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立 《人大建设》2014,(4):40-41
<正>过去,我认为写人大宣传稿件是办公室几个"笔杆子"和乡镇人大秘书的事,自己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某地人大常委会一位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在抓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人大宣传作品。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重新认识人大宣传工作,并结合自身特点和积累开始了人大宣传稿件写作。一路走来,虽有不少辛苦,但的确从中获益良多,真切感受到人大宣传工作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公民导刊》最忠实的读者!从总第13期,也就是2000年第1期开始,我就担任《公民导刊》的特邀审读。我曾担任了好几个报纸、杂志的审读,但都没有对《公民导刊》那么深的感情,很多事情做一段时间就放掉了,唯有这个我放不下。每个月7号左右,我就开始盼着新一期《公民导刊》,拿到过后才会安心。读导刊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从创刊开始,很多人都会觉得《公民导刊》是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手带大。但  相似文献   

3.
陈伟龄 《群众》2014,(12):32-33
<正>记者:今年12月13日,我们在南京要迎来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以法律的形式,以国家的名义。2005年,您第一次提出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请谈谈您当时的想法。赵龙:我从2003年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副主任,从那一刻开始,我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认真履行常委职责。2004年,我的孩子从海外回来看望我,我带他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般指侵华日军南京大  相似文献   

4.
当我的记忆之门缓缓打开并开始储存幼年的点点滴滴时,对我自己而言,也就有了生命。 我的生命是这样开始的:在地上爬来爬去,膝盖和脚趾常常磨得滴血;扶着一只凳子站起来,艰难地挪来挪去;架起了双拐,如现在扶杖走来走去……以这样的动态方式,负载着我的生命,从幼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3日,在挂职锻炼即将结束之时,我拿着自己为期3个月的《郭翀同志在民盟中央挂职锻炼情况报告》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办公室汇报并告别。让我意外的是,蒋主席一接到我的报告就开始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细读起来,大约过了10来分钟,慢慢地我发现他开始微笑起来说:“写得很详细,总结得很好”。听了蒋主席的夸奖,我的心开始激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果子 《小康》2012,(8):99
《中国天机》腰封上,有几个粗体大字很是显眼:我要跟你讲政治!7个字,仿佛一拍惊堂木,让人不自觉提起精神,准备聆听。这样的气势,唯王蒙这样经历、背景的作家才有吧。王蒙自然有理由"跟你讲政治"。按他自己话讲,5岁到11岁,他追求是当一名好学生;11岁开始,追求当一个革命者,而且是职业革命家;不到15岁,他已离开学校,成为一名青年工作干部了;19岁,他开始对文学义无反顾的追求;23岁,却又在"反右"斗争中落马……"如此这般,我与政治难分难解。是我的幸运还是不那么幸运呢?"  相似文献   

7.
6月2日我讨厌自己现在的生活,看不到阳光,看不到希望,我觉得我亏欠我身边所有的人,我没有办法使自己快乐,我更讨厌因为我的无能为力别人来指责我,觉得我是个包袱……6月3日最近总觉得身体怪怪的,半夜经常被憋醒,然后很难再入睡,我想努力地戒掉吃安眠药的习惯。我觉得精神好压抑,有好多好多的话在我心里,我是不是得了那种抑郁症了?抑郁症的病人没有能康复的,最后都是自杀,我不会的,对吧……6月5日我真的有精神抑郁症了,最初还是经常失眠,吃药可以睡下的,最近脾气发得可怕,开始伤害自己,自己的胳膊流血了,头不知道怎么撞了两个大包,摔到地下的…  相似文献   

8.
刘建林 《台声》2014,(1):50-51
2013年是我与《台声》杂志结缘的第二个年头。在写了名胜古迹后,突然觉得应该用自己擅长撰写历史人物的方式去诉说台湾。就这样,我开始了用历史人物触摸台湾历史的旅程。  相似文献   

9.
相伴阅读     
<正>儿子小学一年级,几乎每天的家庭作业,老师都会布置课外阅读。正是这份家庭作业,驱使着我每天下班不管多累,总要抽出半个多小时陪着孩子读书。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会定期为孩子选购一些图书,有的时候由着他的兴趣,有的时候也伴着我对他的希冀。最开始,这种陪读的生活是我有些不情愿的。工作以来,总是随手拈来似的阅读,多是在书写什么文章时才会在网络里搜寻一些"快餐",浅尝辄止。这般阅读,距离自己一直默默追寻的那种"阅读是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安身之所"相去甚远,但也任由着思  相似文献   

10.
下一站,家     
那年,我的工作一直不顺,总想着去外面的世界打拼。母亲劝我留在家乡,我却执意要离开,并且对母亲说,一定要做出个样子再回家。可是,孤身一人在异地他乡生活工作,比我想象的艰难百倍。一年快过去了,我的工作上还是没有什么起色,总觉得自己处在边缘地带。男友的家人也因为我家在异地,不同意我们交往。很快,我发现他在疏远我,我们渐渐不再联系。那时,人生真的是到了最低谷。事与愿违,心想事不成,苦恼、沮丧、失落折磨着我。我觉得自己像一叶浮萍,漂泊无依,找不到自己的根。一个人的夜晚,我开始想家,可是我不敢回去。我算什么?一个十  相似文献   

11.
我来自湖北农村,武汉大学医学院2004级临床医学本科毕业。我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现在行走需扶单拐。2004年毕业之前半年就开始忙着找工作,我知道现在的就业是个难题,对我来说就更加的困难。虽然我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都没有问题,但是用人单位不这么看。开始都是跑招聘会,我先是找主管人事的部门领导谈,然后又与医院院长谈。我想招聘是一个双向的选择,单位选择人才也主要是看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我把自己的成绩单还有很多获奖证书都拿出来,然后谈到自己对所学知识的大致理解和自己的工作决心,可是大多数医院都以我身残为由而拒绝,也有说要…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初中毕业后迷上了网络。为此,上网开销不断增加。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我便将手一次又一次地伸向了自己的母亲。在多次给钱之后,母亲便开始以各种借口拒绝我。为了能拿到钱,我开始经常虐待打骂母亲。当地的居委会、派出所、妇联等部门知道情况后,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就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也感到十分高兴,不但明确表示原谅了我曾经的不孝行为,还经常在邻居面前夸我孝顺  相似文献   

13.
莫涵 《中国保安》2009,(9):8-10
身边的人都想不通,我为何放弃女老板和记者的身份跑来当一名保安员。其实,当保安并不是我的冲动而为。我从小就有个军营梦,可直到读书毕业了都没有碰上当兵的机会,军营梦就这样破灭了,但我对部队的感情有增无减。经过考虑再三,我终于按照自己的心愿作出选择,放弃记者工作,开始追逐自己的"军营梦"——进入准军事化管理的保安服务公司,也算是间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经历——曲折坚强1993年,我从广西大学取得外语、中文系双学历毕业后,被分配回家乡广西巴马县,在县重点高中当一名英语教  相似文献   

14.
内心的峰顶     
当我站在珠峰顶上,看到我们如诗如画的一切景色时,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我没有感到兴高采烈,反而感到有点难过。也许是因为我已经登上了最高的山峰,没有更高的目标了,我只能走下坡路了。登珠峰峰顶回来后,我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接着我又  相似文献   

15.
我从10岁开始射击训练,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在日复一日的训练和比赛中,斗严寒、战酷暑,我始终坚持全力以赴打好每一枪,让汗水与挫折磨砺我的射击技术.我始终坚信只有比昨天的自己多一份用心,才能让明天的自己少一丝遗憾.我始终坚定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理想信念,立志要百尺竿头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6.
1995年,我开始参加保安工作,一晃18个年头过去了,2009年我进入上海畅铭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现任运营二部经理一职,分管公司浦东新区和浦西外围保安项目工作。在此,我谈谈自己这些年的管理经验,与各位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和大家讨论一个接地气的话题——女律师的家庭地位,这个话题源于我本人的一段经历。我2012年结婚,然而四个月后我就开始辗转难眠无法入睡。回想结婚四个月,我先生从没做过任何家务,甚至没有洗过他自己的袜子内裤,是谁给他的勇气让他懒得如此明目张胆?  相似文献   

18.
母亲生有三个子女,除了我的经济条件尚可之外,两个姐姐都没有能力尽自己的义务。对此母亲对自己的晚境常常忧心忡忡。母亲没有劳保:“有力气就有饭吃。”可现在,气力正被岁月无情的夺去,她上一次山有时也气喘吁吁。见到我时就说,我是越来越不中用了。三年前,在一次母亲患病后我开始隔三岔五给她一些零用钱,有时是五十元,有时是一百元。母亲先是推脱,说我的生活也不容易,现在她还能耕种。在我  相似文献   

19.
留言板     
几年的保安工作中,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职业信条:尊重我的工作、我的队友和我自己。待之以真诚与公正,因为我也希望他们会这样对待我。做一个一言九鼎的人;做一个支持者而不是一个吹毛求疵者;一个推动者而不是一个抱怨者;一个马达而不是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20.
拼命做自己     
<正>你们中的大多数将走进社会、融入江湖,开始你们真正的人生,开始你们自己的莫迪利尼生命周期。此后,你们将不断积累财富一直到像我这个年纪。所以我和你们实际上是站在生命周期的两个关键点。当你们走进社会发现现实与书本的差距时,当你们发现你们进入了一个动物庄园时,你们也许会抱怨老师没有教给你一个真实的社会。我17岁进入社会,就犯了无数的错误,其中有些是致命的。当我大难不死之后,我常常想为什么老师们、家长们或者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