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汉语称呼语的使用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称呼语的使用及其相关因素荣晶在任何社会中,称呼语都是人们建立和保持联系的不可缺少的语言手段,它能够十分明显地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也最为容易识别社会集团和语言之间的相关因素。所以,称呼并不只是单纯的交际手段,它往往能体现使用者特定的文化知...  相似文献   

2.
间接用语是在语言中使用的不直接明确地表达事物或意向的语词,包括模糊语、含蓄语、委婉语、暗示语、双关语等。间接用语在刑事预审中有四个方面功能。间接用语的功用的发挥,依赖于犯罪嫌疑人的思维局限性、侦查人员讯问用语的技巧性和环境性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称呼是说话者传递给听者的第一个重要信息。它体现出了交谈双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同时也表达出了说话者对听者的情感态度。恰当的称呼语是顺利进行交往的前提。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富于创造性和想象力,思想行为异于传统,本文通过对沈阳师范大学学生的称呼语进行选择性调查,分析当代大学校园称呼语这一平常而又奇特的语言现象,考察大学生对校园区域内不同人员的称呼语选择的现象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刘玮娜 《求索》2012,(5):128-130
"亲"作为淘宝体称呼语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如今在新媒体及其他领域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就称呼语"亲"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亲"的语义来源,并从大众心理及会话原则等角度阐释其使用理据,进一步预测称呼语"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称谓是特定文化的产物,称谓词语就是这种特定文化的反映。本文通过对汉越两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语及其用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试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及由此所反映出的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陈晓丹 《前沿》2013,(2):104-105
本文通过描述在高校中常见的学生之间的称呼语来探讨称呼语体现出来的内群偏私心理,反映出人们需要在社会认同中确立自我的社会身份,寻求正向的自尊,但社会认同理论同样认为,个体过分热衷自己的群体,就容易引起群体间偏见、群体间冲突和敌意.所以在意识到内群偏私的问题的同时要控制自尊的过度化,来尽量避免和减少因内群对外群的歧视偏见而造成内群和外群意识上和行为上的冲突,最终达到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7.
一、绪言众所周知,采取优惠政策,大胆利用外资,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主要战略。尔来,祖籍海南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地区同胞,回乡或访琼旅游、考察和投资的络绎不绝,其范围广及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在文革时期,海外关系曾是国人的禁忌,如今在开放政策之下,为了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人们希望结识更多的华人或海外侨胞了。华侨、归侨和侨胞,是国人常用的称呼。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和深化,以及受了海南学研讨会和世界海南乡团联谊会的影响,报刊杂志最近出现了华人、华裔和华族等用语。对这些不同的称呼用语,本文暂且区分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书写的匿名信中,储存着书写人的书写习惯、用语特点和物证等诸多信息。对于匿名信信件格式、称谓词、程式语、标点符号和物证查找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能分析和认定犯罪嫌疑人,为案件的侦破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云南景洪城区是多民族杂居区,其语言以汉语与傣语为主,又混有其他民族语言。居民中有只讲本民族语的单语人,又有以汉语和傣语为基本交际语言的双语人。解放前,傣族是本地区居民主体,故傣语占优势;解放后汉族干部及知青大量迁入,汉语又成为重要交际用语。各民族间通婚是双语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娥 《前沿》2009,(5):181-184
布朗与吉尔曼在研究称代系统时指出,由于权势与同等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的存在,欧洲语言的代词对称系统也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语义特征。经过对汉语各类社会称呼语的语义分析,发现汉语社会称呼语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存在“权势”和“同等”两种社会语义特征的对立;具有语义的多义性、杂合性和渐变性。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力量外化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有着丰富的内涵。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指人为求得生存和谋取发展将自己的本质属性、内在需要、能力创造等主体性元素能动地、客体化地施加于自然界和社会,以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人类要想在自然界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个体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和进步,都必须外化自身的本质力量。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成为可能的现实途径,人在实践过程中外化自己的本质力量会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只有在保持人类与自然界、个体与社会之和谐的前提下,才能使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得到合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晋语几个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邢向东内蒙古晋语的趋向动词,在词目上比北京话多两个,即“起去”和“起开”。此外,“来”、“去”、“上”、“下”、“起”等词的用法,也跟北京话有一定差异。本文主要描写这几个词的引申用法。-、来去1、来。“来”充当谓语动词...  相似文献   

13.
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依赖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非亲属称谓系统的变动敏感地反映着社会的变动,“师傅”和“同志”这两个称谓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师傅”和“同志”是社交场合使用较多的两个称谓,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注释的,“师傅:①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②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老师傅、厨师傅、木匠师傅;”“同志:①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②某些国家人民之间的称呼。”事实上,在许多社交场合,“师傅”和“同志”是可以相互  相似文献   

14.
汉、苗族亲属称谓文化特征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苗亲属称谓是汉、苗民族制度文化某种层面的反映。汉族的亲属称谓丰富庞杂 ,体现出汉族社会家庭的多分性结构、等级观念、古婚制习俗等 ;苗族亲属称谓共同语较多 ,反映出苗族社会的鼓社制、舅权、姑舅表婚等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从侗语亲属称谓的构词、抽象词的构成、形象词的构成、自然现象和方位观念的构词以及一词多义的构词等几方面的语词构成中,试探侗民族的造词心理过程及其有关的文化现象。如婚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初民们对自然现象的揣测与方位观念及侗族文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在香港在内地,一些人以说粤语为时髦,本来好好的普通语却要粤化,捏住鼻子做作。在这些人心里,越粤化,似乎就越像港人。然而港人是如何讲话的?是不是越粤越好?香港的居民大多为祖籍广东人,港府有部分英国白领,一般居民用语以粤语为主,公务员则以粤语和英语...  相似文献   

17.
武月琴 《理论月刊》2006,(4):138-140
本文对称呼“师傅”事件进行个案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收集语料,并根据调查数据从社会文化维度分析称呼“师傅”的使用场合和对象,以及使用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及其所揭示的人际(权势、亲疏等)关系,从而证实称呼语的变迁能透视、反映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嬗变。  相似文献   

18.
文言虚词“何”的用法,新版《词源》是这样说的:“一、代词。1、什么。2、谁。3、哪里。二、副词。多么。”除代词和副词两种用法外,我们发现作语助词也是“何”的一种主要用法。查《助字辨略》(清、刘淇),发现有“夫何,发语辞也”的说法。并且,闻一多、余冠英两先生及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古典文学作品选本甚至有“何,语助,今字作啊”(闻一多语)之类的注解。这表明,“何”字的语助词用法早已引起了前辈们的注  相似文献   

19.
黄永华 《前沿》2006,(7):210-212
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文化。任何语言都有亲属称谓。亲属称谓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其民族的文化本质和价值观念。本文将阐述汉、英亲属称谓的不同之处,并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角度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同志”,一个中国历史上久远的称呼,一个涵义丰富而神圣的称呼,也是曾经温暖一个时代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礼记》说:“同窗为朋,同志为友”。我们党从成立之时起就将“同志”定位为党内成员之间的关系。“一大”党纲明确规定所有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同志”成为一个神圣的称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