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梁思成的名字常常被提起,不仅因为梁,先生是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更因为他在解放初期为保护古都风貌奔走呼喊,对传统文化的珍爱和独有的眼光让后人叹服。  相似文献   

2.
《上海支部生活》2006,(9):F0002-F0002
在巴塞罗那,除了朝圣高迪的建筑、拜访毕加索、到兰布拉大街逛一逛之外,不能不去巴塞罗那的海滩。《旅行者》特派记者和摄制组,奔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带回这座地中海城市的10种海洋文化。  相似文献   

3.
铅笔PK相机     
苑迪 《中国减灾》2011,(3X):2-2
<正>来自比利时的天才艺术家本·海涅用铅笔和照片创造了这些神奇的作品。新的视角、新的方式、趣味性的发现,让他捕捉到了大自然,城市建筑和身边环境  相似文献   

4.
江瀚 《长江论坛》2010,(2):80-85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卿大夫们赋诗言志的风气已经消歇,更加注重对《诗经》意义的探讨。孟子为了宣扬他心目中的王道和儒家思想,不仅强调《诗经》的历史价值和政治作用,并且提出了“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诗学理论,对后人理解文学作品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在游说诸侯的过程中,孟子以《诗》证史,为自己的仁政学说提供让人信服的依据,《诗经》在孟子的手中成为了证成己说的权威文献根据。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儒学的创立者,被后人尊崇为圣人。他一生中备受冷遇,历经劫难。但他却长寿,活到73岁。那么。他是怎样在逆境中得享古稀之龄的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  相似文献   

6.
铅笔PK相机     
来自比利时的天才艺术家本·海涅用铅笔和照片创造了这些神奇的作品。新的视角、新的方式、趣味性的发现,让他捕捉到了大自然,城市建筑和身边环境  相似文献   

7.
陈军 《求索》2011,(7):138-139,106
尼采将"存在"理解为求权力意志的虚无世界,基于此,在尼采的思想体系中,通过创造虚无,艺术(尤其是悲剧)成为把握"存在"的本源性方式。换言之,尼采颠覆了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经典戏剧美学思想,他不再把戏剧艺术作为模仿或显现理念的工具,而是把戏剧艺术理解为创造存在之意义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上海人大月刊》2006,(7):10-10
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王守田,在20多年前考上大学,当初学的是建筑专业,作为一个公民,他认为只要自己不违法就可以了,可以与法律不搭界。但后来事与愿违,普法让他与法律沾亲带故,尝到了甜头。于是,他一发不可收,不仅法律学得很好,而且非常出色,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成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的一名副教授。他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普法,是普法让我改变了人生道路,改变了对法律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建筑师     
《创造》2006,(4):34-35
人塑造建筑.建筑也塑造人。艺术的追求。让张辉选择了建筑,借助建筑,张辉与众多建筑师们一起书写和记载城市的历史,在不停地创造各式空间的同时注入创新理念.展示出现实社会追求的“精神”主题。  相似文献   

10.
对历史规律的理解是把握整个人类历史的关键。历史规律作为一般的生产规律,即历史创造的规律,在具体历史时空中展现了不同的发展脉络。从历时态和共时态来全面理解历史规律,确认历史规律是人创造历史活动的发展规律,是在人的创造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合力”必然性的历史规律,本身包含着多种历史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构成了人进行历史创造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11.
吴端 《青年探索》2014,(1):69-75
青年是一个不断创造其自身存在的自由主体。新的一代总是处于创造自己社会生活条件的过程之中,而不是从现有条件出发去开始他们的社会生活。青年不是在上一世代的生存环境中再生产自己,而是从中展开尚未完成的人的全体性的构想。如同真正的人是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一样,青年应该理解为是他自己超越与创造的结果,是面向未来的自我形成。只有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才有可能深入青年的生活实践和经验世界,解释青年世界的超越与创造。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认为,"诗的创造是创造‘人’",一种"完满"的"全人格"的"人"。基于这种既非纯物性,又非纯理性的"人"的观念,对于他的艺术的自我表现、自然流露的观点(包括所谓的灵感爆发状态),不能将它理解为对感情和情绪的简单复写与自然发泄,而应理解为一种对自我情感形态进行艺术创造的发现和构型过程。他的以浪漫主义为主导,同时又交融着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方法,他的浪漫诗学所呈现出的艺术无目的与功利价值并存的矛盾结构,他的以"情绪自然消涨"为内容的无形式的形式的观点,他的主张文学批评是"发现"的主我特征等,都强化了他的人学观念,使他的以诗歌为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观点,具有开一代浪漫主义诗风、文风的重大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轼唐诗观     
本文阐述苏轼的唐诗观,认为苏轼唐诗观的突出之处主要是他对唐诗的发展有宏观整体的把握宗李杜,且李杜并重;重韩愈、崇韦柳、理解司空图;对一批重要诗人的独特评价,或已成经典,或引起了后人的广泛争论。  相似文献   

14.
对"创造教育"的前提性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造教育”是个大问题,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它进行探讨。本文探讨的角度不是“创造教育”本身,而是使其得以可能的一般前提,从最本质的维度出发去接近问题本身。以下,笔者从4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传承与创造众所周知,教育本身蕴含着如下的悖论:一方面,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使前人创造的文化传统得到后人的认同和继承;另一方面,教育总是激励后人怀疑、批判,乃至超越这一传统,从而进行新的创造。所以,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必须谨慎地处理好传承与创造的关系。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科恩通过对科学史的深入考…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上,毛泽东无疑是充满独特魅力的历史个体。在坎坷而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中,他高质量地绽放了自己,在政治、军事、外交、哲学、文学、诗歌等领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不仅如此,无论身处革命洪流,还是位及至尊,他都对作为“类”和“个体”的人有着深邃的思考。残酷的战争中,是人而非武器是决定性因素;物质匮乏的年代,人的精神力量可创造历史奇迹;个体力量的渺小决定只有将个体融入集体才能实现价值、延续生命;面对自然,人定胜天等等。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使得毛泽东把答案最终投向了人本身。“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  相似文献   

16.
周润静 《前沿》2007,(8):223-224
赵元任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对于艺术歌曲这门创作艺术,在他历经近乎百年沧桑的一生中,表现出了无限的热情,由于个人所处时代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他对歌曲的创作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诠释。本文将从他在歌曲艺术创作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回顾其思想、创作以及为后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文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文学论略●刘再华王阳明是明代一位颇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以自己的诗文创作为后人提供了重要启示。然而,也许是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掩盖了他的文学成就,自清初特别是乾隆以后,作为文学家的王阳明逐渐被人们遗忘,除陈柱的《中国散文史》对他作了较高的评价外,近现...  相似文献   

18.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生活,就是人生的主旋律。生命总是匆匆向一个人走来,又匆匆离一个人而去,但在这来与去之间,总会有一些东西,留给我们以深深的思考。 记得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医生在被凶猛的毒蛇咬伤后,自知已回天乏力,便将自己作为实验品,挣扎着记录下自己临死前的每一个症状,完成了用生命演绎的最后一份实验报告。作为医生,他深知生命的可贵,但当死神逼近时,他没有手足无措,而是为了后人能多一份生的机会,把自己的生命从容地捧到了科学的圣殿前。 然而,现实中也还有让我们感到痛心的人和事。l月23日,在原…  相似文献   

19.
说“隐”     
说到“隐”,自然让人想起历史上隐居不仕的隐士。上古时代的许由,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颍水据说就是安徽巢湖城内的一汪池塘,后人便称之为“洗耳池”。  相似文献   

20.
风文 《中国减灾》2008,(3):42-43
很多人只知道张之洞是我国近代工业先驱,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减灾方面亦很有成就。作为一代名臣,张之洞对民情尤其是减灾工作一直相当重视。在张之洞督鄂期间,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口的水患问题。修建了后人称之为“张公堤”的堤坝。千百年来,这些都一直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