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层政协组织是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促进政协协商同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昆山市政协以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为有力抓手,着力强化基层政协工委各项建设,将夯实组织基础、推进载体覆盖、开展协商民主、推动委员下沉作为推进基层政协组织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在协商议事活动中着力写好“土、洋、文、融”四篇特色文章,着力推动基层政协组织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中释放最大潜能,全力回答好新时代基层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时代答卷。  相似文献   

2.
干部下沉一线,能够多方面锻炼干部,有助于解决基层所面临的人手不够、基层党组织强弱不均、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难以集约等问题,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推动干部下沉常态化需要组织安排、任务厘定、多部门协作来加以完成,在此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需要加强制度化建设,真正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3.
"干部下沉"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干部下沉"常态化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干部下沉"常态化,需要通过"课题攻关"提供现实基础,通过"组织动员"提供运行机制,通过"程序规划"提供制度保障,通过"成就分享"提供精神动力。新时代,要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实现"干部下沉"常态化,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近年来,常熟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聚焦城市基层治理难点重点,在“一核双联、先锋领治、多网融合、多元共治”上持续用力,积极推进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强化“一堡垒双联”,筑牢组织扎根、资源下沉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5.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确保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的必然选择,是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独特优势的必然要求.我市沙河口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构建四级联动基层党建新格局;建立"网络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创新基层治理服务新机制;加强科技支撑、推进资源下沉,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为推动我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基层治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严峻的课题。为此,我们要认识到当代中国基层治理存在着治理绩效低和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改革。参照一些实践探索,通过完善下沉干部日常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以及鼓励下沉干部安心基层工作并做出实绩,来做实做好干部下沉基层的工作,实现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吴迪 《北京观察》2020,(3):76-80
"我是党员,我报名参加。""我要求去基层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能第一时间到岗,请组织放心。"……在接到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等部门《继续推动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下沉参加社区(村)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通知后,市政协机关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市政协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机关党委当天接到任务,当天部署、当天落实。  相似文献   

8.
《协商论坛》2020,(2):45-46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大力弘扬务实重干作风""建设廉洁政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内容着墨不少。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全面提升政府效能和治理能力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打通“最后一公里”,激发治理效能提升治理效能,重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老百姓过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社会治理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9.
何磊静 《半月谈》2020,(6):40-41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纷纷走出机关,下沉社区、车站等基层一线,为阻断疫情蔓延贡献力量。在这场超大规模的“下沉实验”中,有下沉干部坦言基层工作太累、太琐碎,有群众吐槽下沉干部想法太多、官架子不减。受访人士表示,应加强干部下沉常态化机制建设,让机关干部下得去,沉得住。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的主要目标以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等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的制度安排。推动城市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个人等多元主体的治理合力,而如何以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不仅是理论研究者的重要任务,更是实践工作者亟待突破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1.
县域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居于基础地位,而基层社会的犯罪治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长久治安。以浙江龙泉为例,纵观新中国成立后基层社会犯罪治理的发展历程,其治理模式大致经历了"全能主义治理""综合治理""合作式治理模式转型"等三种类型的更替。犯罪治理的变革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内容与治理模式的变化。70余年来,基层社会犯罪治理一些特有的机制得以延续,成为了当前犯罪治理的基本特征与经验,主要包括国家主导与地方探索、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综合运用、常规治理与运动式治理并存三个方面。未来,应当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犯罪治理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2.
覃进 《北京观察》2020,(4):62-62
"在这儿工作,脸就得硬,千万不能软。"这是刚下沉到台湖镇北火垡村时,在村口执勤的村民大哥告诉我的值守经验。我们下沉干部作为坚守在基层防控一线的"战疫人",自然要做到尽职尽责,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但要做好防控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在筑牢基层疫情防控防线的同时,也要做好群众的"贴心人",用温情守护让村民安心又暖心。  相似文献   

13.
综合执法下沉基层的整体性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整体性治理理论,整合基层公共行政功能,完善合作与协调的执法体系是提高基层行政执法效能、克服行政惰性的重要途径。但实践中,还存有横向与纵向维度上执法权限配置不合理致使权责不一,部门利益化风险生成分割治理,城乡基层行政执法力量分散,大数据提升治理能力功能的发挥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桎梏着基层综合执法的效度。针对行政层级上资源及人力的现实困境,应通过厘清权责清单、整合执法资源、加强执法监督、突破"信息孤岛"等"行政执法适应治理"方式,提升我国综合执法下沉到基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付莉萍 《创造》2019,(5):28-32
近几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大量资源的下沉逐步地解决了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乡(镇)一级承担着政策宣传、组织发动、落实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直接责任,外来资源的输入、承接和分配过程中“村三委”在群众中越来越具有存在感。从总要求来看,乡村振兴较之新农村建设,用“治理有效,,替代“管理民主,,,要求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使农村社会治理更加科学高效,更能满足农村居民需要。在资源下沉的大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会呈现怎样的态势?能否为社会治理有效带来新的契机?这些问题成为了研究基层社会治理转向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基层减负工作中出现了"数字减负"形式主义新变种,以"数字挂帅""数字变通""数字工程"为突出表现。其炮制减负工作假象、增添减负工作负担、干扰减负工作开展,导致公共权力错位、基层治理缺位、政策落实空位。"数字减负"形式主义的产生具有多种原因。"数字减负"形式主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从权责相当、职责清晰、究责完备、督责有力四个方面为政绩观复位、为责任心补钙。  相似文献   

16.
干部挂职交流是我国干部培养锻炼的"惯例",是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而现实实践中,干部挂职交流存在"镀金""被流放""道具人""面子工程""脱离基层""个人主义""懒政怠政""违规用权"八大错误认识,影响了挂职实效。  相似文献   

17.
文宏 《人民论坛》2021,(7):53-55
为形式主义在基层的拓展和变异,被动形式主义呈现出被动而为而又不得不为的特点。在现实中,基层被动形式主义具有普遍性、隐蔽性、欺骗性和抵消性等特点,会增强基层负担、诱发政策"空转"、挫伤干部冲劲、疏离干群关系、冲击队伍建设。为此,可从找准角色定位、打通信息壁垒、优化考核方式、做好权责匹配、强化干部培养等方面入手,防止被动形式主义在基层蔓延,切实增强基层在贯彻落实大政方针、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差序—协同”:基层治理主体间关系的意涵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玉成  臧文杰 《求索》2022,(1):184-195
基层治理主体间良性互动是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治理主体的关系互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境。从认知层面归因,关系互动困境源于主体认知偏误和关系认知偏误,由此导致对治理主体间关系的界定偏差。这种偏差包括界定内容不全面和界定所涵摄主体类型不完整两种情况。对此,可整合元治理、协同治理、网络化治理以及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依据,萃取"差序"这一本土社会文化概念,将基层治理主体间关系界定为"差序—协同"关系,阐述其特征,诠释其生成互动逻辑,并提出相应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9.
顾秀宇  李金见 《岭南学刊》2015,(3):23-26,59
基层治理制度创新与协商民主互为依托、形成合力,基层协商治理才能实现善治。逻辑上,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在形式上要依靠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合理的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则应以协商民主为前提。而现实中,某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缺失协商民主的前提环节,也经不起协商民主考验,甚至协商民主被不合理的"创新制度"裹挟,反而使协商民主流于形式和平庸。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8,(6)
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实现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农村基层的有效治理有助于化解基层矛盾、修补基层生态、巩固基层政权。面对农村基层治理理念"异化"、基层治理与社会结构"脱嵌"、基层行政权力"势差"、治理效益"损耗"的治理困境,应该从矫正治理理念价值偏差、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优化基层治理结构、健全基层治理机制层面入手,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优化和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