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生态经济学与网络治理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更多的城市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而生态城市就是现在和未来建设的重点方向。本文基于生态经济学与网络治理的理论视角,认为生态城市的特征应是控制规模、社会公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网络化治理。以这些特征为基础,构建生态城市的综合指标体系,其不仅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指数,而且还包括体制效益指数。最后,提出构建生态城市的路径,即强调城市规模控制在生态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之内,通过收入再分配和加大社会福利的投资增加社会公平,鼓励企业发展绿色产品和社会公众参与决策来实现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作为省内知名的重化工业基地,镇海区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把城市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路径,通过激活创新要素内生和供给,整合和培育产业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减轻环境和安全生产压力,赢得了转型升级的主动权。区属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10年的2.3∶59.9∶37.  相似文献   

3.
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的一种经济活动,主要涉及农业、制造业以及部分服务业等领域.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忽视实体经济,则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因此,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我们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从平湖市实际情况看,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坚持走集成创新的产业发展道路,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从产业链、企业、政府三个层面入手,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创新-产业提升"循环创新模式,进一步营造发展以工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的政策环境、运行机制和社会氛围,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创造城市物质财富的同时,深刻意识到城市已经长期被笼罩在环境恶化的阴霾之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居住拥挤等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恐慌和反思。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从目前看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城市生态社区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发挥好政府在城市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是打造责任政府、人民政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老有所养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的养老传统与实际调查都表明,居家养老是适合中国国情和国民意愿的养老模式。"国家—社会"理论的发展历程显示,"国家与社会相互融合和良性互动"的理论框架可以有效分析当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据此,我国政府应当放弃全能政府理念,扮演"掌舵者"角色,坚持宏观入手、微观放手思维,确保政府"在社会中"又"引领社会";通过规划、经济和管理三种参与形式,实现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总体目标制定、经济保障和运行管理方面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的责任目标,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有效应对具有中国独特特征的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政治学首先介入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在当代中国,城市已经成为人们居住的主要场所,而环境、交通、住房等城市问题的出现也成为当代政治学必须持续关注的命题;同时在城市蔓延过程中,城市空间扩张与社会阶层分离带来的治理困境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将困扰城市发展与政府发展。城市治理必须同时解决城市中的政府治理问题与政府治理中的城市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发展与政府转型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能量流转规律,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有机地组成一个"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反馈式流程,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种效益的统一。煤炭城市以煤炭及相关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煤炭城市因为受到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面临地表沉陷、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经济结构失调等社会经济问题。本文试图以黑龙江四大煤炭城市的发展为例,阐述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化城市发展模式的一般理路。  相似文献   

8.
韩宁 《新东方》2009,(4):18-22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缓解资源压力、防治污染,而且可通过延长产业链及发展环保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并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海南是中国最年轻的省份、最大的海洋省份、  相似文献   

9.
"城市矿产"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显重要,但因区域地理、政策、经济、技术创新及资源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区域内各省份"城市矿产"发展参差不齐。为进行区域发展路径的有效创新,通过对2008—2014年经济数据进行全局主因素分析及对我国区域"城市矿产"发展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可以将国内"城市矿产"划分为成熟领先区、跟进挑战区、持续追赶区、后进贫瘠区,并依据区域发展层次,因地制宜,采取制度突破、政府引导、技术创新等差异化路径,协同推进国内区域"城市矿产"产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范式的转换。中国特色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是以实现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目标,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发展方向。中国特色新型智慧城市是在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基础设施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同时在经济、社会、环境与治理四个维度上实现全面协同发展目标。在经济维度上,实现创新发展与效率提升;在社会维度上,让人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在环境维度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治理维度上,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从建设路径上看,应合理规划智慧基础设施,建立与完善长效运行机制,提升城市现代治理能力,最终实现中国特色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丹 《今日浙江》2006,(21):45-45
从平阳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选择正确可行的产业发展路径。这种选择不仅表现于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上对产业发展路径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要综合考虑每种路径实施的条件和各地的已有条件,对自身原有发展模式和现行模式进行超越,并通过产业发展路径的转换最终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一选择,笔者觉得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因此在进行产业发展路径选择时关键要处理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要坚…  相似文献   

12.
"城市矿产"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显重要,但因区域地理、政策、经济、技术创新及资源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区域内各省份"城市矿产"发展参差不齐。为进行区域发展路径的有效创新,通过对2008—2014年经济数据进行全局主因素分析及对我国区域"城市矿产"发展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可以将国内"城市矿产"划分为成熟领先区、跟进挑战区、持续追赶区、后进贫瘠区,并依据区域发展层次,因地制宜,采取制度突破、政府引导、技术创新等差异化路径,协同推进国内区域"城市矿产"产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深入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载体和路径,也是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期间,循环经济要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向纵深发展,从生产领域向流通、消费领域延伸,培育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探索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循环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政府环境责任法制化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外在环境与独立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改善民生,保障公众获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国家与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在法制的框架内积极的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基于此,文章论证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阐释了政府环境责任法制化的内涵与核心要义,探讨了实现政府环境责任法制化的具体路径,并对如何正确认识地方政府对经济资源的追逐与竞争本质、重新设定环境法律中政府的人性假设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地铁作为运输量大、速度快、污染少、方便舒适、安全快捷的交通工具,且不受天气影响全天运营,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许多城市提出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地铁)为骨干的城市公共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以此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精神,围绕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议题,我国制定了符合国情、与国际接轨的《中国21世纪议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目前我国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国民经济总量的60%,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出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与关注,其产生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遭到了日趋严重的破坏,人们不同程度地尝到了大自然无情报复带来的恶果,经过认真思索,终于认识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唯一可供选择的就是可持续发展道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城市建设与管理,谋求城市内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既为当代城市居民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及其"一体化融入"城市,将是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巨大进步,也无疑是中国未来一二十年内最大的治理问题和政治问题,这不仅事关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也事关社会分层和社会稳定,更事关政治发展和民主化建设。而现有的户籍制度、教育医疗体系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了"农民工"深度融入城市的制度性壁垒,加之"农民工"自身的局限和融入条件,使"农民工市民化"及其"一体化融入"城市艰难复杂。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农民工市民化"及其"一体化融入"城市必然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一体融入"的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也要求城市治理体系的深化改革与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8.
<正>就"交通"论"交通",就"产业"论"产业",就"城镇空间"论"城镇空间"的传统区域发展模式,无论从区域产业体系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构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自身发展的诉求,还是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来看,都已经难以为继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全面描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其中最大亮点是突出了"产业、交通和城镇空间"一体化:"理顺区域内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的产业一体化;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9.
甘肃藏区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基本实现了畜产品均衡供给的目标。甘肃藏区特色农牧业产业现已形成六条特色农牧业产业链条:草场(人工牧草)—牛羊—肉奶制品—生物制品及皮革类产业链,猪禽(饲料系列)—肉蛋制品—生态类产业链,粮食(油料)作物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高原藏药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高原特色经济林果栽培—加工(包装)—销售产业链条和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构建甘肃藏区特色农牧业产业链支撑体系,可以从优化特色农牧业核心产业布局、改善特色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特色农牧业配套体系建设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温国强 《前沿》2009,(13):86-89
实现城市经济与体育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关系城市经济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树立城市经济与体育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其文化建设,是实现二者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对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客观地评价奥运的环境影响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积累经验,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大型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体育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它将使我国真正步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文明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城市经济、体育资源、生态文明三者的进一步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