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体系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治理犯罪问题上必须具有政治的高度和社会的广度。政治的高度意味着犯罪防控不仅仅是刑事司法领域之事,更重要的是社会政策和社会关系的调整;而社会的广度在于犯罪防控不单单是法律之事,还需要我们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展开相关研究,提出一个完整和谐的犯罪预防对策,从而建立整体和谐的犯罪防控体系。这当中,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犯罪心理学无论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作为硕士研究生的一个专业方向,均始于政法高校。而公安高校犯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也是在参考和借鉴政法高校相关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学校性质和培养目标不同于政法高校,公安高校需要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犯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导师队伍建设、质量监控等方面突出公安特色。  相似文献   

3.
犯罪心理中的侠义与广义问题困扰着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作为学科概念的犯罪心理学和作为犯罪心理学最基本概念的犯罪心理必须明确。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确定的,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不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犯罪心理是对犯罪心理现象本质特征的概括,它反映出犯罪心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可以有不同种类的犯罪心理,但是不应有广义与狭义犯罪心理之说。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安院校心理学教学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既对过去的成就感到骄傲,又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深深感到心理学教学当中还有许多不足和缺陷亟待解决。一、当前心理学教学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结心理学教学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当前心理学教学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如下一些表现: (一)教学体系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公安院校心理学教学体系主要沿用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即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讲述犯罪心理学,然后,开设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在学说史上大体上有四类不同的观点,唯有最狭义说符合犯罪学研究的现实并有利于犯罪学研究的深化.从横向看,犯罪现象具有法定犯罪、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等三种不同的形式.从纵向看,犯罪现象由个体犯罪与群体犯罪等两个不同的层次所构成.对个体犯罪的原因分析采用心理学和行为学的方法,对群体犯罪的原因分析采用社会学的方法.个体犯罪的预防对策应当以干预缺陷人格的形成和减少犯罪机会为目标,群体犯罪的预防对策以促进公平、正义和缓和社会矛盾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对犯罪心理学研究取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心理学研究"危机"的议论逐渐多起来;母体的"危机"对其分支学科必然带来影响,这促使了人们加强对犯罪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反思。心理学研究的"危机"主要反映在研究对象上没有严格区分物质和精神、"物性"和"人性",在研究方法上沿袭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也需要明确它的学科性质是偏向于社会科学的中间科学和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边缘科学。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不能拘泥于自然科学式的实验室实验研究的方法,而应更多地采用社会科学的以社会为背景的实践检验方法;既要注意到人的生物性方面,更要侧重研究人的社会性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学是当前公安高校心理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也是目前一些公安高校开设的唯一一门心理学课程.随着社会治安和犯罪形势的不断变化,要求警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公安高校承担着培养未来警察和提高在职警察的双重重任,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成为公安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而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担负着实施心理素质的重任.本文以教学改革为入手点,结合犯罪心理学教学对心理素质的实施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对于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至今没有达成共识。不同的犯罪心理学书籍在所谓的“狭义犯罪心理学”和“广义犯罪心理学”之间徘徊,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对犯罪心理学本身的不同理解,也有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考虑,例如,  相似文献   

9.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组长,犯罪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三级警监。中国警察学会特邀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对绑架犯罪行为人、相关人心理的实证性调查,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绑架犯罪行为人的图财心理、抗拒心理和报复心理进行了分析。这对于预防、控制、侦训、矫治绑架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