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刘恒 《重庆行政》2021,22(1):50-51
"第一书记"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一项具体制度设计.从2014年建立驻村工作制度以来,包括干部驻村帮扶制度[1]、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制度[2]、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等"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制度设计全面铺开,是"第一书记"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的多样化制度安排.[3]显然,探讨"第一书记"嵌入精准脱贫场域的行动类型与行动策略,对于提升乡村振兴的治理效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驻村“第一书记”的行动壁垒如何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国家层面以"精准扶贫"为抓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乡村实践。作为组织力量在乡村社会的直接嵌入,驻村"第一书记"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驻村"第一书记"为联结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克服各种壁垒和障碍,实现第一书记与乡村发展的有机衔接,是推动乡村地区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基层"一把手依赖症"要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补短板的高度加以重视。从治理体系的权力运行视角看,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权力运行不规范、权力配置不科学是造成"一把手依赖症"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始终坚持科学合理的授权机制,始终坚持权责透明、权责统一,并构建对公职人员全覆盖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全国共有19.5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实现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广大驻村第一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农村,与基层党员群众同甘苦共奋斗,被誉为"党派来的好干部"、"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5.
正驻村第一书记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离不开上级组织部门与其派出单位的帮助。派出单位与派驻县市有关负责人谈第一书记工作时均表示,精准扶贫需要长效机制,不能忽略党建在其中的作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  相似文献   

6.
综合执法下沉基层的整体性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整体性治理理论,整合基层公共行政功能,完善合作与协调的执法体系是提高基层行政执法效能、克服行政惰性的重要途径。但实践中,还存有横向与纵向维度上执法权限配置不合理致使权责不一,部门利益化风险生成分割治理,城乡基层行政执法力量分散,大数据提升治理能力功能的发挥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桎梏着基层综合执法的效度。针对行政层级上资源及人力的现实困境,应通过厘清权责清单、整合执法资源、加强执法监督、突破"信息孤岛"等"行政执法适应治理"方式,提升我国综合执法下沉到基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今日海南》2018,(5):6-6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和基层党建等工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发掘我省驻村工作先进典型,讲述驻村干部加强基层党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感人故事,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我社自2016年以来开展了"驻村日记"征稿暨评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的积极回应,收到  相似文献   

8.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和基层党建等工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发掘我省驻村工作先进典型,讲述驻村干部加强基层党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感人故事,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我社自2016年以来开展了"驻村日记"征稿暨评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的积极回应,收到  相似文献   

9.
正从一年来的实践看,百色市西林县马蚌镇村级扶贫议事小组这一机制愈来愈显示出勃勃生机,形成了脱贫攻坚基层治理新模式——政策落地大打折扣、啃"硬骨头"办法不多、基层干群关系断层等,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不畅通的普遍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象,2017年年初,西林县创造性地在全县成立村级扶贫议事小组,小组成员由乡(镇)包村领导、贫困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  相似文献   

10.
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然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作为基层治理主体的基层政府出现"反向避责"现象。"反向避责"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基层政府的权责利关系处于相对失衡状态。为有效解决"反向避责"问题,首先要按照权责一致原则,科学合理优化权责配置,向下赋权扩能;其次要实行精准问责,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干事担当激励;最后要提升动态预警能力,建立危机管理和风险协同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选派干部驻村任职,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举措,更是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 为探索基层党外干部挂职锻炼的新途径,山东胶州参照驻村"第一书记"的培养、管理模式,选派59名党外干部分两批深入村庄(社区)挂职"主任助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培养出一批年富力强的"复合型"党外人才,受到基层群众的好评,打响了"主任助理"的好品牌,也推动了重视基层、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12.
加强基层党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绝非简单的"水到渠成"。驻村工作农味、苦味、辣味、趣味、甜味浸透其中,历久弥深,让我们看到了驻村工作的五味杂陈,品到了人生的真味。不久前,我省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二轮选派工作全部落实到位,两批次918名第一书记全覆盖300个"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终究要靠"老乡"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而带动"老乡"脱贫致富正是第一书记驻村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3.
徐双燕  蓝晨 《今日浙江》2021,(24):52-53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过去常用来形容基层治理的千头万绪."条""块"分割、县乡权责不对等、"看得见管不着"、基层干部负担重等,是长期以来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 2020年,衢州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全市域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全市域推进县乡联动治理提效,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张俊林  郭冬生 《今日海南》2018,(5):I0002-I0003
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是中央立足抓基层、打基础,推动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战略决策。我省通过严格选派标准、强化教育培训、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加强驻村“第一书记”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排头兵”。一是严格选派标准。选拔工作经验丰富、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5.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抉贫开发和基层党建等工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发掘我省驻村工作先进典型,讲述驻村干部加强基层党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感人故事,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我社自2016年以来开展了"驻村日记"征稿暨评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的积极回应,收到来稿数百篇,我社分期择优刊登,并于2016年底汇编成《驻村日记》第一册,正式出版。该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16.
正黄海军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前并没有接触过基层的农村工作。但他以扶贫就是扶人的精神,成功地帮助当地本来散漫懒惰的多名村民脱贫。村民事无大小都不忘找这位第一书记解决问题。2017年9月,黄海军获得了"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相似文献   

17.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和基层党建等工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发掘我省驻村工作先进典型,讲述驻村干部加强基层党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感人故事,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我社自2016年以来开展了"驻村日记"征稿暨评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的积級回应,收到来稿数百篇,我社分期择优刊登,并于2015年底汇编成《驻村日记》第一册,正式出版。该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文昌全市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椰乡党旗红工程的今天,不断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是我们这些驻村第一书记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2016年5月21日晴今天是我文昌市到龙楼镇春桃村驻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最高兴的日子,因为春桃村综合大楼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了!文昌市委、龙楼镇委领导以及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等40余人到现场参加了落成仪式。看着崭新的办公楼、气派的球场、笑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贵州省坚持把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村帮扶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做到"九个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选派8000余名第一书记、3.5万余名驻村干部,累计选派20余万人次干部到一线驻村帮扶.广大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扎根基层、走进群众,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为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20.
正从2015年起,海南先后从机关选派12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省委组织部还专门出台管理办法,将派驻工作制度化。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说,驻村第一书记,就是"把最能干的人派去打最硬的仗"。两年多来,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富产业、强思想、聚人心……各显神通拔穷根促发展,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