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品质量和产品责任问题已成为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有必要借鉴他国产品责任立法,扩大"产品"的范围,明确产品"缺陷"的定义,确立严格责任原则,增设惩罚性赔偿制度,扩大产品责任义务主体的范围,扩大保护对象的范围,不断完善我国产品责任立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欧美国家的产品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同时对我国现有的产品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及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剖析。阐述在我国的产品责任中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智力产品责任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用产品责任的智力产品是指以一定的物质载体来表现的、经大批量生产或印刷投入销售的、具有知识和信息内容的应用性或指导性智力成果.由于智力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智力产品的最终提供者应尽到最大的谨慎义务,负有与一般商品生产者同样的安全注意义务,承担严格责任;销售者承担过错责任;同时明确法定的免责事由.我国产品责任立法的价值取向以及现行规定,为智力产品适用产品责任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嬗变由于受到社会特定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伦理道德现象以及国家法律政策的影响,经历了合同责任、疏忽责任、担保责任、严格责任的四个阶段。本文将从美欧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这一法律制度的嬗变入手,通过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在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中适用严格责任原则的必要性,并在提出了在我国立法实践中应该注意避免的几个误区以及我们在采用严格责任制度开始后应该做好的一些补充对策。  相似文献   

5.
销售者产品责任标准的界定,对缺陷产品的受害人以及销售者自身均将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中,销售者承担何种形式的责任是不甚明确的.美国产品责任法对诸多国家的产品责任立法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对美国产品责任法中销售者责任进行研究,能够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本文通过述评美国产品责任法中销售者责任的理论与实践,论证销售者产品责任制度在我国的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6.
李洁  黄娅琴 《桂海论丛》2012,(4):108-110
惩罚性赔偿是以损害补偿为核心的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一个亮点,对大规模的产品侵权案件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我国侵权责任法增设了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但要求具备产品缺陷、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主观恶意及造成受害人死亡或严重的健康损害等要件。对于产品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数额我国法律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建议立法可以设定一些参考因素和上限数额,在弥补受害人损失、惩罚不法生产者的同时保证司法公正地实现。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产品责任构成要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用产品责任的产品应包括普通工业品,初级农产品、无形产品,建设工程不动产.界定产品是否构成缺陷,应以其能否提供正常使用所能期待的安全性,是否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为标准.产品的购买者、使用者及因使用产品而受损害的第三人都是产品责任的权利主体,有权要求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产品责任的义务.无论是缺陷产品的生产者还是销售者,对直接责任的承担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在最终责任上,生产者实行严格责任,销售者适用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8.
我国关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有五个代表性观点,即过失责任说、过错推定说、视为说、严格责任说或无过错说、综合责任说。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应当是以严格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为辅,绝对责任为例外的综合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国外产品责任立法经验及演进趋势的基础上 ,就进一步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新军 《求索》2007,(7):96-98
在产品责任诉讼中,因果关系作为待证的案件事实之一是需要证明的。产品责任案件具有的长期性、潜伏性、复杂性、广泛性和科技性等特征,决定了在这些侵权案件中因果关系判断的极端困难性,而由哪方当事人来完成这一证明是由法律预先设定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决定的。本文通过对国外相关理论与我国现行规定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产品责任因果关系的证明与举证责任分配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美产品责任立法都将零部件视为"产品",但中国司法实践及学者意见倾向于成品生产商与零部件生产商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美国法院及学者却主张零部件生产商独立承担责任。在具体判断上,美国零部件生产商除了对零部件有缺陷承担责任外,法院还要根据"实质性参与"标准判定其是否承担责任。美国零部件生产商有"多种用途"的特殊抗辩,即零部件有一种用途,他要承担警示缺陷责任;零部件有多种用途,法律并不要求他承担警示缺陷责任。中国消费者不倾向于直接起诉零部件生产商,成品生产商赔偿消费者后,根据合同从零部件生产商那里获得补偿。这种做法有合理性,但也存在问题,美国的经验可给中国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产品缺陷是产品责任法中的基本概念。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是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正确判断产品是否有缺陷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考察若干国家的法律对产品缺陷的规定,并与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缺陷的规定加以比较,认为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缺陷的规定存在不完善之处,应对产品缺陷的概念加以修改,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桂平 《人民论坛》2010,(8):110-111
当前,我国对产品责任归责实行单一无过错责任原则。这虽然能够在制造缺陷领域中有效促进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但是,在设计缺陷及表示缺陷领域中,严格责任原则的适用却既显失公正又有悖于效率目标。为此,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4.
自动驾驶汽车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人类驾驶,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及"学习能力",但是其缺乏人之"理性",也没有被拟制为法律主体的正当性价值基础,立法不宜赋予其法律人格。自动驾驶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侵权中,必须以剥茧抽丝的方式,在区分引发事故不同缘由的前提下进行责任厘定。现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及产品责任虽仍有一定的适用空间,但却难以企及使用人并不存在过错,产品缺陷及因果关系难以证成的情况。面对上述困境,应对产品责任举证规则等方面进行适度修葺,由生产厂商承担侵权责任。在适当情况下,由使用人承担公平责任。  相似文献   

15.
秦小红 《时代主人》2006,(12):40-41
我国产品责任的立法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除民法通则对产品责任给予原则规定外,其他都是以单行法的形式来规定产品责任。随着1993年产品质量法和199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一系列与产品责任有关的法规和法令的颁布,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趋于成熟。但作为新的法律领域,与国外及国际上相对完善的产品责任法相比,我国产品责任法在法律体例及内容方面尚不够成熟、不够科学严谨。  相似文献   

16.
目录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第三章 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四章 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第五章 产品责任  相似文献   

17.
产品责任因果关系与过错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军 《理论月刊》2007,11(8):108-111
在产品责任事故中,除产品存在缺陷外,有时使用者、消费者的使用行为及其他中介行为也是构成损害的原因,如果以上第三因素介入,就增加了客观联系的认定难度。对此有人提出应把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转化为过失问题。本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和法律规定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产品责任因果关系的判断上,不能用过错代替对因果关系的深入分析,而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准确界定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缺陷产品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 ,缺陷产品以外的任何财产的损害赔偿 ,一般均包括在各国际条约和各国产品责任法损害赔偿范围之内。但对缺陷产品自身的损害及纯粹经济上损失、惩罚性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赔偿数额的确定等问题 ,有关国际条约或各国产品责任法的规定及其理解存在较大分歧。在产品自身的损害及纯粹经济上损失上主要有三种观点 ,即否定说、肯定说、折衷说 ,其中折衷说较为合理。在我国法律中应规定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 ,确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民事责任能力设立的价值目标主要是在填补受害人的损失和保护无识别能力的未成年人利益两者之间寻求一种衡平。现行侵权法中,监护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是补充责任,其仍然是真正的责任主体,也还没有确立未成年人在常态下承担责任的合理标准。在分析国外相关立法例以及我国目前立法的不足的基础上,应当将未成年人的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由相应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为其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当未成年人无法清偿时,有过错的监护人承担补充责任,并且,针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证明监护人有过错的责任主体不同。  相似文献   

20.
王艳翚  宋晓亭 《前沿》2013,(9):72-73
在医疗产品损害责任体系中,当医疗产品存在缺陷时,医疗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有义务召回,这种义务不因发展风险的抗辩而免除。在流入市场后,经营者仍负有高度注意义务,特别是医疗机构,由于其对医疗产品使用的决定性导向作用,不能排除自身无过错责任的承担,因召回义务不履行而造成他人损害的,将构成医疗产品侵权。此过程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对侵权损害的避免具有积极的保障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