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种族主义偏见使西方一些媒体和政客不断妖魔化中国政府的抗疫努力,也使得西方国家的东亚人尤其是华裔或中国人面临严重威胁。同时,种族主义偏见也迟误了西方一些国家的抗疫斗争。近期发生的非洲裔男子被白人警察跪压脖颈致死的种族主义事件使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困扰的美国更加雪上加霜。新冠肺炎疫情以惨烈的事实和鲜活的形式再一次证明,整个人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任何以族划界、以国划界或以自我群体为中心的处事方案,都不仅有害于自身,而且将整个世界置于巨大的风险中。  相似文献   

2.
历史就是这样无法预料,百年来被西方人视为贫困、落后的中国,正在崛起。但无庸讳言,崛起的中国的国家形象,还有些负面。究其原因,有西方社会的傲慢与偏见,有西方媒体的误导,也有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许多问题的拖累。国家形象塑造,固然需要借助各种传媒手段宣传,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深化改革创造一种“现实,”的文明、民主、富强的中国形象。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往往能够回避国家形象认知方面的硬性差异,用更加柔软的方式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一、中国崛起与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西方国家,政府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受到公众舆论和新闻媒体的影响,这导致中国对西方国家的传统官方外交面临许多挑战,比如东方主义使得西方人对中国存有深刻的文化偏见,尤其是香格里拉神话对我国的涉藏宣传构成极大障碍,加之达赖集团已然充分利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影响西方公众,这种形势要求我们将涉藏宣传有效地整合到公共外交之中,为此我们需要增强文化的独立性,避免"自我东方化"的陷阱,在利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兼用日益壮大的新兴媒体,积极开展议会外交、媒体外交,在交流中增强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话语权,从而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部分国家和媒体固守种族主义的歧视和偏见,将新冠肺炎疫情国别化,对中西方的抗疫措施搞双重标准,呈现出扭曲的"中国观"。中国抗击疫情的努力向全世界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和担当,我们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种族主义的傲慢,齐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共尽保护生命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今年初,一些西方媒体出于固有的偏见,质疑甚至抹黑中国政府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表现得非常冷酷。这样的言辞毫无根据。西方国家本可以借鉴中国的疫情防控经验,但个别国家的一些人却只会指责中国。他们没有认真对待这一影响人类健康的危机,更没有从中国的经验中学到任何东西。  相似文献   

6.
亲属研究是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在人类学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在人类学的发展历史中,不同时期与理论流派的学者在方法论、知识论乃至本体论方面常有着不同的关怀重点与见解,说明了亲属概念的复杂性。受到社会科学反思运动的影响,美国学者大卫·施奈德(David M.Schneider)于1984年出版《亲属研究批判》一书,严辞批判西方亲属研究充斥着西方人"血浓于水"的"民族中心主义偏见",以西方的文化观点为理论架构来审视与建构非西方社会的"亲属"。大卫·施奈德的批判被视为是新旧人类学的分水岭,带动了其后西方社会科学亲属研究的全面反思与转向。相较于西方学者,两岸中国学者的亲属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承袭了西方民族中心主义偏见,同时也在观念上存在着汉文化民族中心主义偏见,从而形成了一种双重性偏见。而台湾泰雅族与云南大理白族亲属研究可以说明这种双重偏见存在的事实。因此,中国人类学的亲属研究,需要诸如大卫·施奈德式的深刻自我反思,来进一步探求不同文化人群的"亲属"。  相似文献   

7.
中央党校邱耕田教授在《学习时报》2009年12月7日载文指出:当下,西方一些学者和媒体热捧中国,喜谈中国模式。显然,在一些西方人看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快速发展让西方国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被视为严重威胁。中国越是成功,西方就越要抹黑中国。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最难处理的情况,因此西方媒体热衷于宣传中国所谓的"污染""腐败""不平等"等问题,以败坏她的声誉。  相似文献   

9.
正以西方某些观点看,由党来领导法治建设"是自相矛盾的"。这种简单的标签式评论,反映出西方对中国政治制度根深蒂固的偏见。西方精英心知肚明,中国在学习西方的同时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路,是这个超大型社会的成功之本。中国如果照搬西方那一套,不仅"玩不转"而且必栽。但他们避重就轻,专挑符合西方舆论场的帽子给中国戴,让中国看上去永远另类、奇怪。然而,需要正视的是,在今天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报道方面,西方媒体通过缺省报道背景、主题脸谱化、突出负面形象、图文高度概括化、报道对象缺失、标题污名化、标签化隐喻、惯常话题设定等,形成对中国游客"他者化"的话语表征。西方媒体报道相关事件时均着意突出中国政府所拥有的话语权力,而弱化"中国游客"和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声音,作为被叙述主体的不文明游客呈现失语状态。同时,西方媒体新闻报道的信息源大部分来自中国媒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媒体语境下的中国游客是中西媒体"共构"而成的"他者"形象。  相似文献   

11.
杜雁芸 《理论月刊》2012,(3):102-105
冷战至今,西方媒体通过引导或制造舆论来诉评中国的崛起及对外影响,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误读和丑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进行分析,剖析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误读和丑化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塑我国国家形象、提高我国新闻传媒职业水平的几点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2.
张雷 《人民论坛》2020,(17):114-115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西方媒体利用自身舆论优势,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标签化",将疫情"政治化",以各种方式抹黑、甩锅中国。一些西方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奉行"双重标准",美国大选大打"中国牌",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等,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应有效把握国际舆论传播规律,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舆情的应急意识,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国外舆论围绕中国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提出了"中国责任论"、"G2论"、"中美国论"、"发达国家论"、"中国不确定论"、"中国时代论"、"国家资本主义论"等新论调。囿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外舆论对中国国情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加之"西方中心主义"研究立场的固化,以致无法摆脱西方范式的窠臼,导致在认知上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中国要把握当前国外舆论新动向,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全面审视,以正确的立场展开评析,善于宣传中国,消除"误读"或"误解",积极主动与国外舆论及其学者展开对话交流,扩大这一领域的话语权,正确引导国内外舆论。  相似文献   

14.
一场重大疫情让百万海外中国留学生身处跌宕起伏的抗疫进程。一些欧美国家的民众将个人偏见转嫁到当地华人群体身上,致使一些中国留学生遭受谩骂排斥;少数留学生的不当言行,也一度令留学生群体在国内自媒体上被污名化、标签化、边缘化,令其面临双重压力。尽管如此,绝大多数留学生都表现出应有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不卑不亢、理性应对、勇于担当,以超凡的姿态接受时代的特殊"大考"。化双重压力为双重动力,追求双重认可,是留学生们的不懈追求,也是他们进一步成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5.
青年群体作为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述者、中国声音的重要传播者,正吸引着国际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西方媒体仍占主导地位,报道主题严重失衡,青年群体中的社会问题仍是其主要关注点。对此,我们既要重视其他国际媒体在传播中国故事时塑造青年国际形象的作用,在传播中国青年故事时加强现有国际传播资源与国际知名媒体的合作,又需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契机鼓励中国青年在国际媒体上发出"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对当代中国的研究是具代表性的西方知识界当代中国认知,既能体现出西方学界数十年来对当代中国的认知趋势变化,又具备其突出的自身特点。史景迁的当代中国认知背后呈现出鲜明的"识古鉴今"逻辑线索,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其认知亦表现出从警觉担忧到审慎乐观的动态发展趋势。同时,史景迁还通过其特有的大众影响力对西方公众不断传播当代中国形象,展望中国未来。通过考察史景迁对当代中国的认知与传播,我们能够获得通过"他者"反观自身的契机,同时对于当下历史语境中我们如何更好地阐述自身也具备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抱有浓重的偏见和反感,一直把中国列入别类,认为中国政治体制一无是处,不仅数次预言中国政治体制行将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正在成为后冷战时期西方定义中国身份的一个重要话语,以西方对"中国模式"进行研究为代表的"中国模式学术话语"是这一身份建构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西方学术界试图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历史等维度建立中国模式与中国身份之间的关联,以简单而又有明确内涵的"西方中国模式"为中国定义身份。西方"中国模式"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及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认知图式和身份认同叙事。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构建中国的自我身份、解构西方叙事、提升解读中国道路的话语权等方面努力,不断增强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正当性阐释,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自我认同、自我批判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我探亲住在洛杉矶。这一年,我们国家“神七”升空,成功举办奥运会,战胜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等等,这些在国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西方国家一些心怀偏见的政客和媒体,不顾事实,百般挑剔,引起广大华人华侨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在关乎祖国荣誉和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华人华侨表现出了很高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不可避免地受到意识形态偏见的左右,这不仅表现在涉华报道的内容、主题、倾向等宏观层面,也体现在报道的遣词上。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像《纽约时报》这样的美国主流媒体在涉华报道的话语方式上依然摆脱不了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