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称谓是特定文化的产物,称谓词语就是这种特定文化的反映。本文通过对汉越两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语及其用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试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及由此所反映出的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谈亲属称谓语的外化用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霞 《前沿》2003,(8):143-144
亲属称谓语是有血缘亲族关系的人互相之间称谓的用语。社会交际用语中存在一种现象 :即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这种称呼方式叫做亲属称谓语的外化用法。本文试图从亲属称谓语外化用法的特点、原因、注意的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双语现象是我国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所谓双语现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结果。然而语言的接触常常不是孤立发生的,一般是伴随着文化的接触,并且作为文化传播与文化接触的媒介。所谓文化接触,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分移入另外一种民族文化的现  相似文献   

4.
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汉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用文化镜像法、历史还原法、系统联系法等方法对其进行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5.
魏海平 《求索》2013,(3):162-164
模因是个人记忆中的信息模式,它能将一个人的记忆复制到他人的记忆中去。模因靠复制而生存,当一种思想或信息得以仿制和传播时,其本身就具有了模因性。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语言文化学理论。当今社会,网络语言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由网络语言演变而来的网络流行体就是一种典型的模因现象。"语言模因"概念类似于生物基因的复制和传播,是人脑通过模仿进行传播的文化基本单位或对象。从网络体的特性可以看出,产生"语言模因"现象的动因是人们追求新颖、从众、寻求认可的社会心理因素。语言选择和使用的过程就是各种"语言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期间,当时尚性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时,"语言模因"所衍生出的模因网络体将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产生和增长。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语篇模"模因现象,网络体是否能在自然语言发展过程中永葆生命力而得以持续传播,并成为一种稳定的语言表达形式,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语言发展经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时期的语言污染和文化暴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语言面貌和文化状态反映了社会面貌和社会状态。语言污染和文化暴力是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社会环境污染和精神暴力现象,是特定时期社会制度不完善的体现,是由传统向现代裂变的产物。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存在较为明显的语言污染和文化暴力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洋化、封建化、粗鄙化和庸俗化及其对社会公众的精神伤害。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春语言是一种以语言应用形态存在的青春审美文化现象,其中渗透着年轻人崇尚快乐、追求自由、个性与时尚等诸多精神.当代青年是青春话语的主要创造者和实践者,他们在"消费"青春语言的同时也表明了自我的一种身份和文化权力.而这些正表现为当代青春语言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集中地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文化生活和大众心理。本文从流行语产生的背景以及与新词语的关系入手,简要地分析了流行语的来源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流行语所凸现的社会文化心理,试图揭示出流行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语言既有心理的属性,又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表达形式会受到社会规约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惯用语是重要的语言现象,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它蕴含着一定的历史渊源,映射出不同民族的心理因素,反映出鲜明特点的生活习俗,它的形成和发展透视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及其内涵。同时,惯用语又是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形象生动,表现力强,通俗易懂,广泛流传,具有很强的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10.
在民族志材料中,反映百越民族原始社会残余现象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母权制亲属称谓制度的保持,女儿继承制——“姑娘田”及姑舅表优先婚的盛行,无疑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残余现象。 百越民族母权制亲属称谓制度,同“普纳路亚”的亲属称谓制度一样,姨表兄弟姊妹称为兄弟姊妹,互相间不能开玩笑,严格禁止通婚,而实行姑舅表优先婚,舅爹的儿子有优先娶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又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文化现象。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形象思维,是表达人类本性和欲望的隐喻产生的重要原因。隐喻作为人类进行思维、认知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民族性。人们对隐喻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与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因此,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将文化教学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汉、苗族亲属称谓文化特征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苗亲属称谓是汉、苗民族制度文化某种层面的反映。汉族的亲属称谓丰富庞杂 ,体现出汉族社会家庭的多分性结构、等级观念、古婚制习俗等 ;苗族亲属称谓共同语较多 ,反映出苗族社会的鼓社制、舅权、姑舅表婚等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从侗语亲属称谓的构词、抽象词的构成、形象词的构成、自然现象和方位观念的构词以及一词多义的构词等几方面的语词构成中,试探侗民族的造词心理过程及其有关的文化现象。如婚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初民们对自然现象的揣测与方位观念及侗族文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马京 《思想战线》2003,29(1):55-60
语言人类学的学科定义以及语言实践、言语行为、指引性和参与性等理论方法的研究视野加深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把语言视作一种交际工具、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文化实践 ,即一种行为形式的语言观 ,使得这门边缘学科能够创造性地继续影响它所吸收养分的人文社会学科 ,同时对我们理解语言对于人类的意义有其独特的贡献。语言人类学是人类学背景下的语言和言语研究 ,是把语言作为文化源和言语作为文化实践的研究 ,是语言学的一种人类学阐释。  相似文献   

15.
从中日两国不同的视觉,简单概述了其文化相互交融特点,说明语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一个时代的声音。语言传承的是一种文化,界定一种语言的文化属性,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语言的发展过程充分见证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语言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肖志伟 《求索》2012,(10):155-156
在西方文化中,演说(论辩)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特殊的信息交流以及政治活动。从宏观角度来看,演说在西方由希腊的城邦民主政治的必然产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同时,从微观角度来看,演说涉及语言逻辑、思维逻辑和学科知识逻辑的运用,具有概念、命题、推理的逻辑思维形式。演说除语言修辞之美以外,其魅力更是在于它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17.
雷超 《前沿》2012,(8):131-132
翻译既是跨语言又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受着语言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翻译是一种有限度的活动,不可译现象是翻译活动本身无法突破的,可译度受着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制约。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翻译的限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译度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汉语多义词的语义结构及其语义系统张永胜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文化越悠久的民族,它的语言中的多义词也就越丰富,象汉语这样发达的语言,多义词更是大量存在,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有的常用词的意义多达十几种甚至几一种,比如“...  相似文献   

19.
所谓“语言陷阱”,就是利用表面堂皇、符合常规或者似是而非的语言,使人上当吃亏,从而牟取私利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本质上看,现象芜杂的“语言陷阱”,主要有几种类型:人均论、均价论、公共利益论、有关部门论、优惠免费论等。  相似文献   

20.
网络热词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它的流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其背后往往是一个新闻事件或一类社会现象,带有社会发展进程中深深的烙印。每一个网络热词的诞生和迅速流传,反映的都是社会生活和民意民情。分析网络热词反映民意的表现、流行特点及流行原因,可以客观揭示网络热词与公众情绪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