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中外古今,有关宽容的故事俯拾即是。且说传为千古美谈的将相和,战国时赵国丞相蔺相如以国事为重,一再避让大将廉颇的寻衅羞辱,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一席话,终使廉颇醒悟并自责,于是肉袒负荆,宽容消除了嫌隙,赢得了友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利用烽火台放烽烟,是简单快速地传递紧急情报信息的一种有效方法,故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就有“谨烽火,多间谍”的记载,文中叙述了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烽火台传送情报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9,(24)
<正>赵武灵王(前340年—前295年),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即位时,赵国积弱积贫,国势衰微,其疆域只限于如今的河北中南部和山西北部。就连中山那样的蕞尔小国也常来侵扰。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更是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的情况屡有发生,赵国眼看着要被别国兼并。此情此景,让年轻的赵武灵王不止一次感慨:"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  相似文献   

4.
将相和     
蔺相如,原是赵国的一个寒儒,因为很有见识与胆量,被人推荐给了赵惠文王。当时,强大的秦国向赵国强索“和氏璧”。蔺相如奉命怀璧入秦,当廷与秦昭王斗智斗勇,使完璧归赵。后来,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以无惧无畏的精神,迫使秦昭王当众敲瓦盆,使赵惠文王免受耻辱。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为维护赵国的尊严和国格,立了大功,举国钦佩。因此,赵惠文王十分尊重、信任蔺相如,拜他为相国,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对此极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为赵国攻城夺地,立下了汗马功劳。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出身…  相似文献   

5.
京剧脸谱人物漫谈之八──负荆请罪老廉颇霍建瀛本期小插页上的人物,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赵国的名将廉颇。他是京剧《将相和》中的主角。这出戏的素材源于史学家司马迁的巨著《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七国争霸天下,在连年的战争...  相似文献   

6.
《前进》2018,(9)
正赵武灵王(约前340—前295),嬴姓赵氏,名雍,战国后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推行了"胡服骑射"政策,在军事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改革,使赵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继秦、齐之后的第三大强国。赵国国君称王也是从赵武灵王开始的。锋芒初露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年仅十五岁的公子雍即位,他就是后来的赵武灵王。赵肃侯生前很有作为,与魏、秦、齐等国家连年征战并处强势,尤其是联合其他国家攻  相似文献   

7.
《前进》2018,(9)
正蔺相如(前329—前259),山西古县人(一说山西柳林人),战国后期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官至赵国上卿,曾受赵惠文王重用。蔺相如胆识过人,不畏强权,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个人得失荣辱为念,他的事迹和精神不断为人们所称颂。谏缪贤初露锋芒蔺相如本来是赵惠文王的宦者令缪贤的家臣。正是他的一次进谏,让缪贤对他的才华开始赏识,然后推荐给赵王的。缪贤在市场上用五百金购得了一块美玉,经玉工们鉴定这就是  相似文献   

8.
毛遂自荐乃经典故事,妇孺皆知。说的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客毛遂先生的故事:秦兵进攻赵国,平原君赵胜要到楚国去求援,在门客中挑选20名文武具备的人跟随,已挑定19个,还差一个,毛遂先生乃自我推荐跟随他去。平原君和楚王谈了半天没有结果,亏得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兵去救赵国。今天,毛遂自荐已成了一句成语,指一个人不用别人介绍,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某项工作。 重读《平原君虞卿列传》,掩卷之余,深陷感慨。我的感慨是:毛遂假若生在今日官场,这个“经典故事”怕要重写。 《史记·平原君列传》讲毛遂的故事,前…  相似文献   

9.
荀况(约前328—前235),战国时期赵国(故里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具有和孟子同等地位的大师,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弟子。《荀子》共32篇,著名的《劝学篇》说:“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胜于蓝。”荀子身体力行,坚持学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各学派,取其之长。荀子是一位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又有法家思想的政治家。他主张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对立。“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所以后天才要接受礼仪的教化。教养好的,以成为圣人;教养不好的,就成为人。这说明教育和学习对人非常要。荀子是儒家学…  相似文献   

10.
<正> 对于战国名将廉颇,我一直怀有深深的同情。我读《史记》,深感惋惜的是,太史公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的合传里,常常使廉颇作为蔺相如的陪衬出现。在这篇传记末尾的“曲终奏雅”“太史公曰”里,司马迁独独大赞蔺相如:“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司马迁的盛赞蔺相如,当然非常有道理,一代史家的臧否不是任意为之  相似文献   

11.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名雍,三家分晋后赵国的第6代国君,前325年至前299年在位。他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实行“胡服骑射”前的18年中,赵屡败于秦、魏,除损兵折将,国力大衰外,还不得不忍辱割地。林胡、楼烦甚至中山这样的小国也乘机向赵发动军事掠夺,赵国几乎没有还击之力。在这样严峻的兼并形势面前,赵武灵王决心发愤图强,以振兴日渐衰弱的赵国。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必须学习诸胡的长处,以骑兵对抗骑兵,才是增强赵国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12.
从蔺相如说“跳槽”盛巽昌我很喜欢读《史记·蔺相如传》。战国蔺相如先生在通史里寥寥几句,但他在民间社会却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其以团结为重,与廉颇释嫌相和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斯人虽已没,千古有余情,司马迁的笔触是很有感染力的,在他笔下的蔺相如也是一代完...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览》已于四月中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之后,将在芝加哥、波士顿、沃斯堡和洛杉矶陆续展出。展品是公元前十九世纪——前十六世纪的二里头文化,即夏王朝时期(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十六世纪)的青铜器和玉器,商(公元前十六世纪—前十一世纪)、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七七一年)、春秋、(公元前七七○—前四七六年)、战国(公元前四七五一前二二一年)和秦(公元前二二一—前二○六年),汉(公元前二○六—二二○年)各个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考古发掘所得中最有典  相似文献   

14.
山西历来被兵家视为用武之地,自古以来也一直处于民族融合、交争的前沿地带,常遭受民族间的变乱攘扰之苦,因此,三晋民风尚武,历为传统。战国时名将廉颇晚年为楚将,战而无功,就曾说过:“我思用赵人。”深厚的尚武之风也自然孕育了一代代驰骋争锋的军中名将,汉之卫青、霍去病,唐之尉迟恭、薛仁贵,无不垂名青史。即在三国魏晋之际,三晋大地上也是名将迭出,蜀有关羽,魏有徐晃、张辽、郭淮诸辈,而张辽尤为其中的佼佼者。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早年做过郡吏,后因“武力过人”受到并州刺史丁原的重用而步入军旅。在东汉…  相似文献   

15.
论董仲舒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湘溶  任俊华 《湖湘论坛》2004,17(1):38-40,73
汉儒董仲舒 (前 179-前 10 4年 )立足于汉武帝“求天命与情性”(《汉书·董仲舒传》)的政治需要 ,通过自己三年“不观舍园”(《史记·儒林列传》)的苦心冥思 ,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天人感应理论是一套儒家政治学说 ,它通过上天发生灾异现象与人君 (皇帝 )有过失行为联系起来 ,用托天管人的手法 ,试图控制皇帝的所作所为 ,从而达到安邦治国的目的。这种天人感应理论是充分吸取和继承了先秦天人合一说 ,尤其是早期儒家借天灾“正刑与德”思想的结果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二 )·鲁邦大旱》) ,有明显的神学目的论色彩。显然 ,董仲…  相似文献   

16.
太原访古     
山西省省会太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它的前身既称晋阳,又叫并州,最初建于三千年前的周朝.战国时期(前四七五——前二二一年),它曾是赵国的都城.唐高祖李渊(六一八——六二六年在位)凭藉它的"地势险要,经济富庶",起兵伐隋,夺得天下.五代(九○七——九六○年)时的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也都是从晋阳起家当了皇帝的.公元九七九年,宋太宗赵光义在这里推翻了北汉政权,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古城也被毁坏得片瓦无存.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已产生。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就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实行法治。他说,"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为政最重要的一个规律是:一切政体都应订立法制……使执政和属官不能假借公职,营求私利","取得特殊的权力。"我国古代有过一场延续了400多年的人治与法治之争,法治思想由春秋时期的管仲(?—公元前645年)开其先河,经过战国初期的李悝(?—公元前359年)、中期的商鞅(约公元前390—338年)等人的阐发和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的实践,至战国末期的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集大成。管仲认为,"以法治国,举措而已。"有法  相似文献   

18.
“战﹃法治﹄的理想与悲剧 商鞅治国思想略论李永伟政治现实与商鞅入秦国诸子虽然不知道新到来的社会是什么 ,然而都有他们自己的理想方案 ,所以他们中间有一个共同的倾向 ,即理想主义的特点。”商鞅 (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 ,一个体现完整人格的战国中期政治活动家 ,作为诸多受雇于争霸诸侯的文人中最突出的代表 ,在这段最富激情的历史时期用自己的生命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留给后人的是永远的争辩与思索。春秋战国阶段 (公元前770年—前200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生命力的时代。特别是进入战国之后 ,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为…  相似文献   

19.
追回失落的青铜马———战国赵王陵墓大盗案侦破记周现科张延昭刘书新引子邯郸,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古都,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据考证,邯郸、永年、磁县、临漳、成安、武安、涉县一带,有古墓近2000座,在这片土地上,保...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20,(1):61-62
吴起(前440年一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改革家。师承儒家代表曾子、子夏,同时又是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吴起一生为名利所扰,先后在鲁国、魏国、楚国为将。他既有“杀妻求将”的恶名,也有“强魏扶楚”的功绩。可以说是一个有着颇多争议的历史人物。据记载,吴起一生组织的大型战役有72次,小型战役无数,竟无败绩;而且在魏国和楚国都主持过改革活动,其政治才干也颇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