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栋  储峰 《思想战线》2021,47(3):94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中, 生成性、统一性、实效性的三维 视角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主要思维路径。 其中, 生成性思维是对人类社会产生发展过程予以抽象概括的首要思维, 运用生成性思维能够揭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演进历程;统一 性思维是综合研究社会发展核心要素及其内在关系的重要思维, 运用统一性思维能够概括分析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核心要素及根本力量;实效性思维是直指目的的关键思维, 运用实效性思维能够把握住提升话语权的有效方法及策略。 科学运用这三种视角, 能够为中 国国际话语权的有效提升奠定基础、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二分思维到间性思维:构建平衡的文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学 《岭南学刊》2010,(5):97-103
二分思维是一种对立性思维,它忽视或掩盖二分双方的互动和勾连,将二分的双方对立化了。在间性思维中,不再有主客的对立和隔绝,间性思维主张接纳他者、客体,把他者、客体当作与自我、主体一样的平等的伙伴。间性思维首先是一种关联性思维,关联他者意味着承认每一个人都有按照他自己的价值和计划行动的权利,表达了主体之间的沟通性,抛弃同质化和对差异的否定态度。间性思维也是包容性思维,包容性内在地蕴涵了差异性,包容对差异的尊重,也就是对多元性、多样性的尊重。要关联他者、包容他者,必须要解放他者,要敞开心扉、彼此开放,要相互信任,主体双方要努力在对方身上寻找有利于自己的互补点。主张超越二分思维,走向间性思维,其目的在于构建平衡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3.
龚志宏 《理论月刊》2006,4(10):31-33
人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任务,选择、转变或创新思维方式。和谐性思维是和谐社会的生命之源。适应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实现从矛盾性思维到和谐性思维的转变,主要以和谐性思维的方式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以和谐的理念处理各种不和谐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郭展新 《前沿》2014,(5):76-77
文章主论述了主体间性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含义,从主体问性的角度分析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思维方式和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思维、师生主体性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发提出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袁婷婷 《重庆行政》2014,(2):102-103
正编辑活动是编辑主体为实现一定目的,运用以创造想象为核心的创造思维所进行的创造活动。编辑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指编辑的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编辑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编辑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普遍特质,即广阔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6.
刘长龙 《理论月刊》2003,(12):55-57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性思维,是一种自主性思维,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没有科学创造。批判性思维不仅表征着科学精神,而且表征着科学研究主体的创造力。研究和探讨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对于培养和造就适应创新时代要求的,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伍雪辉  盛玮 《前沿》2006,(2):93-96
生成性思维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维方式。在此视野下探讨课程话语的“本质”涵义、课程话语权、课程话语类型、课程话语的发展历史及其未来的可能发展等问题,具有一定原创性意义和理性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心态     
心态,指的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某些心理反映趋向。这些心理反应趋向不论是认识性的、感情性的,还是行为性的、评价性的,都对人的思维、选择、言谈和行为具有导向和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是唯伦理性思维方式,它以伦理意识为核心,对中国当今的政治体系有着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法制建设、社会发展三方面。我们期待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与现代理性相结合,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周良勇 《前沿》2012,(7):158-160,168
当今世界有两种主要的治理思维: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两种不同的思维导致了不同的国家建构与治理模式,并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主体性思维在现代主权国家的建构中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却存在着民族同化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危险;而主体间性思维在国家治理中对维护少数民族的集体权利和促进国家的族际整合具有积极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主体间性法治思维下的制度设计,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为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