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政治参与的探讨必须基于中国的政治语境。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是以"群众"概念为出发点进行构建的,因此,从"群众"的视角考察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政治参与的当前问题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群众"概念在中国政治语境中的独特内涵与特征决定了中国政治参与在逻辑前提、本质特征与历史形态上的中国特色,同时,"群众"在内涵、特征上的时代性与历史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中国政治参与的困境。要推动中国政治参与的发展,首先需要中国共产党在"群众"理念上的创新,其次需要在具体的政治参与渠道上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亦即一部分学者所称的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的未来,就在于真正把群众当英雄,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重庆近几年创造性地开展了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等改善干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和重要任务,意义非常深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通俗易懂、能为人民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并被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可并能最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坚定信仰和自觉行动的过程。目前,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受到了理论本身、群众主体、宣传教育,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大众化路径选择上应以理论创新为前提,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基础,宣传教育创新为保障,优化外部环境为条件,以此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寇军 《前沿》2010,(11):47-4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理论传播的规律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需要结合起来。党的政策实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也是人民群众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来源。党的政策创新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机理上存在一致性。完善人民群众的政策参与,可以促进人民群众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也可以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陈锋 《理论月刊》2009,(5):20-2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人民群众及其实践相结合,实现它的大众化、群众化.同时,应当更加重视群众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注重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群众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张海伟 《前进》2013,(4):49-5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也是自身不断发展创新的历程。毫无疑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以下简称“群众史观”)。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强调了坚持群众史观的重要性,并将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就说明,群众史观不仅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法宝,也是指导新时期改革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因此,研究群众史观的当代价值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观中,也曾经探讨过社会历史的主体力量问题,形成了重视民众力量的"民本"思想.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又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尤其是农民革命的进步作用,形成了科学的群众观点,提出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毛泽东时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要把中国梦的美好图景变为活生生的现实,就必须为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群众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区别于历史唯心主义的重要标志,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理论基石。通过对"中国梦理论与群众史观的内在逻辑、群众史观在中国梦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群众史观在中国梦理论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纲领用苏区群众所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文风宣传普及,使之成为苏区革命群众生气勃发的创造性斗争实践.这种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宣传,唤醒了广大苏区群众的革命觉悟,时组织、发动和武装苏区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苏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厘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基础、本质要求、根本动力、现实路经、重要使命、目的和归宿等基本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掌握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最重要、最突出的任务,就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  相似文献   

12.
法治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其民主性。现代民主的实质就是平等的社会主体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平等、人权及社会正义控制和行使国家权利。法治的民主特征决定了当代中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是当代中国国家统治权的最终归属者;当代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决定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宪法和法律确认了人民群众依法治国主体的地位。法治的规范性表明当代中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人的社会行为或社会活动,即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等公权力活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确立的依法治国的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因为它必定是社会主义的法,必定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才能实现。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92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在朝着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出光明的前景。92年的奋斗历程表明,群众路线是党团结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兰凯  赵虹 《创造》2001,(5):40-41
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结果。中国真正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经历了 3O年的实践、探索。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利益中,感受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人们在实践中提高了觉悟,磨砺了意志,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坚定了信念。因此,尽管经历了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的折腾,群众的意志与决心也未发生根本性的动摇。这一坚强的群众基础,是我党的方针政策能为群众所掌握,并得到群众的坚决贯…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不仅深刻地阐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更系统地阐述了人民群众如何才能更好地创造历史、实现真正自由的路径与方式。完整、准确地理解、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并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就要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化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引导人民群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群众观。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重温老一辈领导人群众观,对如何认识群众、对待群众、依靠群众,进而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群众概念是与政治现实高度耦合的政治概念。在古代中国或西方,群众概念都是指许多人的聚合体。近代以后,才逐渐分化产生了西方政治学语义中的群众概念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概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届党的领导人关于群众的概念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与论述。厘清群众概念的本质含义,对于新时期党群关系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开展对科学史的研究很有意义,要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加,让人民群众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启迪中得到教益. 许多人都认为,在中国,科学的发达是很早的.中国有四大发明、有祖冲之、有《九章算术》、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沈括的《梦溪笔谈》,只是到近代才落伍了.  相似文献   

19.
李建良 《传承》2011,(28):22-2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实现群众的民生、民意、民主诉求上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为密切党群关系、积蓄革命力量起了积极作用,也为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四个深刻变化”条件下,在思想多元化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有效地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在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指导下,经由适当的路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而使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感知与掌握真理,最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信仰与行动指南的过程。作为科学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掌握群众,也要被群众所掌握。理论大众化的过程就是理论与群众双向互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