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怎样理解党的政策和原则是办事情是否公正无私的准绳执行党的政策和原则总是和一个人办事情是否公正无私密切相联系的。因此,要正确理解公正无私的含义及其与执行党的政策和原则的关系。一、要正确理解“公”、“私”概念的含义“公”和“私”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场合,有它特定的含义。一般说来,有三种:第一种是经济领域中的所有制概念,“公”指的是公共所有,“私”指的是私人所有;第二种是社会领域中的物质利益概念,“公”指的是国家、  相似文献   

2.
观点网络     
《创造》2004,(12):62-63
平等保护公私财产权并不恰当唐忠民在2004年11月7日《人民日报》撰文认为,对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是否应该予以宪法上的平等保护,其真实含义并不是指在民事交换领域不同所有制主体应否权利平等的问题,不是指私法上的平等,而是指国家在行使社会管理职责时,在公法领域是否对不同的财产权主体平等对待,在权利保护上是否有等序差别。在这个问题上,国家对公共财产予以优先保护,实行合理的差别待遇,是正当的。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市场经济也有“盲区”。在关系国计民生根本命脉的领域以及市场经济的“盲区”领域,就必须或者…  相似文献   

3.
对于财产所有权 ,我国宪法已有明确规定 :第十一条……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有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第十三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及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权。我国宪法对财产所有权的这些规定 ,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需要。然而 ,近年来 ,我国有一些人认为这还不够。他们鼓吹再次修改宪法 ,要求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  相似文献   

4.
正公与私是贯穿人类社会的政治哲学和思想道德命题;公与私的关系也是历代都在追问和研究的重大问题。在当今中国,领导干部作为手握公权力、担当历史使命、肩负为人民服务重任的"关键少数",正确认识和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深刻理解把握公与私关系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所谓公与私,在现实政治社会生活中,大致有四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国家、集体所有与私人所有。这是社会所有制领域中的公与私。二是指国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宪法有关“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可以说,这一修改强化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也表明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正在成为全社会认可的主流意识形态。全社会认真领会和贯彻这一修宪精神,尽快摒弃对私有财产权的种种“傲慢与偏见”,赋予…  相似文献   

6.
“民营”是与“官营”相对的概念,通常是指民间经营。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属于经营方式,不指明经济性质,没有回答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产权关系不明确。只有把“民营”与所有制概念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说明与一定所有制结合的经营形式的性质。如“国有民营”、“公有民营”等。“民营经济”包括除以国家为代表的“官营”(国有)经济以外的各种经济成分,包括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民间持股的股份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等。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私营经济产权关系明…  相似文献   

7.
石慧芬 《中国保安》2014,(22):47-49
侵犯业主隐私权的潜在风险一、何谓隐私权。“私”与“公”相对,所谓“私”,也就是个人领域。“私”与“隐”结合即为:希望隐蔽且应当隐蔽和得到保护的个人领域。一般来说,隐私是指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包括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等等。人人都有隐私,人人都有隐私权,而且各国法律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我国也立法对隐私权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8.
对于财产所有权,我国宪法已有明确规定:第十一条……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有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及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权。我国宪法对财产所有权的这些规定,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7、宪法修正案对征收征用制度是怎样规定的?此次宪法修正案为了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总结现行有关法律的实施经验,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确立了我国的征收、征用制度。宪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征收和征用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征收是指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国家将私人所有的财产强制地征归国有;征用是指为了公共利益需要而强制性地使用公民的私有财产。征收和征用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10.
“公安”与“警察”,在我国都是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公安”,首先应有的含义是为了强调“公”的一面;其次“公安”是指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治安理念的“公安制度”而被提出;再次“公安”是指治安主体维护社会治安所追求之目的或理想状态;最后“公安”是指我党的“人民公安理论”。“警察”也是一个具有多层涵义的概念,但一般是从主体的意义上讲的,即国家所设立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机构及其人员。  相似文献   

11.
近20余年的中国法治进程成就卓著,虽然公法建设仍在步履蹒跚之中,但是法治本就是一个演进的过程,从已经走采的路中,应当看到我们正进入一个新境界。私有财产获得宪法保护及物权法更详尽地对公、私财产权利作出法律规定,是法治建设上的一项成就。“有恒产者有恒心”,将成为人们所向往的和谐社会与清明政治秩序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执政规律是指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共产党执政究竟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民”还是为“官”,是决定人心向背、政权兴衰、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共产党执政坚持“为公”、“为民”,则人心向、政党兴、政权盛、事业成;反之,则人心背、政党弱、政权衰、事业败。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的一处重大修改是在“总纲”中设立了征收征用制度。一是将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二是将宪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它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相似文献   

14.
沙楚  熊金超 《小康》2005,(5):51-53
“公“”私”分明——这种信息披露上的“双重标准”,使周济给外界留下的印象只限定于“校长周济”、“市长周济”、“部长周济”,或者是“院士周济”。而“生活中的周济”,却少为人知。  相似文献   

15.
背景资料 ●我国1982年修改的宪法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1982年修改的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十六大报告同时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002年12月23日,提请九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私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16.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一种资产阶级法制原则,最早见诸于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中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之后,就一直作为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财产制度的国家法典所必须遵循的立法原则。如1804年公布的《拿破仑法典》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财产,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辛劳动而挣得的。我国宪法作为体现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意志的根本大法,理所当然地要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拒绝“私…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法律概念里“,私产保护”属于民商法范畴。然而,在人权视野里,将私有财产权保护上升到宪法高度并固定为一项“基本权利”,首先体现的是该规定本身的公法价值。尽管2004年3月“私产保护”即纳入宪法权利范畴,然而一年多来的现实表明:人们对“私产保护”的认识还有待深化“,私产保护”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当从保障人权的角度认识“私产保护”,同时要从公法、私法领域完善“私产保护”的部门立法,实践中还要健全司法救济制度,以使“私产保护”制度真正发挥法律实效。一、私有财产权:人权的重要内容在人权视…  相似文献   

18.
关韬睿 《人民论坛》2015,(8):100-102
我国抵押制度的蓬勃发展和典权制度的式微体现了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保护发展的不均衡。完善典权制度将有利于落实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章从房屋的抵押、典权制度出发,对我国私有财产的保护以及其对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民法制度的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浅谈“混合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混合所有制”的问题,是在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过程中许多同志很感兴趣的问题,也是从理论上探讨见仁见智者兼而有之的问题。本文试就“混合所有制”的含义作一些分析探讨。一、所有制按其性质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所有制,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指生产资料归个人、社会集团或整个社会所有。其形式上是人与物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与阶级的关系。“所有制是社会大厦的基石”(圣西门语)所有制结构则是指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他们之间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未来《物权法》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原则,但不必重复规定。“物权的平等保护”与“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和摩擦,但“物权的平等保护”在根本上并不违反“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原则,确认物权的平等保护原则并不必然导致“进一步加速私有化进程,促使两极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