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基于RFID技术、国密算法的汽车电子标识可以有效实现对车辆的高效、精准识别,在公安部、工信部的大力推动下,无锡作为全国首批汽车电子标识试点应用城市,目前已在重点车辆监管、汽车电子围栏、车辆检验监管、智慧停车管理等方面开展多种类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将对汽车电子标识的特点、优势、应用经验及展望进行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2.
目前汽车电子标识在技术和设备上已趋于成熟,在交通管理方面的示范应用也已逐步实现,随着在示范项目中的不断探索积累,汽车电子标识除交通管理外的其他各项应用正逐渐显现,包括停车场快进快出,获取即时交通信息而主动避堵,特殊车辆信号优先,汽车后市场服务,后台支付结算等。结合无锡示范项目中的经验,介绍面向车主的汽车电子标识多元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企业咨询】宁波实行交通"新四禁"后,货运车辆如何申领禁行区域通行证?【部门答复】根据《市中心区范围货运车辆通行证管理规定(试行)》,通行证分为全线高峰通行证、全线通行证、专线高峰通行证、专线通行证、临时高峰通行证、临时通行证、超长超宽超高通行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通行证发放范围主要是工程作业、工程运输、市政日常作业、城市配送、日常生活品运输、危化品运输、专项作业车辆以及企业(市场、仓储)运输、个人营运车辆等。新增、变更申办通行证车辆的车型除  相似文献   

4.
正汽车电子标识,又称电子车牌,是一种将普通车牌与超高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形成的车辆电子身份证。运用该技术可以在汽车高速行驶中实现远程动态采集、准确识别车辆登记信息,对于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在《"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提升交通发展智能化水平:示范推广车路协同技术,推广应用智能车载设备,推进全自动驾驶车辆研  相似文献   

5.
结合汽车电子标识受环境影响小、识别速度快、识别错误率低等技术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汽车电子标识的智慧停车应用系统。对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了介绍,详细说明了停车场车道布局以及入、出口工作流程,对停车收费管理子系统和管理中心子系统的功能分别进行了详细说明,重点阐述了本系统如何与公安机关业务系统对接实现停车场车辆的公共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汽车电子标识识别系统的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介绍了汽车电子标识识别系统的技术路线、工作频率、空中接口协议、安全架构的设计,并对电子标识的性能、结构、材料和存储,读写设备的总体结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密钥管理系统总体设计进行了概要说明。  相似文献   

7.
由汽车标识的电子化应用及推广入手,首先分析了汽车电子标识技术面临的安全风险和相关的政策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汽车电子标识数字安全体系设计方案,并结合电子标签的标准体系和运算能力等客观约束分析了方案中的安全机制、密钥体系和信息存储格式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关键部分内容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由汽车标识的电子化应用及推广入手,首先分析了汽车电子标识技术面临的安全风险和相关的政策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汽车电子标识数字安全体系设计方案,并结合电子标签的标准体系和运算能力等客观约束分析了方案中的安全机制、密钥体系和信息存储格式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关键部分内容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汽车电子标识在高、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其在高、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具有一定的降低。针对电子标识在高、低温环境下性能降低的情况,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和新疆吐鲁番市分别进行应用测试以验证其在实际低温和高温环境下的效果,所测试的数据和方法对建设和推广汽车电子标识系统具有重大意义,且为后续汽车电子标识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汽车电子标识应用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我国自主空中接口协议标准GB/T 29768的汽车电子标识及其应用系统的总体架构。总体架构分为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和应用层。针对汽车电子标识应用系统的特点,在感知层设计了TID随机加密、双向身份认证等安全机制;传输层设计为视频专网、公安网的双网结构;数据层设计为关系型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非关系型数据库混合存储结构;应用层采用基于Web技术的多层应用架构。通过实践证明,该系统架构结构清晰、设计合理,适用于汽车电子标识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湘运管发〔2008〕215号HNPR-2008-79002各市州运管处(局):我省于1992年依据交通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制定的《湖南省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行)》中,对道路运输车辆维护周期进行了规定。按照《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的规定,该实施细则已自动失效。为确保我省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性能完好和行驶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按照交通部令《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第51条"车辆的维护必须遵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规定的行驶里程或间隔时间,按期强制执行"的要求,制定了《湖南省道路运输车辆维护周期规定(暂行)》,现随文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2.
<正>甬政办发(2015)9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根据《浙江省加快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4]第158号)精神,为积极落实省政府关于创建绿色交通省的部署和要求,推进我市绿色港口建设,加强重污染集装箱、危化品运输车辆环保治理,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强重污染集装箱、危化品运输车辆环保治理加快推进绿色港口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确保运行安全,保护环境,降低运行消耗,提高运输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车辆维护制度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汽车运行安全的基本制度。车辆维护是指道路运输车辆运行到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行驶里程或间  相似文献   

14.
正一、制定目的为加强我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诚信体系建设,规范我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运输秩序,根据《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由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根据对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已领取有效《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运输)》的企业和已领取有效《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的车辆)运输活动中实施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以及诚信扣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运输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损坏公路基础设施,引发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而且直接导致道路运输市场的恶性竞争和车辆生产使用秩序的混乱。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从2004年6月开始,交通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中宣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和法制办等8部门联合在全国范围集中开展了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目前超限超载车辆数量依然较大,暴力抗法、野蛮闯关事件时有发生,个别地方工作出现松懈,超限超载有所反弹,治理超限超载的长效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为巩固和扩大治理工作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问题,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状况鉴定是交通事故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鉴定意见对交通事故认定有重要影响,同时对提高车辆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结合交通事故车辆的特点,介绍了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状况鉴定流程,结合案例详细分析了交通事故车辆传动系、转向系、行驶系、制动系等与行车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底盘主要系统的静态检验鉴定内容和方法,同时简要介绍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的检验方法,为交管部门及司法鉴定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办发〔2005〕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运输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损坏公路基础设施,引发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而且直接导致道路运输市场的恶性竞争和车辆生产使用秩序的混乱。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从2004年6月开始,交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上海》2011,(7):63-63
经国务院批准,《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 《条例》对道路运输企业、车辆驾驶人等运输主体,根据非法从事超限运输的数量、频率,规定了吊销资质证、责令停业整顿等相对严格的处罚措施。第66条规定:1年内违规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车辆驾驶人,将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从事营业性运输;1年内违规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车辆吊销车辆营运证;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的车辆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10%的运输企业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汽车化发展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趋严重,积极采取各种技术和政策措施降低道路事故率、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着重探讨了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如何从车辆的智能化技术发展方面寻求、探索提高与促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政策瞭望》2004,(2):49-49
临海客运中心是台州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单位,为国家一级汽车客运站,多年来一直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把“谒诚服务顾客”作为自己的服务宗旨,依托一流的站场,投入一流的车辆,提供一流的服务,实行一流的管理,积极营造“文化、绿色、温馨”的乘车环境,努力使每位旅客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