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古以来,"三月三"(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黎、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称"爱情节"。这是黎、苗族人民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歌颂爱情的传统佳节。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黎、苗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海南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起将"三月三"活动作为全省重要的活动之一,每年由全省六个市县民族自治县和三个享受民族待遇的市县轮流设立主会场,其他市县设立分会场。通  相似文献   

2.
何欣 《今日民族》2013,(3):21-24
澜沧拉祜族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事业蓬勃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仅成为当地对外交流和吸引外地游客的"王牌",而且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提供了一个样本。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也是多民族聚居县。2010年全县总人口49188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9%。世居民族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景颇等。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3.
州市     
《创造》2009,(12):18-18
个旧:基金会助力苗族村 12月17日,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向个旧市卡房镇路赶藤村民委员会捐赠20万元,用于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路赶藤村人口3062人,其中苗族群众占2/3。村中用水、用电困难,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1000余元。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理事长、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天玺出席了捐赠仪式。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繁荣,是建国后的历史证明了的事实;现在也有可靠根据,即上马水电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当地的民族文化就能够得到保护和繁荣。  相似文献   

5.
王律  杜龙 《新东方》2014,(6):31-35
海南黎族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保亭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只有在自然环境当中注入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才能走可续持发展的道路。把海南黎苗文化纳入海南旅游开发的框架中,让旅游与黎苗文化深度融合,探索地域旅游业发展模式,是保亭发展旅游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100年后,中国人要研究苗族的服饰文化,还要到我的博物馆来研究。”这是法国巴黎一家私立民俗博物馆馆长对我国有关民族文化研究专家说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7.
正12月19日,砚山县首届"尝新节"在砚山县民族团结文化旅游示范村盘龙乡法土龙村开幕。"尝新节"俗称"吃新节",是壮、苗、彝等少数民族为了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是展示厚重文化积淀的舞台,也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载体。此次"尝新节"活动安排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棒棒灯"展演,品尝壮族、苗族、彝族特色小吃,苗族  相似文献   

8.
1996~2000年作者四次率课题组在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对当地宗族文化和村民自治的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认为该地区农村1999年进行的第四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仅是实施村民自治工作的第一步。当地宗族意识一定程度上的复苏既是对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小家庭式的较落后的生产和耕作方式的一种回应,也是对当前农村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中存在缺陷的一种自发弥补,在当地农村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经济和文化相对较落后,村委会干部的群体素质不高,村民委员会在当地农村社会生活中多数只发挥了部分职能。要使其应有的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教育组织和社会控制的职能得到全面有效地发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9.
明代湘黔边"苗疆""堡哨""边墙"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湘黔边一带史称"苗疆"的苗族聚居区在明代年设的"堡哨"、"边墙"的历史沿革和作用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堡哨"、"边墙"是苗族人民顽强斗争的结果,客观上使当地苗族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论民族旅游发展中的民族文化失真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民族文化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其中民族文化的失真是民族旅游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同化、商品化、庸俗化、价值观的蜕变、文化传承的断层、民族文化环境"原生土壤"遭到破坏和开发的模式化等方面。应该根据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采用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村、生态博物馆和"前台、帷幕、后台"功能分区模式,对民族文化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正吴水根,苗族,贵州省台江县党岗略村村民,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技艺,苗岭"工匠"树先锋。作为银匠世家第8代传人,吴水根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以传承和发扬苗银文化为己任,依托苗族银饰等民族文化产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30多年来,他主持开发设计了200多种苗族银饰产品,积极为苗族银饰拓宽市场、塑造品牌,推动"黔货"出山和苗族银饰、苗族文化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与城市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固有的民族文化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现存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种困难性有自然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短期行为所造成的人为破坏。本文侧重于城市有形文化——古建筑群和传统建筑群保护的分析,并从城市民族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与经济资源的角度,论述其对城市经济长期发展的作用。本文的公共政策部分主要借鉴国外城市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阳县政府以"五落钟离山"为中心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修建了大量与廪君神话相关的人文景观,全面开发包括历史、考古、自然、民俗、民间歌舞表演等内容的民族文化资源,制定了优惠政策恢复当地村民的传统文化.在这些政策、措施的引导和刺激下,"五落钟离山"村民的民族认同意识产生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呈现出"渐进性"和"功利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侗族大歌至欧洲的访问演出,苗族郎德寨生态旅游影响的扩大,国际合作项目隆里生态博物馆的建立,以及依托侗寨鼓楼、风雨桥及其他多种文物、文化生态而日渐发展起来的旅游业,黔东南的知名度正在日益提高。当此之时,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文物保护也就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侗族大歌至欧洲的访问演出,苗族郎德寨生态旅游影响的扩大,国际合作项目隆里生态博物馆的建立,以及依托侗寨鼓楼、风雨桥及其他多种文物、文化生态而日渐发展起来的旅游业,黔东南的知名度正在日益提高。当此之时,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文物保护也就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6.
苗族"鼓舞"是黔东南部分苗族村寨举行祭祖、祈求、驱逐等仪式时的一种形式栽体,由于它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民族文化旅游的经济活动中,"鼓舞"也开始变成一种文化资本和商业演出.这种功能的转换从内部改变了"鼓舞"的文化性质.在提倡文化发展和文化保护这两种现实的情况下,关注和理解民族文化事象的文化变迁是有意义邋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世界话语为背景,运用当代话语理论阐述了苗族文化研究的三个主要观点:苗族文化是世界第三种经济文化类型;苗族文化是由一个文化母体演绎而成的复杂文化系统;苗族文化超越许多世代具有极大的历史穿透力。文章并根据这些观点分析了苗族文化的若干事象。  相似文献   

18.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境内的苗族有白苗、青苗、汉苗、花苗四个支系,自称分别为“蒙豆”、“蒙是”、“蒙刷”、“蒙陪”。据2007年统计,全县共有苗族17010户,7645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一年一度的马关苗族花山节(又称踩花山)具有独特而浓郁的民族风情,是苗族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灿烂的山花。  相似文献   

19.
贵州苗族村寨凝聚着我国少数民族古老文化结晶,却经济落后,处于地理劣势,并逐渐被盲目的旅游业所侵占,本土文化缺失。从苗族历史发展和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先民所具有的文化生态意识是超前的,并发现贵州苗族村寨风景园林文化生态特点与生态意识变迁规律,为将来保护与规划少数民族古村寨提供帮助,同时在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村寨更新规划中建立理论依据,最终让苗族文化生态和苗族村寨重现光芒。  相似文献   

20.
在对武陵民族地区其中的一块区域——湖北省恩施州和谐生态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展开了深入分析。恩施州目前开展了部分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地方政府对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工程进行了一定的宏观引导,但是当地和谐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力量出现了一定错位,当地民众对生态文化及生态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及其参与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笔者认为,要纵深推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从学术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研究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各方面力量建设民族地区和谐生态文化。三是要加快知识转型,加强民族地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并提高民族地区干部的执行力。四是培育生态村民,建设和谐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