要完善相关立法、健全监管机制、规范纠纷处理,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整治“校园贷”,努力营造积极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弱势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遭受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社会方面看,一是传统文化偏见观念的影响,二是社会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从学校方面看,一是近几年高校扩招的影响,二是高校培养方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脱节,三是就业指导的不到位。另外,还有女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社会要为女大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其次,学校要为女大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女大学生自身要更新观念,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着高等教育和高校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不同性别、年龄、婚姻、工龄和学校类别的教师在工作压力上有所差异,但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高校和社会应该予以重视,可通过提升抗压能力、针对群体引导、建立帮助机构和建设组织文化等途径以维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杨明俊 《中国妇运》2001,(11):44-45
高校女大学生群体不仅是知识女性的代表,而且还是未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女政治家、女科学家、女教授、女劳模、女领导干部”的重要后备力量。加强对高校女大学生成才教育,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女大学生自我进步、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需要。面对知识经济对人才标准的要求,女性人才现状如何,直接决定着整个人才队伍的现状。高校女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女性人才中有层次、有质量的重要群体,在成才过程中还需要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阻力,克服束缚自身发展的弱点。影响女大学生成才的原因如今的女大学生,比以往任…  相似文献   

9.
对当代女大学生爱情观的社会学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祁永梅 《前沿》2006,(4):231-233
指出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引导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建议,这不仅有利于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网络偏差行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上冲浪已成为高校学生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消遣,它在给学生们带来许多信息和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负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现状、成因、干预策略的探讨,以引起更多专家学者的思考和关注,共同应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教育和管理的新变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部分高校中,一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高校图书馆应主动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设置专门阅览室;开设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公选课;注重图书馆馆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数字化的心理咨询服务;聘请心理健康专家开展讲座等。  相似文献   

12.
谈警察职业与身心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由于长期从事超负荷、高风险工作,其大多数成员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压力增大。因此,为维护社会稳定、有效履行警察职责,必须切实关心警察的身心健康,减少其工作负担与心理压力:要加强警察健康教育、构建警察健康保障体系,使其更好地完成公安工作使命。  相似文献   

13.
刘凯 《青年论坛》2014,(4):78-83
在当今高校普遍采取学分制培养模式的背景下,高校班级学生流动性加强,班级凝聚力明显滑坡。但与此同时,班级凝聚力建设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和教育功能,对帮助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学生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加强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的路径,以求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相关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心理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模式,结合刑事侦查工作的职业特点,刑事警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归结为以下八条:身体健康;智力超常;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成就动机强;情绪稳定;其他与刑侦工作相匹配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教育性、全体性、差异性、立体性、保密性等基本原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情感心理过程的规律,注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有意识地加以情感渗透,进行情通理顺、顺情入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学校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优化学校的物质与心理环境,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平台,从而真正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教育的重要载体,创建校园心理健康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广大高校校园心理健康活动情况的调查,心理健康活动的主要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不同活动方式,创建品牌化的校园心理健康文化。  相似文献   

18.
女性的身心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来自上海的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第二期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资料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明显差于男性,郊县女性的生殖健康状况堪忧,女性的医疗资源偏少,健康意识缺乏但健康消费优于男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健康意识、家庭地位满意度和是否在业与女性的身心健康呈正相关,因经济原因未及时看病、单亲的、个人权益曾受到侵害的以及社会上的性别歧视对女性身心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social support tied to relocation efforts and neighborhood social climate may mediate the effects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mental health outcomes following Hurricane Katrina. Participants were 108 adult persons made homeless by Hurricane Katrina and evacuated to Columbia, South Carolina. Civic leaders developed an intervention model that emphasized (a) a one-stop point of entry, (b) living in hotels and apartments rather than shelters, and (c) matching hotels with volunteer “hosts” to assist in relocation efforts. Results revealed that perceived neighborhood factors and satisfaction with host relationship were related to several mental health outcomes. Neighborhood social climate partially mediated several mental health outcomes. Implications of this intervention model and the utility of social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homelessness interven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女性公务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北京市H区的200名女性公务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从良好的道德、健康的情绪、正常的工作能力、协调的人际关系和平衡的心理等五个方面来分析接受调查的女性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要建立政府、妇联与女性公务员自身共同努力的心理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